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rmester原廠訪問:德意志頂尖工藝的代表之一 Art for the Ear

【全文輯錄自高傳真視聽】

  • 門廳旁邊有一間小小的Burmester博物館,裡面陳列了歷年來有代表性的產品。歷年來獲獎無數,其中當然也包含了友刊音響論壇的大力推薦。

  • 門廳旁邊有一間小小的Burmester博物館,裡面陳列了歷年來有代表性的產品。歷年來獲獎無數,其中當然也包含了友刊音響論壇的大力推薦。

  • 門廳旁邊有一間小小的Burmester博物館,裡面陳列了歷年來有代表性的產品。歷年來獲獎無數,其中當然也包含了友刊音響論壇的大力推薦。

  • 進行講習的地方,四周放置了好幾組音響,休息時可自由聆聽。

  • 進行講習的地方,四周放置了好幾組音響,休息時可自由聆聽。

  • 進行講習的地方,四周放置了好幾組音響,休息時可自由聆聽。

  • 賓士的協力廠家有620家,每年僅有12座優良供應商獎,Burmester是其中之一,Dieter的開心可想而知。

  • 賓士的協力廠家有620家,每年僅有12座優良供應商獎,Burmester是其中之一,Dieter的開心可想而知。

  • 有些藝術造型的產品看來只是試作機,從未上市,卻反而特別吸引目光。

  • 先參觀喇叭組裝區,因Burmester的喇叭全為精品級,故沒有流水線。全都是精工組裝。

  • 先參觀喇叭組裝區,因Burmester的喇叭全為精品級,故沒有流水線。全都是精工組裝。

  • 先參觀喇叭組裝區,因Burmester的喇叭全為精品級,故沒有流水線。全都是精工組裝。

  • 為求好聲,音箱內部頗為複雜,底部還藏有分音器。

  • 整備中的銑製鋁質面板,為適應單體形狀,可知其工序極為複雜。

  • 慢工出細活,偌大的喇叭裝配間,人員很少,由此可看出質重於量的產品文化。

  • Dieter的辦公室,是全公司看來比較凌亂的地方,然而他深情於音樂,就連在公司上班也要看到他心愛的吉他。

  • Burmester也承製私人飛機、遊艇上的音響,這是鋁質音箱in-wall喇叭,必屬精品無疑。

  • Burmester的大型落地式喇叭,亞洲人特別喜愛,圖為包裝完成待運的B100。

  • 德國人一板一眼不是蓋的,從很多小地方就看得出來追求一致性的嚴謹態度。

  • 德國人一板一眼不是蓋的,從很多小地方就看得出來追求一致性的嚴謹態度。

  • 德國人一板一眼不是蓋的,從很多小地方就看得出來追求一致性的嚴謹態度。

  • 喇叭用的零件放在這裡,算是井然有序,雖然用到的零件種類繁多,但看來並不凌亂。

  • 從這塊鋁質的障板上,可以看到中高音單體的組裝是多麼的用心。

  • 預先做好的分音器,上面藍色的電線,是純銀線。

  • 每一組喇叭都有「出生紙」,載明了生產過程的履歷。

  • 這是一顆擁有超大磁鐵的Aura超低音單體,單看外型就已經能感 受到它的威猛。

  • 真是大開眼界,竟然連低音反射孔的導管上都裝有吸音棉。

  • Fabian正在解釋,「拉筋」之後,單體特性更真實,誤差較小,配對時更精準。

  • 正在Aging中的低音單體,用很低的頻 率,振幅很大,幫喇叭「拉筋」

  • 不可思議,連中音及高音喇叭也要「拉筋」,為的是方便後續的配對作業。

  • 這裡有4部1400W的功放,作什麼用的呢?原來是Aging喇叭單體。

  • 工廠裡有一間木工打樣室,內有簡易的木料CNC加工機。

  • 早年的旗艦喇叭B97,可見其分音器非常的複雜。

  • 廠內竟有賓士的S400 Hybrid,每個人都睜大了眼睛細看。S400 H前門的高音喇叭,金屬網罩上刻有Burmester字樣,Dieter說這 有潛在的廣告效果。聆聽模式分為前座、後座及全車模式,以因應買家及全家出遊的需求。

  • 廠內竟有賓士的S400 Hybrid,每個人都睜大了眼睛細看。S400 H前門的高音喇叭,金屬網罩上刻有Burmester字樣,Dieter說這 有潛在的廣告效果。聆聽模式分為前座、後座及全車模式,以因應買家及全家出遊的需求。

  • 廠內竟有賓士的S400 Hybrid,每個人都睜大了眼睛細看。S400 H前門的高音喇叭,金屬網罩上刻有Burmester字樣,Dieter說這 有潛在的廣告效果。聆聽模式分為前座、後座及全車模式,以因應買家及全家出遊的需求。

  • Burmester的另一個鉅獻是為保時捷的轎跑車Panamera設計音響。在Panamera上面用到了16聲道的擴大機及喇叭,並採用特別開發的AMT高音。Panamera音響設有聆聽模式選擇,螢幕還能顯示對應的說明。

  • Burmester的另一個鉅獻是為保時捷的轎跑車Panamera設計音響。在Panamera上面用到了16聲道的擴大機及喇叭,並採用特別開發的AMT高音。Panamera音響設有聆聽模式選擇,螢幕還能顯示對應的說明。

  • Burmester的另一個鉅獻是為保時捷的轎跑車Panamera設計音響。在Panamera上面用到了16聲道的擴大機及喇叭,並採用特別開發的AMT高音。Panamera音響設有聆聽模式選擇,螢幕還能顯示對應的說明。

  • 富豪賴老闆發現了密室中的新喇叭,但是不能掀開來看。

  • 這些喇叭用白布罩著,是為了防塵與躲避陽光。

  • 這裡也有東西用藍布蓋著,可見在工廠內對待器材都很小心。

  • 你沒有看錯,工廠內竟有小型的SMD元件組裝部門,連印錫泥、貼件、焊接都一氣呵成。這樣的堅持,即使是在Hi-End音響公司中,也 非常的罕見。

  • 同一片電路板有SMD,也有手工插件,是高成本的製作方式。

  • 為求品質可靠,線材也在廠內加工。

  • 為求品質可靠,線材也在廠內加工。

  • 你沒有看錯,工廠內竟有小型的SMD元件組裝部門,連印錫泥、貼件、焊接都一氣呵成。這樣的堅持,即使是在Hi-End音響公司中,也 非常的罕見。

  • 你沒有看錯,工廠內竟有小型的SMD元件組裝部門,連印錫泥、貼件、焊接都一氣呵成。這樣的堅持,即使是在Hi-End音響公司中,也 非常的罕見。

  • 雖然電子產品佔大宗,但廠內沒有流水生產線,只有組裝工作站,看來每位裝配員都是經驗豐富。

  • 雖然電子產品佔大宗,但廠內沒有流水生產線,只有組裝工作站,看來每位裝配員都是經驗豐富。

  • 對小零件的品質注重程度超乎想像,如鍍鉻、鍍金、陽極處理的螺絲就專門用來對應不同的面板。

  • 四部909一起組裝,有夠壯觀。

  • 909用的電源總成,夠嚇人吧!

  • 909內部的特寫,這裡又看到了藍色的銀線。

  • 這裡是多功能區,兼有組裝與除錯的任務。

  • 這些架子是供裝配好、測試好的器材通電測試的地方。

  • 每一件電子器材都有出生紙,詳細記錄生產與測試過程。

  • 通電測試時,還要用儀器遙測溫度。

  • 組裝好後,在此等待測試。

  • 成品裝箱前的最後一關,實際聆聽與操作每一項功能,連線材都要聽過才算數。

  • Fabian說所有的金屬部件,都要在加強的燈光下經過嚴格的目視檢查。

  • 貼標籤的地方就是缺點之處,輕者重新處理,重者丟棄。

  • 這片應是808的鍍金面板。

  • 送來維修與升級的器材,完成後依然要通電測試。

  • 送來維修與升級的器材,完成後依然要通電測試。

  • 所有的電子產品,也和喇叭一樣,未裝箱前,都用防塵罩覆蓋。

  • 這位研發人員,正展開111的局部爆炸圖給我們看。

  • 這位軟體工程師負責撰寫111的韌體,還不斷提升其品質。

  • 研發室全時開機的111,可隨時測試新韌體的機能。

  • 這是產品檔案室,檔案夾分門別類,從1977年創廠時每一部機器的檔案都還保留至今。

  • 這是產品檔案室,檔案夾分門別類,從1977年創廠時每一部機器的檔案都還保留至今。

  • 將會用於新喇叭的低音單體,看來是內磁式、大音圈、長衝程。

  • 111是Burmester目前的重點推廣機型,集數位流播放器、NAS、前級、DAC於一身,並以最高標準要求品質,Stefan並將iPad的畫面放大給大家看,以展示其友善的界面。

  • 111是Burmester目前的重點推廣機型,集數位流播放器、NAS、前級、DAC於一身,並以最高標準要求品質,Stefan並將iPad的畫面放大給大家看,以展示其友善的界面。

  • :技術主管Stefan負責說明所有的技術重點與111的特色,此圖是他正在說明何以burmester的平衡線與眾不同。

  • X-AMP的特寫,在結構上還有恆溫的設計。

  • 這是皮帶傳動CD驅動機構的實際構造。

  • 最後,還請專人示範教大家如何擦拭Burmester的鍍鉻面板,夠龜毛吧!

  • :順帶介紹第一款採用D類放大的綜擴101,Stefan說效率高聲音好,業務主管Rober Hageman還在一旁充當助手。

  • 講習完畢,行禮如儀的頒發「畢業證書」,鈦孚、極品的員工、經銷 商通通有獎,你看小賴笑得多開心!


Burmester – Art for the Ear 工廠參觀記實

位於柏林的Burmester工廠,十多年前曾經參觀過一次,當時就已經對Burmester各型音響器材的生產方式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個時候,覺得最不可思議的,就是工廠內部各處非常的乾淨整潔,而且工廠內各處擺滿了各式的成品、半成品,可是工作人員卻很少,居然就這樣,一部又一部的精品級音響
就被做出來了!當時看到了這樣的景像,有點震驚,因為Burmester的工廠,和當時筆者心目中的工廠形象,有非常大的落差, 因為既沒有長長的流水式生產線,天花板也沒有吊著告示牌,顯示出今天的生產目標是多少,現在已經做了多少。以前,因為日本的工廠看多了,總以為只要是工廠就應該是這樣。
因此,當時參觀了之後,終於了解到什麼叫做精品文化,那就是「寧缺勿濫」的態度,同樣是做音響, Burmester的哲理就是與眾不同, 直到這次再度來到同樣的地點,同一間工廠,雖然還沒有進去參觀,心理就已經有數,Burmester的文化是不會改變的。
來到 Burmester 公司裡小小的「迎賓廳」,Dieter Burmester 舉起雙臂,滿臉笑容迎接我們,畢竟有朋自萬里之外而來,又能夠展示新的成就給大家分享,Dieter的高興是不言可喻。全球業務主管Rober Hageman也在一旁率領重要幹部迎接我們,一時之間,水乳交融,好像大家都是舊識。

動機始於追求至善

不可免俗的,Dieter首先請大家坐下來,由他親自進行簡報。他說他從小就很喜愛音樂,而且在學生時代就已經有一組不錯的音響。有一天,音響壞了,他就想去換一組新的,結果沒想到,當時他能找到的音響,都相當的粗陋。因為Dieter本身學的是電機工程,專長則是藥學的電腦量測,可以接觸到許多的精密儀器,當時他就在想:為什麼音響不能使用儀器級的元件,做得像儀器般的精密準確,於是他就決定創立Burmester這個品牌實踐他的理想。
他的第一款產品,是1977年推出的777,從此就步上了頂級音響之路,至今已三十多年了,一直非常成功。甚至連Dieter自己都說,他完全沒想到Burmester會做到現在這樣的成就。
Dieter強調,他的工廠不大,只有50位員工,但是他的要求是要把音響做到最好,不管這款Burmester器材是何種價位,都一定要在這個價位下做到最好的程度,都必須達到同類器材的參考級水準,讓這些器材不但有最好的性能,還要有最長的壽命。他舉例,以808頂級前級來說,從1980年8月上市迄今,已經改進到第五代,至今還在生產。
也就是因為這樣的精神, 現在Burmester已經擁有全世界50個國家的代理,在德國則有42個經銷商。

部件95%以上德國製

Dieter 一再強調, 所有的Burmester產品,都是在我們參觀的這家工廠內設計、生產、組裝完成的,採用的零組件中,百分之95%~ 9 8 % 都是德國製品。在所有的Burmester產品中,採用的都是最先進的電路概念、最好的零件,以及符合物理學、電學的原則, 沒有「巫毒」(Vodoo)。什麼是「巫毒」?就是「似是而非」的話術,沒有根據的說法。
接著,在簡報中,列出了歷年來Burmester的重要成就,例如在1980年就設計出了模組式的電路架構,在1983年就確立了採用平衡式對稱的電路架構,1985年開始全面採用D C交連的電路形型式等。後來又陸續發展出了繼電器式的音量控
制、升頻處理CD唱盤、皮帶傳動CD等。於1994年開始生產喇叭之後,就開始採用預先老化(Aging)單體的技術來提升單體配對的精準度,於2006年開始提供Hi-End級的汽車音響給Bu g a t t i的跑車,2011年則推出了現在正大力推廣的1 1 1 數位流Music Center,而在2012年則因為與賓士集團合作,提供H i – End車用3D Surround系統而獲得了載姆勒公司的優良合作廠家獎。Dieter很快的把這些光榮事蹟一一帶過,竟也花了一些時間,實在是很難想像,一家才幾十個人的公司,竟然能夠有這麼多的技術成就,就筆者的記憶所及,想來想去,就只有Burmester一家而已。
Dieter很清楚,他的簡報對於我們這些來自臺灣的人來說,都已經是老生常談了,所以很快就結束了這段簡報。接下來,是參觀工廠的重頭戲,因為我們這團人數很多,所以分成三組各自由不同的部門開始參觀,原本由U-Audio主編郭漢丞
獨攬的全程翻譯工作,現在得由筆者和劉漢盛支援,於是三組人馬便各自帶開了。筆者所屬的這組,解說員是Fabian Benedix,是年輕的資淺員工,負責的是「客戶關係」,他先引導我們去參觀喇叭工廠。

所有產品都是精品級

Fabian很慎重的說,Burmester的產品,全部都是慢工出細活,即
使喇叭也不例外。因此在喇叭的組裝部門, 並沒有「生產線」的配置,而是所有的喇叭都在同一個裝配間裡完成,因此我們會在喇叭的裝配間裡,看到許多桌子,這些桌子便是喇叭的誕生之處。
在此處,有許多待裝的喇叭單體、分音器及配件等,由於喇叭的產量不大,所以Burmester自己並不生產單體,而是對外採購,採購的原則,不是講求低價位,而是追求高品質,所以在現場,就看到了來自ELAC的JET氣動式高音。Fabian說,除了ELAC,Mundorf高音也在採用之列、另外還有Seas的鎂音盆中
音,以及Visaton低音等,至於超低音單體,則是用Aura。Fabian強調,Burmester的喇叭,追求的是每一部分都必須精良,單體、分音器不用說, 就是連內部的配線也非常考究。例如所有Burmester喇叭內部的中高音配線,就都是特別訂製的純銀線,喇叭箱的外觀,也可以依客人需求提供不同的材質與顏色。例如在音箱上貼鋁薄片, 就是Burmester喇叭外觀處理的特色之一,自1994年採用以來,目前仍在使用。
就喇叭工廠而言,這裡可說是井然有序, 完全看不到凌亂的跡象,也感受不到這裡的忙碌,從頭到尾,只看到一位先生在工作,筆者心裡想,難不成所有的Burmester喇叭都是由他一人來完成的嗎?

喇叭單體配對前要「拉筋」

接著,轉換場景,來到了喇叭單體的「老化室」,什麼是老化?
就是Aging,這是Burmester喇叭最重要的生產過程之一,筆者參觀過許多的喇叭工廠,除了Burmester 以外,沒有第二家公司是這麼做的。高級喇叭,單體需要配對,這個很多人都知道,可是Burmester的配對方式,卻是與眾不同,因為單體的特性,是會隨著懸邊、彈波的鬆軟而改變的, 新的單體會比較緊, 用過的單體則比較鬆。所以Burmester認為,單體若要配對,就得先「拉筋」,也就是通電讓音盆振動,這樣在振了一個禮拜後,單體的「本性」才會顯露出來,此時再予以配對,才是最恰當的時機。理論很好,但做得到嗎?十幾年前,筆者首次來到這裡參觀,就看到他們這麼做的, 這次再度前來,結果還是一樣,只是老化單體的區域變大了。在現場,我們看到了幾十隻的低音單體,分別用了好幾部的1400W擴大機在Aging。正在Aging的單體,音盆都振得很厲害,但是卻沒什麼聲音, 因為頻率在20H z以下。Fabian補充說明,單體Aging 的過程, 是一個禮拜168 小時,而且不只低音如此,中音、高音單體也全都要比照辦理。
他指著架子上的四個圖進一步解釋,他說單體在沒有Aging之前,頻率響應的平整度差異是很大的,若據以配對,日後就會產生差異變化。可是先Aging過後,因為懸邊、彈波變鬆了,頻率響應就會更接近長時間使用過後的特性,此時再拿來配對, 就可獲得長時間的一致性。由此可知,Burmester對單體特性有很深入的研究, 筆者也很佩服,這麼多年來,他們也都還是朝著同一個理想來執行,這真是非常的不容易。

產品交給顧客前要保持「全新」

然後, 我們又到了另一個房間,居然看到許多組裝好的喇叭在那裏排排站,上面還罩著白布,這是幹麻?原來這是保護Burmester「尊貴」產品的方式之一。這麼貴的喇叭,必須在交到客人手中之前保持「全新」的狀態,所以在喇叭做好之後,包裝之前,為防落塵與被太陽晒到,就要一隻一隻的予以保護。這種小心呵護自家產品的文化真是驚人。後來筆者在電子產品組裝區,也是看到了同樣的場景,成品在未包裝之前,都用半透明的膠袋罩著,以確保無染。
看完了高級家用喇叭的生產過程, Fabian 帶領我們走了一小段路, 來到了一個「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地方,讓所有的人眼睛為之一亮,原來這裡是Burmester汽車音響的展示區。前面Dieter在進行簡報的時候,其實有提到,對於家用高級音響的廠家來說,若是能夠和汽車公司合作的話,會是一個非常好的策略,因為可以經由銷售數量更大的汽車來讓更多的人認識小眾化的音響廠牌,甚至還有可能引起汽車的主人買一組家用音響的動機。

這輩子聽過最棒的汽車音響

在汽車音響展示區,擺著兩部閃閃發亮的高級名車,一是保時捷的Panamera,一是Mercedes – Benz的S400 Hybrid,這兩部車裡面都裝著Burmester為這些車型量身訂做的音響。首先筆者被帶到坐在Panamera的後座,解說員開始說明此車內用到的音響是由16個聲道組成的,單是超低音就有1000W功率,這些喇叭分別分布在四邊的車門,以及駕駛座儀表板的中央及兩側,超低音則置於行李箱中,除了使用傳統的喇叭單體之外,還用了AMT氣動式高音。這些音響,可以在駕駛座旁的螢幕上直接操作,聆聽的模式則有四種:Smooth CD、Surround CD、Live CD,以及Sound Conditioner,解說員一面說明,一面播放準備好的音樂。結果,筆者聽到了這輩子以來最好聽的汽車音響,高中低音全部都強勁有力、明快清晰,不只是低音震撼,收放快速,最厲害的是車中裝了這麼多隻喇叭,卻能夠維持音像、音場的連貫,完全不見紊亂,音質精純無染,毫無混濁,無論是能量、動態、衝擊感皆完美得無懈可擊, 就算是音量放得很大,車內也沒有任何的共振。用最簡單的方式來形容,Panamera的車廂中,用了這麼多的單體,卻是像融合在一起,完全聽不到單體各自的聲音,這麼小的空間,這麼近的距離,要做到這一點,非常的不容易。單是前後喇叭間音質的匹配,以及音量、音域的銜接就是一門大學問,真是不簡單。前面提到,在Panamera裡面聽到的音效,是這輩子最好的,這可不是在亂講,也不是在吹捧奉承,因為筆者曾經當過汽車音響比賽的評審,也在美國的CES露天汽車音響的展場上感受過那種震得你五臟六腑都要掉出來的超大音壓,認真說來,都遠遠的比不上這回聆聽的效果。這部車裡的Burmester 車用音響,在音域、音場、音像分布的平衡性方面,不但是非常之好,而且非常符合聆聽高級家用音響所要追求的那種感覺。

Porsche與Mercedes各有千秋

聽完了Porsche的Panamera,接著就要體驗Benz S400上面的那組音
響了。Burmester為S400設計的音響,有兩種不同的版本,一種是平價版,在德國要加價1,200歐元,另一種是豪華版,要加價7,000歐元。前者叫做Surround Soundsystem,後者叫做High – End 3D – Surround Sound system,前者總共用了13隻單體,功率590W,沒有超低音;後者用了24隻單體,1540W輸出,有超低音。
在工廠裡, 秀給我們聽的是1,200 歐元的版本。和剛才聽過的Panamera音響比起來,S400低音的震撼感的確是少了許多,但是高中低三頻的平衡感依然非常好,純就聽感而言,其實聲音的質都差不多,但是在保時捷的那組,整體的表現偏向狂野,而S400的音質,則比較雅緻,並不是因為車型不同所以筆者要這樣形容,而是真正的聽感就是如此。因為賓士S級房車,講究的就是舒適性,音色偏向柔細高雅,本就是正常合理。
雖然在S400 上面聆聽的只是1,200歐元的版本,可是解說員仍然很用心的解說車上音響的特色,例如門邊的喇叭上面就印有Burmester字樣,對增加Burmester知名度有很大的加分作用等等。不過,筆者最感興趣的,還是S400內部特有的音響區域強化功能, 分為Fron t、Rear、ALL三個選項,可因應用車的狀態選擇。

VNC系統可依噪音補嘗聽感

參觀完這兩輛高貴的名車,對Burmester就更加敬佩了,因為車內的空間很小,要做到猶如是在大空間的聽感很不容易,而且車內可容納音響的空間也很有限,卻依然能有這麼好的聲音, 由此可見,
Burmester在汽車音響方面的專業性,已經是超越了許多著名的汽車音響大廠了。
還有, Dieter 告訴筆者,Burmester的汽車音響,其實還內建有汽車噪音補償系統VN C(Vehicle Noise Compensation),用在各種車型的音響,在汽車行進時,會根據不同車速所產生的噪音進行補償,例如車速加快時,音量自動變大等等,為的就是要讓駕車的人,能夠在各種車速之下,都能夠聽到相同效果的音質。這一段車用音響的體驗,完全是在筆者的意料之外,而且也萬萬沒料到,Burmester在車用音響上的音質是如此之好。筆者也相信,Burmester汽車音響的成功,會為家用音響帶來額外的業績。
接下來,要參觀電子部門了,結果發現,我們是倒著生產的程序參觀,這樣實在是不好報導,所以下面的敘述, 是筆者重新整理過的,這樣讀起來會比較順暢,也更能感受到Burmester的精品文化。

「年號」即「型號」的命名方式

在1977年Dieter創立Burmester的時候,就已經下定決心要做品質最好的精品級音響了, 為了「好記」,還採用了很特別的產品型號命名方式,就是以該產品上市的日期作為型號,如808前級,就是在1 9 8 0 年8 月上市的, 9 4 8 電源就是1994年8月上市的,所以Burmester的產品,單看型號就知道已經上市了多久,非常的特別,同時也是考驗著產品在市場上的生存能力。
有許多音響廠牌,是幾乎每隔一兩年,就會把旗下的機型換新,可是翻開Bur mester的產品名單,多年來綿延不絕的比比皆是,單是從「型號」這一項,就可以知道Dieter對產品是多麼的執著與用心。當我們進入工廠參觀的時候,其實首先就看到了金屬部件的品管部門,那裏的燈光特別明亮,品管人員很仔細的把鍍鉻的面板一片一片的展開檢查,有問題點的地方,如刮痕、斑點等,都要用貼紙標示出來,退回去重新處理。連刻字的深度都要檢驗,而且不只是面板而已,所有喇叭用到的金屬配件也都絕不放過。

連SMD都自行加工

電子器材一定不可少的,就是電路板了,有很多音響廠,電路板是委外加工的,這樣才經濟。但是Burmester不這麼做,居然連電路板的插件都自己來,而且只要是能用手裝的,都盡量由作業員來組裝。
原因很簡單,因為Burmester的作業員都是熟手,反而不易出錯,在現場,我們看到了幾位作業員正在用心的插件,另外幾位則在專心製作訊號線。
可是這樣還不稀奇,在另外一個房間, 我們居然看到了竟然連SMD的零件也自己粘、自己焊,這是不是太過份了點?這樣做有效率嗎?筆者特別靠近觀察了一下,此處印錫泥機、貼件機、焊爐一樣不缺, 只不過都是小型的加工機具。然而就算是這樣,也已經是十分讓人驚訝了,因為SMD元件以如此少量多樣的方式生產,成本一定高得驚人。

螺絲也要打造成精品級

Fabian表示,Burmester的產品種類很多,所以工廠內不可能同時生產所有的機型,因此,都是小批量的方式生產,每一種產品都要等到訂單累積到一定的數量後才製造。因此,購買Burmester 產品的人,要有心理準備,就是可能要等一段時間才能交貨。例如像909這個機種,一年就分為7個批次,並不是隨訂隨有的機型。除了電路板精工自製之外,各機型的外觀也非常的重要,為了達到精品水準的要求,甚至要求做到連螺絲的質感都要和機箱一致。例如產品中有很多是用鍍鉻面板的,那麼螺絲也要鍍鉻,若是部件中有用到陽極處理的話,那麼螺絲也必須陽極處理;如果有人要指定用鍍金面板, 那麼使用的螺絲也要鍍金,在現場,我們看到了一部正在組裝中的金色808,就正好看到有「一台份」的鍍金螺絲放在旁邊。這些鍍金螺絲上面還繞著金屬絲,所以筆者判斷, 這「鍍金」的工作,恐怕也是在廠裡進行。

超「龜毛」的品管程序

成品的組裝,當然是有專區,也是規模不大,每一款產品的組裝過程,都被很仔細的分解規劃過,以簡化過程。另一方面,在儀器檢測與品管方面,採取的是非常嚴格的步驟,通常組裝好的器材,都要先經過各式儀器的檢驗。Fabian說,Burmester針對產品的儀器檢驗項目,多達三百多項,通常產品在通過儀器檢測之後,就會送到「燒機台」通電燒機,燒多久呢?又是一個禮拜,若是前級的話,開機即可,後級的話,就要接上假負載讓它持續工作,如果是CD的話,就要置入碟片連轉一個星期。燒機完畢就裝箱了嗎? 還早咧,還要用儀器檢測一次,比對燒機前後的規格差異,若是測試不能通過,就要打回修正除錯,若是通過了,還要進入最終品管室聆聽,並操作每一項功能,直到沒有任何缺點了,才能裝箱。我們在最終的品管室,不但看到了許多等待最後聆聽檢驗的器材,也看到了線材,原來Burmester自製的每一條線,也要在此聽過才算完成檢驗。

每件產品都有「出生紙」

Fabian說,在Burmester的工廠
裡,每一款器材,都有一疊的「出生紙」,上面記錄有這部機器所有的生產與檢驗歷程,而且上面還有擔當者的簽字。這些履歷,在工廠的內部是永久保存的,就算是1977年出品的第一號機,在檔案室裡也都找得到資料。
Fabian提醒我們,如果有人使用Burmester的機器,遇到故障了,千萬不要放棄或丟棄,因為只要送回原廠,就一定會有辦法修得好。他指著修理部說,這裡有位先生,就是專門負責修理和升級作業的,另一邊的架子上,則擺了不少修復的機型,當然,修好後,還是要進行通電測試。
緊接著, 我們進入研發部參觀,因為現在的研發,幾乎都是在電腦中進行,所以研發部沒什麼看頭,倒是看到了一部正在長時間開機的111,以及正在寫作程式的軟體工程師。

打鐵趁熱,繼續探討技術

就這樣,一個上午,工廠就參觀完畢了,這次的參觀內容,和筆者十幾年前來的時候差別不大,可見Burmester的生產文化沒什麼改變,倒是在生產喇叭的廠區,以及Burn-in的燒機區,覺得規模擴張了不少,所以這些年來Burmester的業績應是成長了不少。
看完了工廠,接下來第一天的下午,以及第二天的早上,就都是講習的課程了。俗話說打鐵趁熱,早上才看完工廠,下午就來個密集的技術說明。在約一個半小時的過程中,總工程師StefanGrobler算是很有技巧,化繁為簡的把Burmester的技術要點一一帶過。其實,在參觀了一整個上午的工廠之後,下午再花這麼多時間來談技術,其實是有點多餘。因為筆者看過的工廠不少,很少有看到在品管方面是如此慎重嚴謹的,單憑這點,就已經可以認定Burmester怎麼可能把二流的技術用在產品之上呢? 但無論如何,既然原廠是如此的有誠意,當然也就要洗耳恭聽。Stefan先來段感性的說法,那就是Burmester所有產品的目的,都是要讓音樂更好聽,更傳真,尤其是在許多對人類音樂文化很有貢獻的音樂家都早已逝去的情況下,為什麼不用最好的系統來欣賞他們的作品呢?如果音響系統越好,聆聽這些遺留下來的錄音就更有栩栩如生的感覺,不就和當時的音樂演出復活在你面前一樣嗎?所以,就在這樣的前提下,Burmester發展出了許多獨特的電路技術,儘可能的讓音樂的再生更傳真。

逐項說明高價值的技術核心

同時Burmester使用的技術,都是經過實證在學理上有根據的,而非只是靠口頭話術說好而已。在眾多的產品中,共用使用到的技術,包括有對稱式(即平衡式)的放大電路及訊號傳送方式,以及不受電容器染色的DC交連放大器,還有安定性特別高的電源供應器等。此外,高級CD唱盤上還用了皮帶傳動系統,以及X-AMP音頻放大模組,這個X-AMP模組的特色是失真低,非常恆定,還可以讓Burmester各種不同等級的器材能夠擁有共同的優良音色,以達到聲音的一致性。雖然這些技術用嘴巴講起來很簡單,但是要在全產品上落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Stefan除了逐項說明電路的特色之外,還提到平衡式電路與平衡式傳輸的概念,在音響上不但是Burmester率先使用,而且還早於國際標準制定之前,因此傳承至今,Burmester用的平衡端子,正負極和現行的標準正好相反。這些特點,雖然聽起來不算新鮮,然而溫故知新, 也提醒了大家Burmester做事絕不馬虎。

111四機一體是空前創舉

次日的上午,安排的是111的講習,看來Burmester對111的重視,超乎對現行的任何一款器材,原因無它,因為111是Burmester獨立發展出來的一組Hi – End級數位流音樂播放系統。他們非常自豪能做出這樣的產品,在技術上領先了其他的Hi – End廠牌,可是另一方面,也強調在開發此機時投入的成本極高。到底111是一部什麼樣的機器,值得Burmester這麼重視?除了開發成本所費不貲之外, 其實也算是Hi-End Audio一款革命性的產品。此機最厲害之處,是一機四用,既是數位流播放器,又是NAS,而且內部已經預留好裝HDD的空間,然後又是一部DAC、也是一部前級,就H i – End音響的領域來看,目前全世界還沒有任何一個Hi – End廠家,有能力推出這樣的系統,何況111連軟體都是在自己公司裡寫的。

玩弄於指掌之間的高音質多工音樂播放器

由以上的說明,不難得知111是一款有備而來,全副武裝的強大機型,不但機能包山包海,而且內部的電路模組陣容非常堅強。不但配備有X-AMP模組,還擁有使用在069DAC裡面的D/A轉換器;為了降低數位噪訊對類比音訊的干擾,還採用光耦合器。總之111是集Burmester技術之大成的一款複合型多工器材,功能齊全的程度超乎想像。甚至於在電路這麼密集、空間這麼有限的機箱之中,還預留了UPS電池與HDD的空間,所以在一旦擁有了111之後, 就相當於擁有了一套最前衛、最先進的音樂播放系統了。
為了要將性能做到盡善盡美,又要將所有電路裝在一起,所以111是一機二箱的設計,仔細看就會發現111幾乎是由兩個完全獨立的機箱構成的,上半部是偏重在類比音頻的機能,下半部則是一部電腦與交換式電源。這還只是有形的部份,此機無形的部份也為使用者設想得十分周到,利用AP P即可將111的絕大部分機能掌控於手掌之中,還能順便管理機內龐大的音樂庫。綜合而言, 在Hi – End 音響的世界中,Burmester的111的確是一款空前的完善之作,大家可以想像,將當前最流行最方便的數位流NAS播放系統與Burmester頂尖的音響科技結合在一起,會是個多麼引人注意又多麼令人期待的作品。

品牌成就會是繼續向前的動力

兩天的訪問很快就結束了,就和筆者以前參觀許多的歐美音響廠家一樣,Burmester從不和學員們討論他們是如何來降低成本,如何令售價更合理,反而在多數的參觀與講習中強調他們不妥協的態度,以及追求品質完美的決心。由此可知,當品牌與產品一旦跨入了高端的市場之後,產品開發的思維就有了大的轉變,滿足高端客人無限上綱的需求就變成是主要的目標。這麼多年來, Dieter Burmester的目的是達到了,不但實現了他年輕時許下的大願,也能讓與他有同樣期待的顧客得到滿足。在兩天的見學過程中,Dieter一再的說他怎麼也沒想到他那50個人的小公司竟會受到六萬員工Mercedes-Benz的肯定,那種喜形於色的驕傲與成就感,相信會是今後Burmester繼續向前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