前言

Sep 12 / 2012 下載PDF
  • 這封信是Dieter Burmester父親在他1977年創業時寫給他的恭賀 信,信上日期押著1977年6月23日,而工廠創立日期是7月7日,這 也是第一部前級型號777由來。後來Dieter就以信封上父親所寫的 Burmester筆跡字形當作公司商標標準字,也是紀念他父親。

  • 左:Dieter Burmester辦公室內掛著二把他收藏的吉他,這是其中一把Bass吉他,一根弦斷了沒補。 右:另外一把Fender電吉他,名為Starcaster,這是1970年代的產品,當時Fender想要在Gibson獨佔的半空心電吉他市場中分一杯羹,於是推出這系列產品。

  • 左:Dieter Burmester當年所使用的電吉他擴大機跟喇叭 右:這裡有幅Dieter的畫像,底下寫著華爾街財經時報,忘了問這幅畫有什麼特殊意義。

  • 餐後,大家排隊等著Dieter Burmester在2013年最新目錄上簽名。

  • 教育訓練結束了,除了媒體之外,每位團員都獲得一份結業證書,看大家笑得那麼開心,就知道此行收穫滿滿。

  • 左:連菜單都翻譯成中文,這當然也是Burmester的貼心待客之道。 中:晚宴時,桌上的白蠟燭已經改換紅色蠟燭,這是Robert Hagemann的周到細心處。此外藍色紙盒中裝著手工繪製的柏林吉祥物小熊,這是 Burmester贈送給每位團員的小禮物。 右:手工繪製的柏林吉祥物小熊。

  • 左:晚宴時Dieter Burmester跟Robert Hagemann向大家敬酒,祝賀大家有好的開始。 右:Dieter Burmester致詞時,大家卯起來拍照,他的親和力十足,讓晚宴氣氛High到最高潮。

Dieter Burmester,一個在德國越來越響亮的名字,以前只有Hi End音響迷知道這個名字。現在,不僅300部Bugatti EB16.4 Veyron超跑車主知道他,連Porsche以及Mercedes Benz的車主也接連著會知道這個名字。為什麼?因為這些豪跑車、房車的車內都會看到Burmester的商標,他們都使用Burmester的汽車音響。

音樂、家庭、朋友、忠誠

Dieter Burmester 1946年生,今年67歲,13歲時擁有人生第一把吉他,從此與音樂結下不解之緣,他曾說音樂、家庭、朋友、忠誠是他人生最重要的寶貴資產。15歲他開始跟朋友在餐廳裡彈吉他賺錢,從此沒有跟家裡伸手拿過一毛錢。為了自己想做電吉他的擴大機供樂團使用,他去唸無線電與電視(1962-1966年間),學得一身電子功夫。22歲時入伍從軍,進入反恐特種部隊受訓,他說在那裡除了鍛鍊出強健的體魄之外,還學會一件事,那就是「跟我來」,那是指揮官
最常跟隊員說的一句話。退伍後還繼續讀書,畢業後自創工程師工作室,當時替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公司設計電腦介面,後來也設計醫療用量測儀器。1977年創立Burmester之後,他謹記部隊中指揮官的領導統御名言「跟我來」,只要公司想執行什麼計畫,他就率先身體力行,讓「跟我來」成了團隊精神,這句話一路跟隨他迄今。
從1977年創業以來,他很自豪的是從未跟銀行借過錢,他說自己把賺到的錢都投資到公司,讓公司持續成長,他不想跟銀行打交道,他說裡面太多政治運作,他不習慣也不喜歡。從他每次見到我都會跟我熊抱一番,並且提到我們之間超過二十年的情誼中,可以窺知他很重朋友之情。
他認為對朋友忠誠是人生重要的美德,也是資產,他說即使在商場上,他也以忠誠對待朋友。
閒談中,他拿出一張年代久遠的拷貝紙張,指著上面的日期說,這是1977年他創業時父親寫給他的恭賀信,信封上父親所寫他的名字字形很美,為了紀念父親,他以這個字形作為公司商標。沒想到,當年父親手寫的簽名字體現在鑲在Bugatti Veyron、Porsche、Mercedes Benz車裡
的喇叭網罩上,也顯示在儀表板上的音響操控選單裡,持續發光發亮。

堅持德國製造

1997年(106期)我第一次去柏林採訪Burmester時,他們只有二十幾個員工,線路板還是外包,工廠也只佔用在工廠的一半(一層樓)。2007年(當年的報導以別冊出版,沒有刊在228期雜誌裡),30週年時,我第二次造訪,員工已經五十幾人,廠房也擴充為完整的二層廠房,也自己購買焊錫爐,開始生產自己的線路板。2013年我第三度造訪,員工還是五十幾人,不過廠房內的設備增加,例如SMD表面黏著元件線路板已經能在廠內自己完成,自製率不斷提高,同時也堅持盡量採用德國元件,除非不得已。您知道嗎,全德國能夠合乎他們要求的鍍鉻廠只有二家,一家在南部,一家就在柏林附近,他們當然選擇後者合作。即使這家鍍鉻廠已經是嚴選,但廠內還是可以看到許多不合格的鍍鉻退件,只因為上面有一個細微的小沙孔。沒錯!Burmester的要求就是連一個細沙孔都不能有。

可能改變音響生態

從1977年迄今,已經過了36年,Burmester無疑已經是Hi End音響領域的霸主之一。人生第一個36年尚在磨練,第二個36年是黃金時光,如果有幸能有第三個36年,那是用來緬懷往事、頤養天年用的。Burmester度過一個發光的36年黃金時光,這是由Dieter所領導,他不僅開創了德國Hi End家用音響的典範,堅守德國製造的傳統精神。60歲後更積極投入Hi End汽車音響的研發,與Bugatti、Porsche、Mercedes Benz合作,帶領Burmester跨入新的領域。
Burmester未來36年能不能在Hi End汽車音響領域中發光發熱呢?現在下定論尚言之過早,不過可以肯定的是,Burmester已經以Hi End家用音響廠家的身份開啟了Hi End汽車音響的新頁,他的成功模式未來還可能促使更多Hi End音響廠商與汽車製造廠合作,因此而改變Hi End音響的生態。

「Art For The Ear」,為聆聽而創造的藝術品,Burmester當之無愧。

不斷成長的Burmester工廠

Sep 12 / 2012 下載PDF
  • 左:這是極品音響Cindy第一次來參訪Burmester工廠,而我則是第三次。第一次是在1997年,第二次在2007年,這次則是2013年。三次參訪,工廠廠址不變,外觀也沒變,只是廠裡的使用面積以及設備變了。第一次來,Burmester工廠總共只有二十幾人,第二次來已經有五十幾人,這次還是五十幾人,但增加了汽車音響研發部門。第一次廠區只有二樓一層,第二次之後則是整棟都使用。 右:Burmester的總經理Robert Hagemann,在轉到Burmester之前他是Dynaudio的海外行銷經理。為了迎接我們,他特別打了條充滿喜氣的大紅領帶。晚宴時,他也特別拿紅蠟燭去把桌上的白蠟燭換掉。出貨給亞洲市場時,特別交代序號要避開4,可以說是亞洲通。對了,不知道為何Robert後面的Cindy顯出嬌羞滿意模樣?看Robert表情,難道因為帶領大批團員來訪,出貨有打折嗎?

  • 左:這二部也是846前級,側面加了弧形架子,整體感覺就不一樣了。 右:以前推出過的眾喇叭,從過去那麼多的產品中,可知Burmester的研發熱忱與產品設計能力真的不是一般廠家所能相比。

  • 一進大門的門廳裝飾也很簡單,就是一個銀色的Burmester字樣,還有以前旗艦喇叭B97的超大分音器豎立在那裡,彷彿要告訴來訪的客人,這是Burmester的標竿。Burmester推出第一對喇叭的時間在1994年,型號是949,這對喇叭花了8年時間研發。第二對喇叭是1996年推出的961,B97是1997年我第一次參訪時推出,受訂生產,1997年還推出書架型小喇叭975,也就是Leo,這是為了紀念美國電吉他製造大師Leo Fender(1909-1991)而命名,Dieter Burmester收藏幾把Fender的古董電吉他。

  • 左:Dieter Burmester滿臉笑容的歡迎來訪的眾團員,這次連領隊總共有27人來訪,可說是歷年參訪團中人數最多的一次。在大家要求下,Dieter與鈦孚朱總、極品Cindy合影,從他們三人眼光各注視不同的方向,便知現場有多少相機正在卡擦卡擦。還是Cindy最捧場,眼光注視著我的相機。 右: 接著Dieter Burmester致歡迎詞,歡迎遠道來訪的眾團員,Dieter 1946年生,今年已經67歲,幾年前動過一次大手術,現在仍然精神奕奕,真是不簡單。女團員們都認為他是很有氣質的成熟型男,Mercedes Benz或Porsche應該找他拍廣告,保證迷死師奶。

  • 左:Dieter致詞之後,Robert Hagemann介紹廠內重要幹部,並且宣布二天的行程。早上參觀工廠,下午開始研討會,晚上歡迎晚宴,第二天早上還是研討會,下午則是頒發結業證書,這才結束參訪之旅。右:Dieter Burmester驕傲的向我們展示Mercedes Benz所頒發的2012年創意獎。Mercedes Benz共有620家零附件供應商,每年都會從這些供應商中挑選出最有創意的產品,給予獎牌鼓勵。今年入選12家,Burmester以3D Surround汽車音響技術獲獎。Dieter說他們是50個人的小公司,能夠跟幾百家大規模工廠競爭,還獲得獎項,這表示Mercedes Benz肯定Burmester在汽車音響上的卓越成就。

  • 左:這張照片就是頒獎時所拍,右邊第二排第二位手捧獎座的就是Dieter。圖中有捧獎座的就是得獎廠商。 右:廠內牆上掛滿各國雜誌所頒給的獎牌,這是其中一面牆,掛滿「音響論壇」所頒過的,另外一面牆還有許多。Burmester的產品太出色了,拿那麼多獎牌實至名歸。「音響論壇」從第5期就報導Burmester產品了,即使獎牌掛滿整面牆也不為過。

  • 左:在二樓接待處有一個空間闢為公司產品「歷史博物館」,裡面放著創立迄今所生產過的產品,圖中是其中一角,中央放在地上的是第一代的旗艦前級909,到目前為止909仍然是旗艦,無可取代。 右:這部1980年推出的旗艦前級808斜放在水泥塊上,很有金屬藝術品的氣息。808迄今已經進化到第五代(跳過老中不喜歡的第四代),仍然是最先進的旗艦前級,可見Burmester設計理念之前瞻。

  • 左:鍍金的808前級特別版,只要您肯付錢,Burmester願意為您特別訂製。 右:這個紅色架子上「夾著」三部機器,最上面那部是846高電平前級,中間那部是838唱頭放大器,這二部機器是當年因應808售價昂貴、經銷商建議而把808拆解成二部的產品。最底下那部則是866電子分音器。

  • 左:1984年時,Burmester曾經把838唱頭放大器與846高電平前級請設計師重塑造型,每種生產20-50部不等,做為特定人士訂製或公關之用,圖中即是其中之一846。 右:這是頂蓋做成蛇皮紋的846高電平前級。每部設計師前級都附有編號以及一張證書。

  • 左:這部看起來像廢鐵一樣的838唱頭放大器名為Strata Zaza,設計者是Christian Schneidermoll,面板上的撥桿與旋鈕是純銀打造而成。還附有一張證書,證書上寫著:「以光來切割,用雙手來燃燒,以炙熱的光芒照耀精緻的歷史。」 右:這二部弧形的設計機種也是846高電平前級,將近30年的造型到今天看起來還是那麼現代,這真是經典設計啊!

  • 左:這是Burmester的Concerto系列,方正簡潔的造型有如建築物,包括前級、後級、CD唱盤、Tuner,真是經典的造型。 右:這套鍍金系統是特別為富豪遊艇所製造的,只要遊艇上有110V或220V的電源,不必改裝就可以使用。鍍金的原因是防止鹽分侵蝕,如果想要額外再做防鹽分處理,則需加收費用。

  • 左:沒見過這樣的Burmester喇叭吧?採用Accuton 陶瓷高音單體、Eton中低音單體,箱體也跟正常喇叭不同。這是沒有對外發售的試製品。 左中:這套模樣看似Concerto的組合跟旁邊那對喇叭是相互搭配的。 右上:Burmester辦公室一角,這麼多年了,看起來還是那麼新。 右下:Robert Hagemann的辦公室,他坐在裡面很有「辦」(台語,很有架勢)。

  • 左: Robert椅子後面掛著一幅「軍情圖」,上面標示著Burmester、B&W、Accuphase、T+A、Dynaudio這五個廠牌在德國的經銷商位置。 右:這張地圖上的都是Burmester的德國經銷商位置。

  • 左:Burmester的鍍鉻箱體品管要求很嚴格,每塊板子都要經過肉眼仔細檢查。 中:這些鍍鉻面板德國只有二家公司能夠符合Burmester的品管要求。 右:只要有一粒沙孔,就要退貨,品管的嚴格程度可說容不下一粒沙子。

  • 左:看,上面有貼紙標示者都是被挑出來準備退貨的,也因為品管那麼嚴格,所以成本肯定很高,羊毛出在羊身上。 中:Burmester任何的來料成本都很昂貴,例如圖中的鍍金螺絲,市面上並沒有現成品,必須自己找鍍金廠商去鍍,所以成本很高。 右:即使是看起來很一般的六角螺絲,也是鍍鉻的,這些都是消費者看不到的成本。

  • 左:這是通過檢查,準備組裝的面板。 中:Burmester產品所使用的印刷電路板是請外面廠商所製造,上面打著Burmester的商標,這是所有Hi End音響廠商的一致做法。 右:從2007年我第二次去參觀時,線路板就已改由自家生產,用人工一個個把穿孔元件放上,只有少數二、三位專職人員負責,所以很熟練。

  • 左:由於Burmester產品中有些地方使用了SMD表面黏著元件,需要零件自動插入機。圖中就是德國製造的Heeb Inotec自動機器。 右:這是SMD線路板上錫膏的機器,跟傳統焊錫爐不同。

  • 左:這是德國Seho自動焊錫爐,線路板放在軌道上面,就會自動送入,線路板底部跟熔解的焊錫接觸,完成自動焊接工作。 右:工廠內的自動設備,看到的都是德國製造的機器。

  • 左上:線路板過焊錫爐之後,還要經過肉眼檢查,看看焊點是否正常。 左下:焊接完成的線路板還要逐一貼上條碼,方便追蹤管理。 右上:這些是已經完成的小體積線路板與零件。 右下:這些都是已經完成的大塊線路板,準備組裝成機器。

  • 左:組裝前,工作人員還是要以肉眼檢查一次面板,看是否毫無瑕疵。圖中是102 CD唱盤。 中:確定面板沒有問題,開始組裝面板內側的控制線路,這是102 CD唱盤的面板。 右:這位工作人員正在為線路板配線。

  • 左上:Burmester的廠內自製政策很徹底,連各類線材都是自己做。 左下:自己做的線材。 右上:連這麼小的機內配線都自己做,不假外人之手,這樣做成本肯定比較高。 右下:看到沒,連RCA插座也是自己做,看來Burmester真的有「潔癖」,認為協力廠商的品質無法跟自己製造相比。

  • 左:每個組裝階段完成之後,都要分段測試,確定沒問題才進行下段組裝。圖中是101綜合擴大機。 中:這是已經組裝完成的101綜合擴大機。 右:這是今年一月CES展出的101綜合擴大機,為了要通過中國CCC認證,從那時起,一直到我們到達的一星期前,才完成各項修正,通過CCC認證。

  • 左上:這是正在組裝的旗艦後級909 MK5,因為西方的聖誕旺季以及華人的舊曆年旺季即將來臨,所以趕工生產。 右上:每部組裝完成的機器都要通過完整測試之後,附上各種規格文件,才算初步完成。 左下:初步測試完成的機器還要去Burn In,時間是每天24小時經過10天。上次我去時告訴我經過六、七天,現在顯然更嚴格了。為何要事先Burn In呢?一方面要在出廠前讓機器有故障的機會,另一方面則是讓消費者在開箱之後,馬上就有熟成的聲音可聽。 右下:近距離看正在Burn In的器材,圖中是102 CD唱盤。

  • 左:10天的Burn In完成之後,最後還要經過最終的人耳測試,用真正的播放狀況試過各項功能,並經人耳聽過沒有問題,才能送去包裝。這裡就是人耳測試室。 右上:待測的機器都通上電,圖中是089 CD唱盤。 右中:用來檢測的喇叭與LP黑膠唱盤。 右下:子上都是已經測試完成的機器,包上透明膠帶,準備包裝出貨。

  • 左:準備包裝的909 MK5後級。 中:廠內當然有維修部門,負責幾十年來自家產品的維修。這個維修門除了實際維修器材之外,還負有二個重要任務,一是透過維修收集資訊,提供升級改進計畫。第二是跟各國代理商聯繫,提供技術服務。圖中這位就是負責的維修工程師。 右:維修部門架上的機器,我看到有1980年代推出的Concerto系列。就算是第一部前級777,也還送回廠來維修。

  • 左:維修部門的各類零件。 右:出貨前要先把各種說明書附上。

  • 左:這些都是已經裝入紙箱中的器材。 右:Burmester的檔案室,從創立公司迄今,所製造過機器的原始檔案都保存至今,只要有序號,就可以追蹤出當年測是的各項規格等基本資料。老外做事注重歸檔整理,由此可見一斑。

  • 上:研發室一角,我們去時並沒有看到很多人,不知道去哪裡了?根據Dieter告訴我,光是為了111 Music Center,他們就要有四個人來提供技術支援、Q&A諮詢等,其中一位工程師年薪超過10萬歐元,其他至少也六、七萬歐元,難怪產品要賣那個價錢,否則無法平衡開支。 左下:這位是軟體工程師,他的工作還包括撰寫產品的目錄、說明書等。 左中:這位是工業設計工程師,從電腦螢幕上的圖就知道他的工作是什麼。 左下:圖中秀出的是最新推出的101綜合擴大機內部。

  • 左上:這位是電子線路研發工程師。 左下:這位就是負責為我們上二天課的研發部門總工程師(Head of R&D)Stefan Grobler。 右:樓是電子部門跟辦公室,一樓則是喇叭組裝部門、汽車音響部門以及倉庫。Robert Hagemann正跟我們介紹喇叭的生產方式:廠內研發、單體下單外購、箱體下單外購,廠內測試分級單體、廠內測試喇叭成品。

  • 左:這是B80 MK2箱體,目前Burmester線上的二號大哥。 中:這是961 MK3的箱體。 右:B25喇叭的背板。

  • 左上:這是B80 MK2的高、中音面板,Burmester的喇叭除了書架型B10採用Ring Radiator高音單體之外,其餘不是鋁帶就是氣動式高音,B80 MK2採用鋁帶高音單體、鎂合金振膜中音單體,以及玻璃纖維振膜低音單體。 中上:Burmester喇叭的分音器,用料高級。 右上:Burmester喇叭的分音器。 左下:Burmester喇叭使用二種氣動式高音單體,一種是ELAC,另一種則是Mundorf,圖中是ELAC氣動式高音單體。 中下:這是Burmester向挪威Seas訂製的中音單體。 右下:Burmester的超低音單體。

  • 左上:Burmester喇叭的低音反射筒。 右上:這是正在研發的71喇叭原型,今年五月已經在慕尼黑音響展曝光,不過尚在研發中,原本慕尼黑音響展時所宣布的型號是7.1,這次去時改成71,據說是怕跟AV的7.1多聲道產生混淆所以改名。 左下:為何原本稱為71呢?因為正面有7個單體,背面還有一個高音單體營造更深的音場,還可調整音量。 右下:這是Burmester的秘密武器,據說可能是旗艦級喇叭,高度大約二公尺,身形巨大,肯定又是注目焦點。不過Burmester口風很緊,沒有透露半點訊息。

  • 左上:咦?這些架子上的喇叭單體都接上線輸入訊號,正在做無聲的振動,到底這是什麼把戲?原來此處在Burn In喇叭單體。所有的單體進來之後,先經過10天連續24小時的Burn In,再來逐個測試,把規格相近的挑出來配對使用。 右上:這邊還有正在Burn In的單體。Burn In的頻率有講究的,低音單體輸入的頻率是15-25Hz,高音單體輸入的是250-1,000Hz。為何高音單體會輸入那麼「低」的頻率呢?是因為頻率太高,單體振動幅度很小,達不到Burn In的目的。 左下:圖中左邊是尚未經過挑選時的高音單體音壓的誤差範圍-1/+1dB之間(3kHz-15kHz),而右邊則是經過挑選之後的高音單體,音壓誤差範圍僅在+/- 0.5dB之間。Burmester喇叭所採用的單體都是挑選配對的。 右下:左圖是尚未Burn In時高音單體的頻率響應曲線(3kHz-15kHz),落差較大。而右邊則是Burn In之後再測的頻率響應曲線,此時每個單體之間的落差就縮小了。此圖證明Burn In的好處。

  • 左上:已經組裝好的喇叭成品罩上白布套,準備裝箱。 中上:這是Burmester需要「注文」生產的B97,我請Robert Hagemann站在旁邊,讓大家看看這對喇叭有多高大。 右上:喇叭組裝區旁邊有一個小空間,那是木工作坊,Burmester喇叭的原型箱體都在這裡試做,等確定之後才發藍圖給協力廠商製造箱體。 左下:另外還有一個小金工作坊。 中下:不僅線材自己做,連拍照都自己拍。在國外,請攝影棚拍商業攝影很貴,所以Burmester乾脆自己弄個小攝影棚自己拍產品照片。 右下:攝影棚內正在拍111 Music Center。

Burmester的多項領導技術

Sep 12 / 2012 下載PDF

這次參訪Burmester工廠,除了讓團員一睹工廠真
面目之外,更重要的是教育訓練。對我而言,由於長時間接觸Burmester的器材,幾乎高價產品我都聽過,對他們家產品的熟悉程度自然勝過一般人,因此二天下來的教育訓練並不難懂。以下,我挑出幾項Burmester自創立以來的重要技術成就與大家分享,其實這些當年的首創或重要技術在今天已經很普遍,但仍然不減這麼多年來Burmester的領導地位。在1980年,Burmester就率先以808旗艦前級推出模組化設計。模組化設計是專業器材中常見的作法,但家用Hi End音響器材在此之前很少見到。
1983年推出平衡放大架構(Burmester稱為「對稱訊號處理」)。1985年開始使用直接交連線路,把交連電容器移除。1987年,第一次把R2R電阻繼電器音量控制系統用在遙控器上,截至目前為止還沒見過這樣的遙控器。1987年也第一次在數位類比轉換器中加入昇頻線路,當時還沒有現成晶片可買,完全靠分砌式線路來完成。1991年推出皮帶驅動CD唱盤,藉著皮帶驅動降低CD片抖動所帶來的時基誤差。1994年第一次推出外接主動式喇叭分音器,同時開始採用Burn In之後電腦配對單體,提升喇叭的精確性。1995年948電源處理器獲得主動式電源處理專利。2006年第一
次跟Bugatti合作,推出頂級汽車音響系統。2011年推出111 Music Center,這是Hi End級數位流播放器。2013年為Mercedes Benz S Class發展出Hi End 3D Surround Soundsystem,採用24個喇叭單體,聽過者都對其卓越的音響效果印象深刻。以下,我從諸多技術成就中再挑幾項比較重要者做更進一步的說明。

Symmetrical Signal Processing 對稱訊號處理

154-159-1154-159-2

Burmester所謂的「SSP對稱訊號處理」其實就是現在的平衡架構,這種線路架構並非Burmester所發明,而是從1950年代就開始使用在通訊或專業錄音室中的線路設計,只是Burmester認為他們是Hi End音響領域中第一家採用這種平衡架構者。
大家都知道,平衡架構就是利用三條導線,其中一條為地線,一條傳遞正相訊號,另外一條傳遞反相訊號。藉著正相訊號與反相訊號的相加與相減,產生二個結果(也可說是好處),一個是相加之後電壓加倍,讓音量聽起來更大,聲音更飽滿;另一個就是相減之後產生共模排斥效果,
把地迴路哼聲與各種突波雜訊、訊號線串入雜訊、內部干擾雜訊排除,留下純淨的音樂訊號。
既然必須有正相訊號與反相訊號,擴大機內每個聲道就不能僅有一組放大線路,而是必須有二組,或由一組線路藉著分相手法導出反相訊號。一般Hi End音響界所通稱的「全平衡架構」就是每聲道二組線路(正反各一組),左右二聲道總共要有四組完全相同的線路。除了放大線路必須有四組,音量控制系統也必須有四組,否則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全平衡架構。
當年Burmester採用他家所謂SSP線路時,由於尚未有現成的規格,所以他們把平衡線中三條線的第一腳當作地線, 第二腳傳輸反相訊號, 第三腳傳送正相訊號。後來美國ANSI(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美國國家標準學會)制訂平衡線標準,規定第一腳為地,第二腳為正相訊號,第三腳為反相訊號。從此造成美規與歐規的差異。當您使用平衡線時,請一定要先確認美規或歐規,避免一直聆聽不對的反相訊號而不自知。

X –Amp

154-159-3

X-Amp最早出現於1980年推出的808旗艦前級上,簡單的說它就是一個以分砌式線路做成的放大模組。跟一般熟知的OP Amp不同處在於,OP Amp是微型積體電路,而X-Amp則像豆乾一樣大塊,當然X-Amp的音響效果也更好。X-Amp內部採用直接交連,可以有效控制直流飄移,還可藉著鋁殼讓線路保持穩定一致的溫度。

Direct Coupling 直接交連

154-159-4

直接交連幾乎是目前Hi End擴大機的主流方式,毫不足奇,但在1980年,卻僅有很少的擴大機設計者採用。首先您一定會問:直接交連是什麼意思?其實就是在放大線路中每一級之間不採用被動元件電容器來做連接,而是以主動式電子線路來連接每一級。為何原本每一級之間要用電容器來耦合呢?這就牽涉到電子線路的動作原理。在擴大機放大線路中,音樂訊號是以交流電型態存在,而要讓電子線路能夠工作,必須施加直流電。由於每一級的工作直流電不能讓它們相互串流,否則電路將無法正常工作,因此必須運用能夠擋住直流電的被動元件來把直流擋住。
換句話說,也就是在每一級之間放一個或二個能夠擋住直流電的電容器,稱為交連電容。如此一來,直流電就不會到處串流,也不會跑到喇叭裡。當直流電跑到喇叭裡會有什麼後果呢?會一直持續的輸入音圈裡,導致高音單體的音圈過熱而燒毀,中、低音單體或許不致於燒毀,但也會持續發出哼聲。
話說回頭,到底用交連電容器把直流擋住有什麼壞處呢?這就要怪電容器本身的缺點了,電容器必須充放電,會產生時間差,也就是相位差。而電容器本身的公差也不夠精密、還會受溫度影響,電容器用久了會變質,這些原因都讓聲音劣化,尤其因電容器所產生的相位差更讓聲音變得
模糊,不夠精確清晰。Burmester很早就發現電容器耦合的缺點,所以發展出以主動電子線路取代交連電容的線路,並且一直沿用迄今,不斷優化。

Power Conditioner電源處理

154-159-5

Burmester的電源處理器948是獲得專利的一種獨家電源處理方式,能夠把市電中所含的直流成分以主動線路的方式去除,也就是所謂的電源波形整形。此外,948內部也有濾波器,能夠把高頻雜訊濾除。所有的訊源或前級都可利用整形與濾波而獲得純淨的電源。致於後級,948的插座有特別給後級用的,後級的專用插座並沒有經過整形、濾波處理,而是跟市電併聯,直接汲取市電,因此也不會有被電源處理器扼住喉嚨的缺點。

Belt Drive 皮帶驅動CD唱盤

154-159-6

Burmester第一部使用皮帶驅動的CD唱盤是1991年推出的916。當年到底是CEC開創皮帶驅動CD唱盤?還是Burmester?鬧得沸沸揚揚。我也
親耳聽過Dieter Burmester跟我解釋,大意是Dieter Burmester有一天在聽CD唱盤,發現檯燈照射在CD片上的光影放大後可以看到抖動,可是直接看CD片時卻無法發現抖動,於是跟工程師討論,開始深入研究CD驅動的抖動問題。後來Burmester找瑞士廠家購買精密驅動馬達,由於CEC長期以來對於皮帶驅動黑膠唱盤著墨甚深,
所以Burmester委請他們研發CD唱盤的皮帶驅動系統,這就是後來CEC也推出皮帶驅動CD唱盤的Burmester說法,詳情請看「音響論壇」228期(2007年9月1日出刊)的特刊。當年由於Burmester採訪的篇幅很大,特別另外獨立印行Burmester30週年生日快樂特刊,您在第228期上是找不到相關報導的。
Burmester的CD唱盤是否每一部都採用皮帶驅動呢?不!有一般驅動方式,有皮帶驅動者,也有吸入式。到底皮帶驅動式CD唱盤有什麼好處呢?Jitter時基誤差比較低。在Burmester推出皮帶驅動CD唱盤時,大家對Jitter還沒有清楚的概念,現在幾乎每部數位訊源都強調低Jitter的重要性,甚至以外接精密時鐘來保證時基的精確性,由此更證明Burmester當年的前瞻性。

111 Music Center

154-159-9

154-159-7

154-159-8

154-159-10

111是2011年推出的Burmester王牌數位流播放機, 主體包括四大部分:一、077前級的線路以及X-Amp。二、069 CD唱盤的數位類比轉換線路。三、轉檔、CD播放、硬碟播放,以及網路收音機等功能。四、UPnP(即插即用論壇網路協定,方便家裡或公司網路中的各項裝置能夠無礙相通)伺服器播放,並與電腦連線。音樂中心這種數位流播放器材當然不是Burmester首創,Burmester在2011年才推出這樣的產品,腳步已經慢了。不過,111雖非搶先推出,但它的思維卻是Hi End方式的,傳統音響迷使用起來沒有太大困難。更棒的是,111的聲音表現遠遠高於大部
分市售類似產品,這才是傳統音響迷所關注者。有關111 Music Center的器材評論,請參閱「音響論壇」第301期,內中有我的評論,以及一位用家曹先生的使用經驗談。

為了想聽Burmester汽車音響而買 Porsche或Mercedes Benz

Sep 12 / 2012 下載PDF

Burmester第一次汽車音響經驗是跟世界著名的豪華超跑Bugatti EB 16.4 Veyron合作,那時是2006年。這部超跑時速可達400公里,售價100萬歐元,是為了紀念法國賽車手Pierre Veyron而推出。一開始Bugatti跟Burmester談的是150套,後來一路增加到300套。現在這項計畫早已執行完畢,您再也買不到這套超級組合。
Burmester第二個汽車音響經驗是跟Porsche合作,那是2009年,為Cayenne、Panamera、911車上提供汽車音響系統。第一次在Veyron車上的是8聲道系統,而在Porsche車上的則是16聲道系統,擴大機功率超過1,000瓦(700瓦AB類推高、中音,300瓦D類推低音),喇叭總面積達2,400平方公分。但讓人驚訝的是,整套音響系統的重量只有12公斤,一般類似的汽車音響系統至少重達30公斤以上,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Hi End汽車音響大有學問

或許許多人認為汽車音響沒什麼了不起,大家每天都在聽。但是,如果您曾經仔細想過,在有限的空間中要安排那麼多的喇叭,而且安置喇叭的位置要夠堅固,還能傳達良好的音響效果,這絕對不是你想像隨便把喇叭裝在門邊那麼容易。
更何況,裝在Bugatti與Porsche車上要考慮到整套音響系統的重量必須夠輕,不要增加車身重量,影響車速。還有,時速達三百公里以上的超跑在高速行駛時要如何避免噪音的干擾?讓駕駛人在高速馳騁之餘仍能享受到清楚優美的音樂?
Dieter Burmester告訴我,為此,他與車廠的工程師們不知開過多少次會議,研究車內空間的大小形狀以及支撐結構,建造模擬汽車空間,嘗試
喇叭不同安裝位置,同時還要考慮到抗振、抗噪、抗高速,還要說服汽車廠讓他把喇叭裝在想裝之處。如果是雙坐跑車,車內空間容積有限,在那麼小的空間中,要讓聲音達到高中低音的平衡並不是那麼容易。如果是四人座(如Panamera與Mercedes Benz S Class),不僅要讓前座好聽,後座更要好聽,尤其S Class有可能是司機開
車,老闆坐後座,總不能讓司機聽好聽的,老闆反而聽不到好聲音吧?
有過Bugatti與Porsche的成功經驗,這次Mercedes Benz推出新的S系列,就找上Burmester合作。2011年開始接觸,經過三年研發,Burmester終於推出二款不同等級的系統,入門級為Surround Soundsystem,搭載4支高音單體、7支中音單體,還有2支低音單體安置在前方,總共13聲道。擴大機輸出功率590瓦,其中有9聲道為主動DSP多聲道控制系統,還有噪音補償感知。

Hi End 3D Surround汽車音響系統

豪華級則是Hi End 3D SurroundSoundsystem汽車音響系統,包括9支高音單體、8支中音單體、4支中低音單體、2支前方低音單體、一支超低音,總共24個單體。而擴大機則有1,540瓦。在S Class車上,Burmester運用數位擴大機技術,特殊的喇叭安放位置,加上3D Algorithm,可以讓每個座位都得到均勻的音響效果。此外啟動VIP模式時,還可將四個座位的任何一個設定成皇帝位,享受到最佳的定位感。另外原本入門級就有的功能當然更精進,例如噪音補償感知等,可說設想週到。
到底這些豪華汽車的音響是隨車奉送呢?還是需要另購?對不起,需要另購。如果想要在Porsche Panamera上裝Burmester汽車音響,需另付5,890美元,Cayenne要另付5,690美元,911則另付5,010美元。至於Mercedes Benz S Class入門級大約1,200歐元、3D High End級大約7,000歐元。

從未聽過這麼優的汽車音響

在工廠內, 我進入車裡聽過Panamera與S400之後非常驚訝,因為我從未聽過這麼優質的汽車音響。所謂優質,並非如每次CES中汽車音響展區那種轟到會讓人耳聾的聲音,而是可以媲美家用高級音響的音質,以及飽滿結實無倫的衝擊性。此外,非常乾淨完全沒有駐波的清爽聲音伴隨著非常精準的定位感,更讓人猛然感覺這已經比在家裡聽音響還棒。
在汽車內聽音響會比家裡還棒?您不相信嗎?汽車內空間不大,很容易就得到非常紮實的聲音;汽車內佈滿吸音材料,沒有高頻尖銳刺耳的問題;汽車內的形狀沒有平行牆面,不會產生駐波;汽車內有十幾二十幾支喇叭單體,可以得到最大與最均勻的音壓。至於過多的低頻量感早已
用DSP控制濾除,而音響迷最在乎的皇帝位定位感又已經用VIP模式來達到,您說,有什麼理由汽車內的音響效果會不如家裡呢?或許您要說,汽車內聽不到夠低的低頻,那天我倒沒有試過管風琴這類的低頻,不過就以一般古典、流行音樂的低頻而言,已經夠低了。或許您又要說,汽車音響的音質遠遠不如家用音響,如果您說的是別的汽車音響,這段話有可能成立。但,只要您有機會聽過Burmester的汽車音響,我保證您不會說它音質不夠好。老實說,那是一般人家裡比不上的優質音響效果。

為了汽車音響而買汽車

聽過Porsche Panamera與Mercedes Benz S400的音響效果之後,我有一個感覺:很多人可能會因為喜歡上Burmester的汽車音響,而去買Porsche或Mercedes Benz,因為很多人家裡的音響效果肯定遠遠不如Burmester汽車音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