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廠出品 必屬佳作-Dali Ikon 6 MK2落地喇叭

【全文輯錄自「u-audio音響共和國」】

文‧林治宇 圖‧郭振榮

Dali旗下的產品線非常完整,其中除了旗艦Megalin系列目前只有Megalin III這一件大型喇叭之外,其他至少有9個系列都能組合出完整的多聲道系統,這還不包括崁入式喇叭與Kubik迷你藍芽喇叭,由此可知Dali的產品種類有多豐富了。這次評論的主角Ikon 6 MK2落地喇叭雖然只能算是Dali中下等級系列的產品,但已經用上Dali著名的混血式高音模組,也就是高音單元是由傳統半球高音與平面振膜高音合組而成,具有更好的擴散性與更平直的頻率響應,讓Ikon 6 MK2在同等級產品中更具競爭力。

Ikon 6 MK2雖然只是Dali中下等級系列的產品,但已經用上Dali著名的混血式高音模組,讓Ikon 6 MK2在同等級產品中更具競爭力。

使用混血式高音單體

單從高音單體來看,目前絕大多數喇叭都是使用傳統半球式振膜,而且就只靠一顆高音單體負責3kHz左右以上的頻段,只是有的用凸半球,有的則用凹半球,材質則有編織性軟材質或金屬硬材質等不同選擇。像這樣的傳統喇叭,高音單體必須負責一個很廣的頻段,雖然不至於出亂子,但工作必然吃重,連帶也會影響到高音的表現。

Dali就不同了。Dali並不是單純地只把高音單體換用規格更好的平面高音,而是開發出混血式高音模組技術,概念很簡單,就是用傳統絲質軟半球高音單體負責較低頻段,讓延伸特性更好的平面式振膜負責更高頻段,並把兩種單體結合於同一塊高音障板上,用兩顆單體做一顆單體的事。這樣有什麼好處?首先,單體的負擔小了,工作起來更輕鬆,聽起來的聲音當然也就更輕鬆;其次,絲質軟半球高音的低頻截止點可以設得更低,可避開人耳最敏感的頻段,而且又可以減低中音單體的負擔;再者,平面振膜高音的擴散性更好,高頻延伸也更好,都有利於高頻的表現。

Ikon 6 MK2採4單體4音路低音反射式設計,頻率響應可達39 Hz至30 kHz。運用一塊額外的前障板安裝於面板上,使單體不直接與箱體耦合,具有控制諧振的效果。

在同級產品中具有高度競爭力

令人高興的是,Dali的混血式高音模組並不只限於它的高價系列產品,而是直接下放至中階甚至中低階產品身上,讓消費者不必花大錢就可以享受到Dali的獨家技術。像是Ikon 6 MK2便運用了一顆面積為17×45 mm的絲帶超高音,加上一顆28mm軟半球高音,一同負責2.6kHz以上至30kHz的頻段,兩者的分頻點為14kHz。中音與低音部分則各有一顆Dali自家設計的6.5吋木質纖維振膜單體,看起來好像是相同的單體,但負責的頻域並不相同,分頻點是700Hz。藉由上述單體,Ikon 6 MK2構成一個完整的4音路系統。好,就算Ikon 6 MK2的混血式高音模組當作1音路好了,那Ikon 6 MK2至少也有3音路,這在同級產品中仍具有高度競爭力,可說是Dali的「戰鬥機種」。

在音箱部分,Ikon 6 MK2採低音反射式設計,一次用了兩個低音反射孔,一個在正面低音單體下方,另一個位在背面中間位置。為何用兩個?藉以得到足夠的反射孔口徑,讓低頻表現更洽當。試想如果只用一個低音反射孔,口徑勢必大的誇張,在視覺上也不好看。

Ikon 6 MK2的混血式高音單體運用了一顆面積為17×45 mm的絲帶超高音,加上一顆28mm軟半球高音,一同負責2.6kHz以上至30kHz的頻段,兩者的分頻點為14kHz。

中音與低音部分則各有一顆Dali自家設計的6.5吋木質纖維振膜單體,看起來好像是相同的單體,但負責的頻域並不相同,分頻點是700Hz。

混血式高音不衝也不硬

Ikon 6 MK2的音箱採最為簡潔的方正設計,邊角的角度極為俐落,塑造較具時尚感的造型。表面塗裝具有3種選擇,包括淺胡桃木紋、黑色光面與白色光面,價格各不相同,其中為便宜的是淺胡桃木紋。此外,Ikon 6 MK2運用一塊額外的前障板安裝於面板上,使單體不直接與箱體耦合,具有控制諧振的效果。Ikon 6 MK2的固定座是4支金屬支架,透過可滑動的方式安裝在喇叭下方,金屬角錐則鎖定在支架上。滑動的支架有什麼好處?可視地板狀況做調整。例如磁磚或石材地板會有縫隙,如果角錐著地的位置剛好有縫,就可以調整支架的寬度,避開縫隙,而不必犧牲擺位的精準度。

背板提供4個喇叭輸入端子,可bi-wire或bi-amp。大型喇叭端子的品質相當好,不僅用塑膠外殼絕緣,跳線棒也一併加以絕緣,杜絕任何短路的機會。試聽過程在U-Audio聆聽室進行,搭配Aqua La Scala Mk2 DAC與Linear Acoustic LAV-60 MKII綜合擴大機,訊源為Windows 8電腦+foobar2000+JPLAY。

Ikon 6 MK2混血式高音對高頻表現有什麼幫助,用小提琴做測試最清楚。先聽鮑羅定弦樂四重奏演奏舒伯特的d小調弦樂四重奏《死與少女》。這是一張強調力度與衝擊力的錄音,加上La Scala Mk2也是以能量感、解析力與細節見長,因此我料想會聽到不容易入耳的刺激高頻,但結果並非如此,Ikon 6 MK2重播出的《死與少女》不僅光澤佳,厚度好,最重要的是不衝也不硬,線條感清晰,各種音色與聲線的變化豐富,更凸顯了音樂的感染力。透過這個弦樂四重奏錄音,也可以發現Ikon 6 MK2對低頻的設定是較著重於量感與厚度,音場則較為集中,音像飽滿,也就是較為討喜的走向,讓各類型的音樂都變得十分悅耳好聽。

Ikon 6 MK2一次用了兩個低音反射孔,一個在正面低音單體下方,另一個位在背面中間位置。

背板提供4個喇叭輸入端子,可bi-wire或bi-amp。大型喇叭端子的品質相當好,不僅用塑膠外殼絕緣,跳線棒也一併加以絕緣,杜絕任何短路的機會。

解析力優異

Ikon 6 MK2的中、低頻刻意做得飽滿,但不必擔心會不會太過膨鬆或模糊。以Herbie Hancock的River(The Joni Letters)專輯為例,當中低音大提琴撥奏時的手指壓按感顯得十分清晰,大鼓踩踏的輪廓分明,力道明快反應精準,絕無拖泥帶水,而鋼琴的尾韻又兼具自然的延伸與豐富共鳴,在在說明了Ikon 6 MK2擁有質量兼具,解析力良好的優質低頻。

當然,Ikon 6 MK2重播出的大量細節也要歸功於La Scala Mk2 DAC與LAV-60 MKII綜擴,這也表示Ikon 6 MK2有能力重現細節。

這是Ikon 6 MK2的跳線銅片,也使用塑料外殼加以絕緣,杜絕任何短路的機會。

以Blue Coast Collection精選輯為例,當中各種的吉他音色真是精彩。例如第1軌《Looking For a Home》,可以聽到Slide吉他滑動時的抖動感,與民謠吉他細微的清脆撥弦聲,都帶有輕柔細緻的質地,讓耳朵美不勝收。第3軌《Liliana》雖然換成尼龍弦吉他伴奏,但溫潤的音色中仍帶著撥弦的質地、力道與清脆感,讓音色中的細節顯露無遺。第4軌《Darcy Farrow》又回到Slide吉他,這次我感受到的是很棒的厚度、光澤、水分與潤澤感,雖然透明度因刻意營造的厚度而不是這麼通透,但並不影響其音色的魅力,基本上這張精選輯經由Ikon 6 MK2的播放可說是支支動聽,曲曲動人,讓我不想跳曲聆聽而中斷了隨樂曲起伏的情緒,而這樣的感受,在更昂貴的喇叭上都未必能夠獲得,更顯出Ikon 6 MK2的可貴了。

天生具有優越體質

最後我以數個交響樂錄音做結,可以聽出Ikon 6 MK2應付起交響樂可說是游刃有餘,它可以表現出良好的音場結構、四平八穩的成熟度、很好的低頻彈性與線條、鮮麗的光澤、優異的動態起伏,以及洽當的輕鬆與開放感受,各方面都面面俱到,證明其體質的天生優越性,實在不愧為大廠出品的產品。

這是Ikon 6 MK2的跳線銅片,也使用塑料外殼加以絕緣,杜絕任何短路的機會。

器材規格

型式:4單體4音路低音反射式落地喇叭
使用單體:17×45 mm絲帶超高音×1,28 mm軟半球高音×1,6.5吋木質纖維振膜低音×2
頻率響應:39 Hz – 30 kHz
效率:89 dB
阻抗:6Ω
最大音壓:110 dB
建議擴大機功率:25-180瓦
分頻點:700 Hz,2.6 kHz,14 kHz
尺寸:1,028×223×352 mm(高×寬×深)
重量:17.8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