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見識黑膠之美-試聽Rega RP3黑膠唱盤

【全文輯錄自「u-audio音響共和國」】

文‧郭漢丞 圖‧郭振榮

一部唱盤從推出至今,每一年都得到英國What Hi-Fi五顆星推薦,一連拿了四次,您說,這樣的唱盤夠不好?您可能猜想這樣一部唱盤,應該價格不便宜,可是如果我告訴您,就算是特別版加上原廠建議唱頭,參考售價還不到五萬元,您相信嗎?真的,這部唱盤就是英國Rega RP3!

產品價格平易近人

Rega是一家很特別的英國音響品牌,他們家幾乎什麼產品都做,從黑膠唱盤、唱臂、唱頭,一路到CD、DAC、擴大機、喇叭,幾乎無所不包。還有,就算歐美廠商早已流行到中國或亞洲其他地方,找成本較低的代工廠OEM,Rega還是堅持在英國生產,不過更厲害的是,就算人家一直在英國生產,產品依然走大眾路線,強調高貴不貴,這樣的品牌我們能不支持嗎?

為了維持產品平易近人的價格,Rega的設計總是相對樸素,且看RP3唱盤,送來U-Audio編輯部的是特別版,外觀採用英國國旗塗裝,樣貌漂亮得很,可是如果變成一般版,那就是簡單的單色塗裝,看起來簡單樸素,可是有時候會覺得好像滿普通的,甚至把更平價的RP1與RP3擺在一起,如果不特別仔細看,還會把RP3看成便宜的版本。這個樸素的樣貌一樣維持到更高階的RP6,直到RP8與RP10,因為唱盤本體有特殊的切割形狀,才比較不容易「誤認」,但是基本上Rega唱盤全都長得一個樣子,沒太大變化,都長得一副「素顏」模樣。

設計來自功能

為什麼要這麼「樸素」?他們遵守的設計原則是:「The Form Follows the Function」,也就是說設計來自功能,產品該長什麼樣子,必須是為了「功能」而服務,好不好看,不一定和功能有關。舉例來說,瑞士刀是為了多功能加小巧好攜帶,所以長那個樣子,可是切魚的刀子、剁雞骨的菜刀,長相都不一樣,如果把剁雞骨的刀子拿來切魚,瑞士刀拿來剁雞骨,切魚刀拿去轉螺絲釘,那麼天下可要大亂了。Rega設計器材的邏輯也是這樣:該是什麼功能,就做什麼設計,不做額外的「多餘設計」,讓消費者買到貨真價實也最合用的音響器材。

回頭看看RP3,名稱就是那麼簡單,R代表Rega,P則是多年來Rega用在黑膠唱盤的名字Planar,而3就是型號數字,他們就連命名也沒有什麼額外或多餘。可是,Rega雖然在外觀上沒有複雜花俏的變化,但是在關鍵的結構部分,卻投入許多心力。

用輕來減少能量損失

在設計的思考邏輯上,Rega信奉「質量吸收能量,損失能量等於損失音樂」。不要小看這一小句話,裡面可有大學問。如果用質量來區別,唱盤就分為兩種,一是重盤,一是輕盤,如果用避震方法來區別,那就分為硬盤與軟盤。Rega講的是「質量」,加上他們強調「質量會吸收能量」,所以Rega做的是「輕盤」。您看,RP3的輕就是為了減少能量損失。Rega這番話是他們的信念,可是許多高質量唱盤,強調用砲銅、鋁合金這類厚重的材料,思考剛好與Rega相反。

這兩種設計上的思考,究竟誰對誰錯?輕才對?還是重才對?兩者都有其道理,我想回到「Form follows function」來解釋,就是器材的形式來自其功能。輕質量的設計,符合「方便好用」的應用,重盤是「不計一切代價」的設計,尺寸必定龐大,並不是「切合實際」的設計,就好像一部法拉利超跑,肯定不是為了台北市擁擠的塞車路來設計,而是為了追求極致的速度,但是一般家用房車則必須適應各種路況。所以,Rega追求輕質量的設計,為的就是實用,這樣唱盤不會變得又大又重,還能在有限成本當中做出好聲音,價錢合理又簡單好用,這不是絕大多數人最需要的產品嗎?

關鍵部位加上碳纖維補強

在這樣的設計原則下,RP3維持最簡單的黑膠唱盤模樣,在關鍵的部位,加上了碳纖維補強,這一點點的補強,巧妙地調整了唱盤的諧振。至於搭配RP3的唱臂則是新版本的RB303,原廠的說法是:「把最好的唱臂做得更好。」這話還說得真滿啊!不過之前Rega一體成型的直臂,已經是公認平價唱臂中的第一名,現在RB303一樣維持一體成型的臂管,透過電腦3D CAD繪圖輔助設計,把原本的RB300細部「微調」,把臂管與軸承之間的強固性提升,內部的質量分佈也重新調整,進一步降低諧振。當然,最大的好處還是簡單好用,Rega附上簡單的校正紙,說明書上簡單的校正示意圖,很容易就看懂怎麼調整。

送來U-Audio試聽的RP-3唱盤,代理商已經設定完畢,裝Elys 2 MM唱頭,我真的是「隨插隨用」。這次我沒有搭配唱頭放大器,直接使用Devialet 120上面的唱頭放大檔位,喇叭則是搭配Dynaudio Focus 160。這個搭配算是「非典型」,因為唱頭放大的處理方式並非類比,而是類比轉數位,不過卻意外的好聽,尤其是類比的背景噪訊非常的低。可是這樣聽會不會有數位感?答案是一點都不會,這種類比轉數位的唱頭放大模式,新鮮感十足,也帶出了黑膠聆聽的新未來。

不簡單的「平價」

聽LP和聽CD,樂趣不一樣,不過要爭辯誰比較好,那就有點無聊了,可是為了聽出RP-3與CD之間的差異,我選了「2014高雄音響展紀念黑膠」,從第一軌的理查史特勞斯降E大調小提琴奏鳴曲聽起,錄音選的是如歌的行板,音樂美極了,小提琴優美的主題,與鋼琴柔美地流洩著音符,在RP-3上面,小提琴的音像龐大而有密度,鋼琴則寬闊柔美,交織出無比的浪漫情懷。而我用CD來比較,CD的細微之處,例如演奏者的呼吸聲更為明顯,音場也顯得較為深遠,但是音像的凝聚、龐大、厚實,則比不上RP-3。

這一點已經很讓人驚訝,因為U-Audio使用的Audiomeca轉盤加DAC,雖然有年紀,但當年也是不簡單的CD啊,拿來與RP-3比較,卻也只打個平手,這RP-3的「平價」可真不簡單。我聽著理查史特勞斯,黑膠以33 1/2轉速穩定地歌唱,但是小提琴奏鳴曲那如歌的行板,卻越走越激烈,RP-3轉速穩穩地走,音樂的浪漫情懷卻在發展部走到了激昂濃烈,LP的溫暖厚實,在RP-3是明顯的特質。我想,如果幫RP-3換上更高階的MC唱頭,這部唱盤的細節還會更好一些,當然,這一換還得多付出一些代價,可是光用Elys 2Elys 2 MM唱頭,那黑膠的溫柔婉約,早就足以讓人為之迷醉了。

再拿一張新鮮的唱片,那是「2014台北TAA音響大展紀念黑膠」,內中實際上就是義大利Fone的錄音。這家唱片公司雖然刻黑膠,不過錄音則是全數位。裡面收錄的馬斯耐「泰綺斯冥想曲」,我手上有CD可比,一樣拿來RP-3上面玩一玩。黑膠版的泰綺斯冥想曲,小提琴的音像一樣比CD龐大些,圓潤些,細微的擦弦質感更綿密,更顯油光水滑,而CD版本則更顯乾淨、通透。如果要比聽音樂的細節,那CD更好一些,可是要論起聽音樂的氣,那RP-3可就顯得更柔更美,更迷人一些。

聽音樂要真?還是要美?貪心一點,通通都要可以嗎?沒問題,RP-3讓您用入門的價格,輕鬆登堂入室,見識類比黑膠迷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