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RMESTER B18 讓人心服口服的美聲精品

【全文輯錄自「音響論壇」】

Burmester B18 讓人心服口服的美聲精品

聽三盲鼠那張「Misty」,我立刻就被B18的表現震懾著了,我聽到的是一種無與倫比的真實感,鋼琴觸鍵的能量如此直率,沒有任何壓抑,沒有任何拖泥帶水,每一個音符,每一首曲子的詮釋,都充滿著無比的自信。這種真實與自信,會讓人腎上腺素上升,雞皮疙瘩豎起,完全被B18重播的音樂所吸引。
文|陶忠豪

Burmester在今年五月慕尼黑音響展發表了最新旗艦喇叭BC350,這款喇叭的定價高達20萬歐元,只有金字塔頂端玩家有能力購買,展示Burmester技術實力的指標意義,遠大於實際銷售數字。另一款B18落地喇叭,或許才是Burmester的真正銷售主力。今年三月Burmester業務執行長Harold Feld來台主持Phase 3All in One音響發表會時,也要我特別注意即將推出的B18,顯然Burmester對這款中型落地喇叭寄予厚望。果不其然,上個月音響展Harold再度來台,就興奮的告訴我,B18才剛上市,第一批量產就銷售一空,創下Burmester新產品銷售速度最快的記錄。

恰到好處的Burmester喇叭

B18的熱賣其實有跡可尋。Harold 告訴我,在Burmester的喇叭產品線中,B10書架喇叭與BA31落地喇叭之 間的落差太大,B18的推出剛好填補了這個產品空隙。相較於Burmester其他喇叭,B18的價格合理、體積適中、音質出色,而且不難驅動,這些都是受

到音響迷喜愛的因素。 真的如此嗎?B18的確有不少利多優勢,但是這個價位帶的優質選擇還 有很多,上述優點似乎不足以解釋B18 為何如此熱銷,直到仔細研究過B10、 BA31兩款喇叭與B18的差異之後,我才恍然大悟,找到B18大受歡迎的原因。

先比較B10與B18兩款喇叭。表面上看,B18像極了B10的落地版本,上半截的高音與低音單體完全相同,B18只不過增加一只尺寸相同的6.7吋低音單體,構成2.5音路設計而已。不過事實上,B18與B10還是有許多差異存在,兩者的低音單體雖然外觀相同,但是B18的單體規格其實有所修改,B10的箱體是低音反射式設計,但是B18的上半截改為密閉式設計,下半截才是低音反射式設計。因為架構改變,分音器也必須重新設計。總而言之,B10與B18的相似度雖然很高,但其實可以算是兩對不同的喇叭。

越級挑戰的超值之作

再看B18與B A31的差異。原本我根本沒打算比較這兩款喇叭,因為兩者畢竟等級不同,但沒想到一比之後, 我才發現這兩款等級不同的喇叭,竟 然有著非常大的相似之處!有多相像呢?這兩款喇叭的體積與比例非常接近,兩者也都是2.5音路架構,都配備兩只的6.7吋玻璃纖維振膜低音單體, 此外規格數據也頗為接近。

不同之處又有哪些呢?BA31好過 B18的有兩點:第一,BA31使用了成 本較高的JET氣動式高音單體,而且背 板還有一只JET單體,用於營造音場空 間感。第二,BA31的前障板整面都由鋁板覆蓋,B18則只有上半截加上鋁合金障板,前者抑制共振的能力應該更好一些。

首度運用FEM輔助設計 B18又有哪些地方勝過BA31呢?

等等,等級較低的B18怎麼可能好過BA31?事實的確如此,B18真的有許多地方設計更為講究。以下列舉五大差異:第一,B18很可能是Burmester
第一款採用FEM(Finite Element Method)有限元素分析法輔助設計箱體的喇叭,原廠宣稱B18的結構更為堅固,共振音染更低。在B18之前的喇叭,原廠資料都沒提及這點,只有在B18的技術資料中,原廠特別強調使用了FEM,我推測新推出的BC350旗艦喇叭應該也運用了這項技術。雖然喇叭設計不能光靠軟體模擬計算,,但是在我聽過的喇叭中,只要運用FEM分析過的喇叭,聲音都有大幅度的進步,這或許是B18特別好聲的原因。這或許是B18特別好聲的原因。第二,為了排除箱體共振對分音線路造成麥克風效應干擾,B18的分音器被設置在喇叭箱內一個密閉的獨立腔室中,這也是BA31沒有的。

不用角錐也能抑振

第三,B18的箱體底部有一塊厚重的鋁合金底板,裡面藏有特殊的彈簧阻尼吸震裝置(Spring Damping System),可以將箱體振動轉化為熱能消散。更特別的是,因為這個獨特的設計,讓B18的底板無需安裝腳釘,就能避免箱體振動的影響。事實上,B18的鋁合金底板根本沒有安裝腳釘的螺孔,想裝腳釘也沒辦法,可見Burmester對B18的吸震設計很有信心。這項技術也是BA31沒有的。第四,B18的背板有一個小撥桿,切換到「+」的位置,可以提升2dB低頻量感,如果你嫌低頻太多,除了切到「-」之外,還可以用喇叭隨附的泡棉塞住低音反射孔。這個低頻增強裝置也是BA31所沒有的。
第五,B18的等級低於BA31,但是卻新增了許多BA31沒有的創新技術,最重要的是B18的價格幾乎只有BA31的一半!難怪Burmester全球代理商會瘋狂搶購B18,因為這款喇叭根本是「以下犯上」,絕對是Burmester有史以來最超值的一款喇叭。

收放自然的高頻表現
身為Burmester第一款運用FEM輔助設計的喇叭,B18的聲音表現才是我對這款喇叭最為好奇之處。先聽三盲鼠那張「Misty」,聽第一首曲子,我就已經被B18的表現所震懾,我聽到的是一種無與倫比的真實感,猛力敲擊鋼琴高音鍵的能量竟然可以如此強悍,音質可以如此紮實,能量的釋放竟然可以如此直率,沒有任何壓抑,也沒有絲毫拖泥帶水。我開始對B18的高音單體產生興趣,雖然我知道Burmester還有等級更高的JET氣動式單體,但是B18的高頻表現已經完全讓我滿足。這只高音單體使用了獨特的「W」型鈦合金振膜,振膜中央設有軟質阻尼,音圈安裝在W振膜的「波谷」尖端,可以讓音圈結構更為穩固。鈦合金振膜的厚度極其輕薄,因為搭配軟質懸邊,讓這只高音單體的下端延伸非常優異,可以與中音單體取得更好的銜接。在聽感上,這只高音單體的表現是極其微妙的,表現激昂的鐃鈸敲擊時,它可以展現非常快速、刺激,能量直接而且有實體感的高頻。但是在重現弦樂時,它又能展現出非常柔軟滑順,毫不緊繃刺耳的琴音。
暫態速度飛快
聽挪威薩克斯風手Jan Garbarek在1969年推出的「Esoteric Circle」專輯,這份錄音沒有太多修飾,音質略顯粗糙,但是樂器質感非常真實,用B18播放,剛好可以凸顯這份錄音不假修飾的真實感,薩克斯風的喉音吹奏非常粗獷,讓我聽到了年輕時期Jan Garbarek狂野奔放的一面。Jon Christensen的爵士鼓演奏更是凌厲強悍,這種低頻瞬間爆發力是我從未體驗過的。事實上,喇叭與音響重播是不會改變錄音中音樂進行的速度的,聽感上之所以會有快慢之分,主要在於聲響起始與停止的瞬間是否乾脆俐落,如果聲音總是拖了個尾巴,就很難讓人感到速度明快。我聽過很多暫態很快的喇叭,B18的暫態速度顯然是比大多數喇叭都快了那麼一瞬,雖然差異極微,但是聽感上卻有明顯的不同,音樂演奏彷彿更為投入、更有自信、也更有感染力。到低頻暫態,當然不能錯過DMP錄製的「三輪車」,擊鼓瞬間爆發又瞬間急停的表現,只有暫態速度最快的喇叭與音響系統可以辦到,大型喇叭的速度很難快到極致,中小型喇叭的低頻又很難既快又多,沒想到B18不但辦到了,而且表現逼近完美。它的擊鼓暫態速度飛快,沒有絲毫猶豫拖尾,同時它的低頻量感又很充沛,可以忠實呈現大鼓的量感與型體感。這樣的表現不但與B18有關,也與推動它的Burmester 082綜合擴大機有關。我嘗試用McIntosh C52+MC452前後級搭配,聲音較為寬鬆、飽滿、柔軟一些,呈現出另一種較為輕鬆的重播風格,但是低頻的控制力與速度感就沒有Burmester一套西裝那般犀利果決。

毫不壓抑的直率感
聽黑人放克專輯「 Ragsto Rufus」,這是1974年的錄音,如果音響系統的中高頻沒有調校好,女聲高音容易生硬刺耳。原本我擔心聲底直率的B18過不了關,但是沒想到它不但能夠充分展現黑人演唱的爆發力,甚至也能呈現抒情演唱甜美柔軟的歌聲。演唱到激昂處,嗓音飆高毫不費力,非常順暢,可見B18高音與中音單體的大音壓承受能力與穩定性非常優異。我刻意用Denes Zsigmondy演奏的帕格尼尼「小提琴奏鳴曲」測試,這張專輯所錄製的小提琴能量極強,演奏又十分奔放直率,對特性相同的B18也是挑戰。B18當然又過關了,它毫不保留的釋放琴音演能量,完全不壓抑Denes演奏的激昂奔放感,但是聽感上卻毫不壓迫,琴音也毫不緊繃刺耳,讓琴音質感以最直接真實的面貌呈現。最後我想試試B18播放交響樂的表現,用RR那張「Tutti」測試,我不由得「哇!」了一聲,B18既然可以撐起交響樂的大氣勢與寬廣音場,銅管張力極強,大鼓寬鬆又有彈性,音場層次分明。老實說,這種重播特質與我聆聽Burmester大型喇叭非常類似,只不過B18的規模感略小一號,在一般居家聆聽空間中,B18的低頻量感其實更恰到好處。

無與倫比的真實感
雖然我對Burmester的聲音特質並不陌生,但是B18的表現依然讓我印象深刻。那種能量直接釋放、暫態速度飛快、毫不刻意修飾的暢快感,讓音樂聽來無比真實、充滿自信,展現出人聲與樂器最純粹的美質,讓人心服口服,難以挑剔。如果你發現當B18重播音樂時,你會不自覺擺動身體跟著打拍子,而且忍不著一首曲子接著一首曲子一直聽下去,不要懷疑,這就是B18令人陶醉忘我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