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rmester BA71 一鳴驚人的英雄

【全文輯錄自「音響論壇」317期】

  • 參考軟體 Charles Munch(1891-1968)與波士頓交響 樂團的名字一直連在一起,從單聲道時代一 直到立體聲,孟許/波士頓交響樂團替RCA 唱片留下許多經典名版錄音,他跟海飛茲合 作的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就是一例。孟 許的許多傑出錄音都是在波士頓交響廳內錄 下的,這個音樂廳的音響效果是著名的,加 上當年RCA卓越的錄音技術,為後世留下許 多錄音名作,這張貝多芬的第五號與第六號 交響曲也是如此。如果您覺得這張1955年 的錄音效果不佳,請先檢討自家音響系統。 (Sony BMG,82876 67898 2)

  • 外觀 BA71的面板從上到下 採用整塊厚鋁板製成, 所有的單體都鎖在厚鋁 板上,這種作法也是全 新的,以往前方只有高 音與中音單體,不需要 用到從上到下的整塊鋁 板。

  • 正面 BA71的正面從上到下 可以看到七支單體,包 括一支氣動式高音,以 及六支160mm單體, 最上面二個負責中頻 段,下面四個則負責低 頻段。

  • 背板 BA71的背面上方還有 一支氣動式高音單體, 以及一個音量大小調整 鈕。這個調整鈕是連續 無段的,可以讓背面這 個高音單體發出適當的 音量,營造出真實的空 間感。

  • BA71的喇叭線接端可以讓用家做雙喇叭線或雙擴大機使用,十分靈活。

這麼多年來,Burmester的喇叭都把低音安置在側面,這也形成他家喇叭特色。沒想到BA71竟然把低音單體移回正面,而且採用多個小口徑單體來達到大口徑低音單體的量感與下沈能力。更讓人出乎意料的是採用一前一後二支氣動式高音單體,這樣的設計可說已經顛覆Burmester一貫的喇叭設計模式。結果呢?我們以成敗論英雄,BA71毫無疑問是英雄。

Burmester BA71的全名是 Ambience BA71,2013年9月我去Burmester原廠採訪時就已經看到原型,當時的型號暫訂為7.1。為何名為7.1呢?因為前面有六支160mm單體加上一支氣動式高音,這就是7支了,而背後還有一支氣動式高音單體,所以當時叫它7.1。我猜後來大概是因為這樣的命名容易讓人誤解是AV喇叭,所以乾脆改為71。至於前面那個BA,我猜B應該是Burmester,而A則是Ambience。Ambience指就是在背後那支氣動式高音單體的作用。什麼作用?製造空間堂音空間感之用。

BA71是BA系列的第一對喇叭,未來還會不會有第二對BA喇叭呢?我猜可能會有。採用六支一樣的單體從外觀看,BA71與其他Burmester喇叭最大的不同就是前面採用了六支160mm的Polymer振膜單體,這六支單體的底下四支是真正的低音單體,分頻點設在180Hz。而上面那二支160mm單體是做為中音單體之用,分頻點設在2,600Hz,2,600Hz以上交給氣動式高音單體。上面二支中音單體與高音單體採用MTM安裝,顯然是要控制垂直擴散角度,增大水平擴散角度的設計,減少從天花板與地板傳來的反射音。老實說,第一眼看到如此的設計,我對BA71的聲音特質就已經心裡有底,我聽過許多類似的設計,它們的
共通點就是中頻段寬廣寬鬆,中低頻段飽滿,低頻段不僅量感充足,向下延伸的能力也很強。至於高頻段的表現,那就看採用何種高音單體而定。

BA71採用氣動式高音單體,而且一次採用二個,顯然是想讓高頻段的量感能夠更豐厚的中頻段取得平衡。此外,向後那個氣動式單體還可以無段調整量感,這樣的設計太聰明了,它已經不僅是提供Ambience而已,更負有調節高頻段量感的重要任務。等同二支13吋單體為何要採用六支160mm的單體來負責中頻段與低頻段呢?前面說過,這六支160mm單體中,二支負責180Hz-2,600Hz的中頻段,四支負責180Hz以下的低頻段。可不要小看這四支160mm單體,如果以圓面積公式計算,就可發現二支160mm單體的振膜面積大約等於一支13吋低音單體的振膜面積。換句話說,這四支160mm低音單體等同於二支13吋低音單體,這樣看起來夠威吧!所以,可不要看BA71的低音單體小,它紮紮實實擁有2支13吋低音單體呢!

為何要用二支160mm單體來取代一支13吋低音單體呢?我們都知道,喇叭單體的振膜直徑越大,製造難度就越高,不僅振膜本身質量大,變形與失真的可能性也提高,更不利於擴大機的驅動與控制。什麼是擴大機的驅動?當音樂訊號輸入喇叭單體時,振膜要能同步啟動;什麼是擴大機的控制?當音樂訊號消失時,振膜要能同步停止。基於慣性定律,質量越大的振膜越不容易做到上述二項要求,無論是啟動或停止時,難免會產生時間差,如此一來不僅相位失真提高,還會產生音染。所以,近期很多喇叭廠都採用以多個小單體取代一個大單體的做法,如此一來既能獲得想要的低頻延伸能力與量感,還可以得到更好的驅動力與控制力。至於中音與低音全部採用一樣的單體有什麼好處? 好處在於中頻段與低頻段的聲音特質(包括音質音色表現)能夠完全一致,使得中頻段與低頻段的連續性與一致性非常高。

二支氣動式高音

再來說到那二支氣動式高音單體,我們都知道氣動式高音單體是目前性能最好的單體之一,它的好處在於振膜面積比一般凸盆高音單體大上十倍左右(視氣動式單體的大小而定)。大上十倍的好處並非要發出十倍能量的高頻段,而是要讓高音單體處於更輕鬆的工作狀態。想想看,輕鬆就能提供足夠的高頻段量感,這樣的單體失真會不會降低?當然會!更何況,Burmester很聰明的採用二支氣動式高音,一支向前正常發聲,另一支向後則可連續調整音量大小。請注意,背後這支高音單體的量感並不是「微弱型」,而是跟前面那支一樣,擁有充足的量感。BA71設有連續調整鈕的用意很清楚,如果您認為光用一支氣動式高音單體的能量就已經足夠,也可以把背後這支高音單體完全關掉。如果想要獲得更好的空間感,以及更足夠的高頻段量感,那就要仔細調整背後這支氣動式單體的量感。聆聽期間我試著調整多次,不同的擺位下可以調整不同的高頻段量感來搭配,非常有效。

全新設計

看到此處,BA71的設計精華幾乎已經道盡,讓我們回頭說起吧!BA71是Burmester在線的落地式喇叭中,唯一低音單體向前發聲者,由於BA71是最新推出的喇叭,這是否意謂著Burmester即將放棄多年來採用的側向發聲低音設計?這項不同的設計值得觀察。而高音單體與中音單體採用MTM方式,也就是所謂D’Appolito Configuration,這種方式在旗艦B100與B80身上都見到,也是Burmester已經採用多年的設計。至於氣動式高音單體,Burmester也使用多年,而且是特別訂製的,除了書架型的B10之外,他家其他喇叭都採用氣動式高音單體。

所以,從Burmester的喇叭設計傳承來看,BA71的中、高音設計一本傳統,只是低音設計完全突破以往。至於採用二支氣動式單體,早在B100時就已經採用,不過B100是把二支氣動單體銜接在一起,一致向前發聲,而BA71則是一前一後發聲。BA71的面板從上到下採用整塊厚鋁板製成,所有的單體都鎖在厚鋁板上,這種作法也是全新的,以往前方只有高音與中音單體,不需要用到從上到下的整塊鋁板。2013年去原廠採訪時,有經銷商問為何整塊鋁板不鍍鉻?回答說是太大塊了,沒有這樣的設備能夠鍍鉻。如果真的整塊鍍鉻,我看售價不知還要上調多少?BA71的側面還是弧形設計,上貼漂亮紋路木皮,漆工高級,讓人捨不得沾上指紋。背後上方有一支氣動式高音單體,以及一個調整鈕,底下則有二個大型低音反射孔,負責那四個低音單體的「出氣」,低音單體與高中音箱體是獨立分開的。最底下則是高中音與低音二組喇叭線接端,分為大型喇叭線端子與小插孔端子(高中有一紅二黑孔,低音有一紅一黑孔),可以做靈活的雙擴大機或雙喇叭線應用。

搭配要注意個性

聆聽BA71的場地在我家開放式大空間,搭配的擴大機有幾套,剛開始我用Accuphase C2820+A70,數位訊源用CH Precision D1 SACD/CD唱盤,才一播放Anne Bisson那張「Tales of the Treetops」,我變發現Anne Bisson的嗓音太成熟了,中低頻段與低頻段的量感也太豐厚了,厚實有餘,靈巧不足。連續聽了幾張熟悉的軟體,都有中段過胖、底盤過重的感覺,我知道Accuphase這套擴大機並不適合搭配BA71。

接下來我用Spectral DMC30SS搭配Clayton S100純A類後級,聽起來相當不錯,中頻段擁有BA71喇叭的寬廣寬鬆特質,低頻段量感也適當,不會有低頻段過於沈重之感。而高頻段則帶著適當軟質,在經過適當調整背後的氣動式高音單體量感之後,堂音、空間感、樂器尾音的表現都很自然。顯然,Spectral DMC30SS+Clayton S100與BA71是可以搭配的。

本來到此就可以為搭配定案,但是我手上還有Luxman C900u+M900u前後級,當然也要拿來搭配一番。第一張還是用Anne Bisson,這一聽,我的耳朵馬上豎起來,因為我聽到不同的聲音表現。怎麼個不同法?中頻段人聲不僅寬廣寬鬆,嗓音紋理還特別清楚,感覺上中頻段的解析力提升好幾皮,使得中頻段還帶著鮮明的美感。

而高頻段呢?此時我聽到的是很有質感、很甜、很有光澤的高頻段,尤其是鋼琴高音鍵晶瑩透徹。而低頻段則顯出很討喜的彈性,量感也很足,整體音樂聽起來解析力高、音樂活生感足,還帶著軟質的美感。接下來我聽了「Blue Coast Collection」,鋼弦吉他一出,我的耳朵又豎起來,這次我聽到的是非常清脆又非常有彈性的鋼弦吉他聲,而且彈性中還帶著軟質與韌度,這樣的特質使得整體聲音聽起來充滿纖巧靈動的美感。

聽到Luxman跟BA71的搭配竟然是那麼特別,我又找出幾張軟體來聽,我先聽黃妃的「飛啊飛」。當第一首同名曲唱出時,我十分驚訝黃妃的嗓音竟然比我已前所聽到的更有勁、更飽滿、形體更龐大但又紮實,而且嗓音紋理鮮明。這樣的黃妃嗓音是有厚度有重量感的,而且鮮明有肉,跟以往纖細又帶著硬調稍瘦的黃妃嗓音大為不同,這樣的經驗讓我再度感受到BA71在中頻段的優異表現。聽過新鮮的黃妃之後,我想到聽聽陳明章會如何?拿出他的專輯「青春」,這一聽,又顛覆了原本我認為很熟悉的陳明章嗓音。以前的陳明章雖然嗓音粗獷,但總還帶著一些溫柔,勁道沒那麼強,也沒有明顯的重量感。現在透過BA71,我所聽到的陳明章跟黃妃一樣,整個人好像重量感增加了,形體也變大了,歌聲中氣更足,嗓音紋理更鮮明。黃妃跟陳明章的嗓音,明白的透露出BA71的中頻段特質,而且是跟Luxman結合之後的中頻段特質,這種特質在搭配Accuphase跟Spectral是沒有的。

一套西裝搭配

老實說我很喜歡BA71跟Luxman搭配之後的特殊味道,後來也po文到普洛影音網。沒想到Burmester的代理商看到我的po文之後,馬上打電話來說要送整套的Burmester擴大機來搭配自家喇叭。真奇怪?如果要用自家擴大機搭配,應該送喇叭來時就連擴大機一併送來啊!怎麼會現在才要送呢?

後來瞭解事情原委,原來是有經銷商看到我po出這樣的搭配之後,認為BA71應該搭配自家擴大機才會相得益彰啊,怎麼可以讓別家擴大機搶了風采?這才讓代理商把088前級與911 MKIII後級送來搭配。既然Burmester的擴大機送來,我當然要拿來搭配,數位訊源還是CH Precision D1。當整套Burmester的聲音一出,那熟悉的味道充滿整個空間,毫無疑問,我必須說這套擴大機在音質上的表現勝過Luxman一皮,從高頻段到低頻段好像都裹上一層蜂蜜,不僅甜,還擁有特殊的光澤之美。此外,無論是高、中、低頻段都有很好的厚度,而且飽滿。高頻段還帶著美妙的光澤與甜味,中頻段開放,低頻段有重量感,又凝聚,尤其小鼓打起來很脆,有勁。腳踩大鼓收束快、噗噗聲短促而有勁,Bass飽滿帶著柔勁,向下延伸能力強,而且腳踩大鼓跟Bass都能表現出重量感。還有,搭配同廠擴大機之後,中頻段的氣勢與飽滿也具有鮮明的Burmester聲音特質,整體聲音比起Luxman多了股「堂堂皇皇」的氣勢。

拿088+911 MK III來跟Luxman這套前後級相比,前者在人聲嗓音的紋理上沒有Luxman那麼鮮明。但是高頻段與中頻段比Luxman更甜,更有光澤,而中頻段比較厚與圓潤。不過,我認為Luxman也有一處美感是Burmester擴大機所沒有的,那就是高頻段的靈動細婉,尤其在鋼弦吉他以及小提琴高把位時所表現的纖柔彈性美感更是Luxman所特有的。雖然Luxman有著上述的特殊美感,但考量到整體搭配的聲音一致性,以及音質上的表現,最後我還是以搭配Burmester 088前級與911 MK III後級為定稿。在此我也建議,如果您因為預算關係,買了BA71之後只能購入相對「平價」的擴大機,我認為您可以優先考慮Luxman C900u前級與M900u後級。

四項聲音特質

來,讓我先說BA71的幾項重要聲音特質。BA71的第一個特點是高頻段的量感很足,但是又一點都不聒耳,聽起來具有寬鬆不緊繃的特質。我認為這不僅是因為採用氣動式高音單體的緣故,更重要的是背後那支可以調整適當量感,可不要小看這個設計,它對高頻段的表現起很大的作用。BA71的第二個特點是中頻段的解析力特別高,尤其人聲嗓音的紋理特別清晰。還有,中頻段寬廣飽滿異常。這種特異功能聽起任何人聲嗓音,保證都迷死人。尤其聽大型管弦樂時,整個樂團的龐大弦樂群絲絲縷縷清晰程度達到非常高的成就,也讓人充分感受到指揮駕馭樂團的功力。甚至,當我聽江蕙、陳明章、黃妃的歌聲時,也發現他們的嗓音變得更真實,更浮凸,形體更大,嗓音紋理也更清晰。可見BA71在男聲、女聲這個頻域表現特別引人注目。

BA71的第三個特點是低頻段量感足、控制力難以置信的好,而且解析力非常強。許多Bass表現優異的喇叭跟BA71一比,好像就平淡無奇了。BA71的第四個特點是定位感與層次感也是好到難以置信,而且細節之多,細微的強弱對比之靈敏鮮活也是無與倫比。許多在這方面表現優異的喇叭跟BA71一比,好像反應都變得笨拙了。雖然BA71有上述四大聲音特點,但由於BA71的中頻段豐厚,低頻段量足,所以最好不要搭配中、低頻段量感太過豐富的擴大機,這樣一來就會讓BA71的聲音顯得笨重,沈重,不夠輕盈靈巧。換句話說,BA71最好是搭配反應快速、音樂活生感足、中頻段與低頻段飽滿紮實但量感不至於太多的擴大機。以下我就舉幾張軟體為例,進一步說明BA71的聲音特質。

中頻人聲吸引人

很久沒聽Jennifer Warner的「The Well」,這次拿出來聽,她的嗓音飽滿圓潤又溫暖,不會笨拙,反而靈動活生,不會瘦瘦的,而是飽滿。Bass的低頻量感豐富,柔韌,向下延伸旋律線條清楚,控制力很好。老實說,這是以前沒有感受過的Jennifer Warner。Barb Jungr的嗓音大家應該都很熟,當她用低音域唱歌時,那種厚實又鮮明的嗓音磁性真的會迷死人,BA71唱起「Love Me Tender」這張唱片就是代表之一。那沙啞的嗓音形體簡直就是浮在空氣之上,那麼清晰,而粗糙的嗓音紋理有如砂紙磨過心底,會讓人顫抖,音場深度的各種音效細節又那麼的清晰。雖然整首曲子都是電子合成器去做出來的,但那些樂器的質感聽起來卻很「真實」。二張女歌手的軟體聽過,我拿出「竹竹」,想要聽聽看BA71會讓我有什麼新鮮感?聽過二首曲子之後,已經可以肯定BA71對低頻段的控制力真是一流,那些竹製樂器所演奏出來的低頻彈性簡直就像一個個水球,打在身上那麼的有彈性,那麼的凝聚,形體那麼的清楚,一點都不會散形。或許您會猜想,既然BA71的低頻段量感很豐厚,這張唱片的低頻聽起來應該很有震撼力吧?是有震撼力,不過那是清晰乾淨又具有重量感的震撼力,而非肥腫低頻的震撼力。假若您聽到的是大量的「渾厚」低頻,那應該是過度了。

靈巧彈性

聽過幾張表現「厚重」的軟體之後,我要測試BA71的靈巧彈性能力,用的是「Blue Coast Collection」。從第一首開始,人聲就特別寬廣,特別飽滿,特別鮮明,而吉他則脆到好像可以彈破空氣。來到第三首時,那伴奏的吉他彈性特別好,也特別有勁,甚至感覺有重量感。此時人聲也是一樣厚實有重量感,嗓音紋理也很清晰。

第四首的吉他鋼弦很有彈性,同時也很有勁。其實整張CD聽下來,伴奏的吉他都特別有彈性,而且有勁,有重量感,但還是保有軟質鋼弦甜美柔軟的特質。尤其小聲聽「Blue Coast Collection」時,那吉他的輕柔爽脆彈性都還是那麼好,人聲嗓音紋理依然清晰,小音量下的靈動感還是那麼清楚迷人,真棒啊!
再來聽Yarlung唱片那張「Art of the Violin」,此時小提琴聲音真是迷人啊!帶有黃金光澤,又甜又有水分,清晰又不聒耳,小提琴的線條飽滿不細瘦。光聽這張CD,就可完全瞭解BA71音質的高貴成就,真的可以用上等蜂蜜來形容耳中所聽到的聲音。此時BA71表現出來的小提琴高把位內斂又清晰,量感足,卻完全不會對耳朵造成任何壓力。

低頻控制力佳

接下來聽大考片「DALI CD3」。整體而言低頻控制能力非常好,所有的低頻量感都很豐足,且又抓得住。第一首吉他演奏圓潤甜美,又有活生感。第二首是考驗低頻控制力的大考曲子,BA71把Bass與腳踩大鼓合力營造的噗噗聲再生得很有彈性,而且凝聚有重量感,一顆顆低頻形體很清楚,還帶有接觸的質感。
第三首的低頻量感更多,我相信大部分人家裡聽這首曲子時,會覺得低頻峰值如海浪般一波波襲來,耳朵被壓力重大的低頻峰值轟得受不了。事實上錄音師炮製出來的會是這樣的音效嗎?當然不會!是府上的低頻過量了,把原本飽滿有彈性的低頻扭曲成一座座高山,朝您直壓過來。我家因為空間大,低頻峰值影響較輕微,所以聽起這首曲子來,低頻都很清楚,尤其BA71對於低頻的控制力特別好,入耳的都是彈性超高、形體超大、一顆顆飽滿的低頻。

鋼琴表現太棒了

大考片試過,接著是鋼琴上場,我用的是Oreobambo那張「Spinning Around Our Star」。老實說,這是印象中在我家聽過低音鍵最清爽又低沈的一次,那低音鍵的弦振好像可以把喇叭的振膜打到觸底般,當然那只是感覺而已,若是真的振膜觸底,單體已然失真,絕對無法聽到那麼清爽的低音鍵弦振感。 第一首的低音鍵擁有絕對的權威感,而第二首高音鍵的聲音真的棒得難以用文字形容,那種如珠玉般的顆粒,那種3D浮凸的形體,那種甜潤鏗鏘的音色在在都讓人著迷。「Kissed by a Song」這張CD最近常聽,可說是熟透了。可是,當我用BA71唱它時,又是讓我一驚,最驚人的是歌手嗓音的紋理非常清晰,好像麥克風特別靠近嘴巴錄音般,真實到似乎看到聲帶在振動。第三首的吉他伴奏更是特別龐大而且有震撼力。要知道,此處的吉他伴奏只是輕輕彈而已,音域大概在中低音域,但卻能造成「震撼」的感覺,可見BA71的中低頻段量感相當飽滿豐富。從女歌手嗓音特別清楚,音像龐大,但又柔和來看,BA71在中頻段是飽滿豐富溫暖的,跟中低頻段的特質相互呼應。聽第六首時,薩克斯風與Bass又是特別迷人。怎麼個迷人法?薩克斯風寬廣飽滿形體大又凝聚,而且吹氣質感與管壁振動細節清晰。而Bass的音粒凝聚彈跳,控制力好到讓人驚訝。一路聽下來,BA71的人聲、鋼琴薩克斯風、Bass都那麼的迷人,真是讓人神魂顛倒啊!

弦樂群絲縷分明

最後我要用一張管弦樂來收尾,用的是孟許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的貝多芬「第五號、第六號交響曲」SACD。這張1950年代的老錄音用BA71聽來實在令人感動,那龐大又清晰的管弦樂就好像坐在音樂廳前排一般,如潮水不斷湧來。第五號「命運」交響曲一開始的「等等等等」一入耳,我馬上就沒來由感動起來。為什麼?因為我聽到的不是一般渾渾悶悶的「等等等等」,而是弦樂紋理清楚無比、充滿活生勁道的「等等等等」。您知道嗎,許多人經常聽「命運交響曲」,卻都不覺得音響效果有什麼好,原因就是這四個「等」聽起來渾渾的,勁道不夠,殊不知原本的錄音其實是絲縷分明、而且可以感受到力量透過空氣傳遞到身上。老天,這是1955年的Living Stereo錄音,但是音響效果聽起來卻比許多今天的錄音還好。第五號聽完聽第六號,那弦樂的光澤帶著金黃色彩,弦樂群的絲絲縷縷那麼自然的浮現,厚厚的弦樂群沙沙擦弦質感真實迷人,那木管的圓潤亮澤讓人耳朵不斷豎起來。BA71再生起管弦樂竟然是那麼的龐大,那麼的清晰,那麼的溫暖,充滿水分與光澤。說真的,聽過這二首貝多芬交響曲之後,我對BA71真的已經佩服得連自己都想要買了。

一鳴驚人的英雄

BA71是Burmester突破他家喇叭設計現狀的新嘗試,沒想到卻一鳴驚人。當然,能夠一鳴驚人,靠的不是碰運氣,而是採用了目前所能訂製最好的單體,再加上本身紮實的理論基礎所設計出來的。您想想看,每支喇叭擁有二支氣動式高音單體,二支160mm中音單體,以及二支13吋低音單體(等同),這樣的喇叭通常需要龐大的箱體,但Burmester卻能把這些單體整合放入依然窈窕秀麗的箱體中,而且發出龐大寬廣寬鬆又甜美的聲音,這份能耐沒有幾家喇叭廠能夠做到。如果以成敗論英雄,BurmesterB A7 1 毫無疑問是英雄。B r a v o !
Burme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