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backDesigns總裁Andreas Koch,地表最強DSD訊源Dream旗艦系列

【全文輯錄自「普洛影音網」】

Jun 20 / 2018 下載PDF

這是我第三次專訪Playback Designs總裁Andreas Koch,不同的是這次負責類比線路設計的Bert Gerlach也首度來台,可見他們對於這次Dream旗艦系列數位訊源的重視。兩人在來到台灣之前,還先拜訪了香港與日本,Andreas笑說原本以為這趟行程帶了足夠多的名片,沒想到兩人在來到台灣之前,就全部發光光了,可見Playback Designs全新旗艦在亞洲市場的矚目程度。雖然旅途勞累,但是Andreas依然與我前兩次見到他時一樣,不疾不徐、條理分明,非常有耐心的說明了這次Dream的設計特點。身為當年制定SACD規格的核心人物之一,Andreas也再一次說明了DSD解碼技術的優勢。以下就是這次訪談的問答記錄:

1

Playback Designs是哪一年創立的呢?
Andreas(以下簡稱A):我們的第一款產品MPS-5 SACD唱盤推出於2007年,Playback Designs則是在一年後的2008年才正式成立。

您與Bert是怎麼認識的?
A:我們早在emmLabs時期就認識了,Bert那時還沒畢業,在emmLabs實習時就展現設計長才,創立Playback Designs之後,我們繼續合作至今。

可否聊聊Sony最後為何放棄SACD?
A:這是大勢所趨,美國的Tower Records唱片行原本每個城市都有好幾間,如今已經全部收攤,人們不再購買實體CD或SACD,Sony這些大廠不可能繼續支持這種規格。
不過往好處想,SACD的衰退,反而讓DSD格式從實體光碟中解放,以往SACD只能容納一倍DSD(也稱為DSD 64或DSD 2.8MHz),CD只能容納16bit/44.1kHz的音樂解析度,如今轉換為檔案形式之後,DSD與PCM檔案終於可以往更高的取樣率與解析度發展。

2

與PCM相較,DSD的優勢何在?
A:簡單的說,DSD解碼的高頻是自然而和緩的滾降,這種特性更接近類比,也更符合人類的聽感特性。反觀PCM解碼用陡峭的數位濾波線路一刀切斷20kHz(重播16/44.1訊號時)以上高頻,這種作法會產生pre-ringing失真。人類聽感對這種失真非常敏感,就算高解析PCM將pre-ringing推向極高頻領域,pre-ringing的產生時間也大幅縮短,但是人耳依然可以察覺這種失真。

一般廠製Delta-Sigma DAC晶片也具備DSD解碼的優勢嗎?
A:沒辦法。目前只有用FPGA搭配分砌式解碼線路,才能進行真正的1 bit DSD解碼,也才能呈現DSD真正接近於類比的音質特性。
一般廠製DAC晶片只有在接收端是純1 bit DSD狀態,接下來就將訊號轉換為PCM格式,一樣利用陡峭的濾波線路濾除雜訊,也就失去了DSD特有的「味道(flavor)」了。
其實DSD大部分的噪訊都在人耳聽感範圍之外,就算落在可聞頻段,也會被人耳濾除,因為DSD的高頻噪訊是恆定的,不會隨著音樂訊號變動,人耳機制可以輕易的過濾掉這種噪訊。這就像是空間中的冷氣噪音,只要量感低到一定程度,人耳就不會察覺。DAC晶片廠為了數據漂亮,用陡峭的濾波線路將這些噪訊全部濾除,但是由此產生的pre-ringing失真對聽感傷害卻更嚴重。可惜大多數晶片廠只看測試數據,很少有人真正用耳聆聽。

許多錄音師認為全程DSD錄音、後製是不可行的作法?請問純粹的DSD錄音真的存在嗎?
A:我曾經聽過一首曲子竟然是由多達250個片段剪接而成,每個片段的量感、音高都必須個別調整,DSD檔案的確無法進行如此繁複的錄音後製工作,必須轉換為PCM格式才行。不過我在Sony時研發的Sonoma工作站,已經可以在純DSD格式下,也就是無需轉換為PCM的狀態下,進行基本的32軌mixing、EQ、reverb、dynamic processing、gain、crossfade、cutting等工作,所以純DSD錄音其實是可行的。Telarc的大多數唱片就都是純DSD錄音,他們一共有五部Sonoma工作站,另有一部可處理DXD的Merging工作站,只有當需要大量後製處理時,才使用後者。除此之外,早期類比錄音轉換為DSD格式,也可視為是純DSD格式。

Merging的DXD規格是PCM的一種嗎?
A:是的。DXD實際上是24bit/352.8 kHz的PCM訊號,取樣率與解析度已經非常高了(取樣率是CD規格的8倍,數據量是一倍DSD的3倍),但是仍會用到PCM的brickwall濾波,仍會破壞DSD的特質。一般人或許難以察覺聲音差異,但是對講究音質的音響迷來說,大多可以明顯、立刻聽出DSD與DXD的差異。Telarc就曾仔細比較過DSD與DXD,發現的確可以分辨差異,結論是他們更偏好純DSD一些。

3

可否談談這次Dream系列使用的D&M轉盤機構?
A:因為Esoteric不再OEM轉盤給其他廠家使用,所以日本D&M(Denon & Marantz)製造的轉盤成為唯一選擇。原本我也考慮使用Oppo的轉盤,它的耐用度很好,而且支援兩倍DSD讀取,但是塑料元件太多,需要大幅改造。沒想到Oppo日前竟然宣布停產藍光播放機,還好當初沒有採用Oppo的轉盤。
D&M的轉盤是完全針對音樂播放而從頭設計的製品,所謂「從頭設計」,意思是D&M的轉盤不是從一般DVD轉盤改裝而來。 一般消費級DVD轉盤在設計時,預設的使用頻率極低,以一週看一片光碟的頻率計算,使用壽命頂多兩年。但音響迷一天可能就要聽3~5片CD,在這種狀況下,DVD轉盤的使用壽命更短。所以我特別強調D&M轉盤是針對音樂播放的需求而設計,D&M自家數位訊源也使用同樣的轉盤機構,耐用度無需擔心。

許多音響迷認為轉盤機構對聲音表現影響極大,請問你的看法?
A:我不否認轉盤的機械結構的確可能影響聲音,但我們的轉盤後端設有buffer暫存區,可以重整所有輸入訊號的時脈。另一 方面我們也徹底隔離轉盤的機械與電路干擾,將影響盡量降低。

4

MPT-8 SACD轉盤的背板設有獨家Plink玻璃光纖輸入端子,還有三個Ethernet網路介面。

Dream系列使用的PlayLink(簡稱Plink)數位傳輸介面看起來很接近AT&T玻璃光纖?
A:基本上它的確是AT&T玻璃光纖,但是內部光纖結構與介面設計都不相同,Plink是目前唯一可以傳輸PCM 384kHz與四倍DSD高解析原始(Native)訊號的介面,其他介面如AES/EBU、HDMI等都無法辦到。除此之外,利用光纖傳輸,可以完全隔離前端訊源與外界的電氣雜訊,也是採用Plink的優點。

所以Plink是最理想的數位傳輸介面嗎?
A:是的,不過前提是必須搭配我們自己設計的光電解碼(decoding)與時鐘處理線路(clock generator)。一般數位輸入介面必須使用PLL迴路鎖定訊號相位,但實際上訊號的相位是不斷改變的,PLL的相位也必須配合不斷變化,這時就容易產生時基誤差。一般PLL根本無法區分訊號本身的相位與jitter的相位變化,所以我們捨棄了傳統的PLL線路,利用獨家技術將訊號本身與時基誤差區分開來。這種技術必須同時利用實體線路與FPGA進行控制,運算技術非常複雜,Plink就是為了搭配獨家相位鎖定線路而開發的數位傳輸介面。

5

MPD-8的背板有兩個Plink光纖輸入介面。

MPD-8數類轉換器為何有兩個Plink輸入,其中一個特別標示MPT-8使用?
A:兩個輸入其實是一樣的,一個給MPT-8使用,另一個預留未來擴充使用。例如如果使用USB傳輸時,可以選購我們的USB-X轉接盒,先將USB轉成Plink再輸出給MPD-8,如此一來,就可藉由光纖傳輸完全隔離前端雜訊干擾,此時第二個Plink輸入端子就派上用場了。

MPT-8 SACD轉盤為何有三個Ethernet網路輸入介面?
A:三個Ethernet輸入中,Streamer Network是選購介面,加裝Stream-X模組之後,可以支援DLNA傳輸協定,連接NAS網路硬碟,也可以透過第三方APP播放Tidal等網路串流平台的音樂。另一個Server Network需要灌入Roon或Playback Designs自家的Syrah伺服器,連接網路串流播放音樂。這兩個網路端子其實可以合併為一個,再用開關切換即可,但是為了降低干擾,我們分成兩個獨立輸入。第三個Remote Network則是預留未來用App透過網路遙控使用。

為何將網路串流設在MPT-8轉盤,而不是設在MPD-8數類轉換器?
A:DAC必須盡量與一切非同步訊源隔離,才能將干擾降到最低,所以我們將一切可能產生干擾的訊號輸入集中在MPT-8。Ethernet使用的25MHz傳輸協定與音樂訊號的處理頻率不相同,所以最好設置在轉盤,再用Plink傳輸隔離雜訊干擾。簡單的說,MPT-8是數位訊源的「髒盒子(dirty box)」,MPD-8則是排除一切干擾的最純淨電路環境。

6

MPD-8數類轉換器。

請談談MPD-8數類轉換器的數位處理與升頻技術?
A:這要分DSD與PCM兩方面說明,先說接受到DSD訊號之後,MPD-8會利用獨家技術升頻為50MHz,請注意此處的「升頻」與PCM的升頻概念並不相同,我們並沒有改變DSD的格式,之所以提升到50MHz,只是為了之後的數類轉換預作準備,讓接下來的1 bit分砌式解碼線路可以更輕易的轉換為類比訊號。
再說接受到PCM訊號之後,我們會先進行一次16倍升頻,將CD品質訊號提升到705.6kHz的高取樣PCM,接下來再轉換為兩倍DSD,之後同樣提升到50MHz並進行1 bit DSD解碼。

為何要提升到50MHz?
A:這是目前技術所能達到的最高取樣頻率,主要限制其實在於時鐘震盪產生器。一般石英震盪時鐘的最高震盪頻率可以達到30MHz,超過這個頻率之後,已經無法依靠石英本身的震盪,而是要靠石英震盪的泛音(overtone)來達到更高的頻率,此時準確性將大幅降低,失真與時基誤差大幅提升。這是技術限制,石英切割已經不能再薄,太薄將會非常容易損壞。
為了突破這個限制,我們改採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Oscillator)微機電震盪器,這種時鐘看起來像晶片,但是內部其實是微型機械結構,它的穩定性更高,較不受機械振動、溫度變化的影響,如果正確使用,時基誤差可以比石英時鐘低十倍。重點是它的震盪頻率高達80MHz,我們做過實驗,發現將DSD提升到50MHz時特性最好,於是把升頻取樣率定在50MHz。

既然MEMS這麼好,為何其他數位訊源廠不使用?
A:音響迷對MEMS並不熟悉,因為這種時鐘並非用於音響領域,但其實MEMS的特性非常符合Hi End數位訊源的需要,只是價格比一般石英震盪器貴上好幾倍,而且消耗功率較大,目前可能只有Playback Designs在數位訊源中採用MEMS。

Playback Designs為何堅持採用內建時鐘?會比外接時鐘更好嗎?
A:外接時鐘的概念來自專業錄音室,錄音室必須整合錄音、混音、影像等等各種數位設備,所以必須靠外接時鐘統一控制時脈同步。音響迷一直認為錄音室器材的品質最好,所以也把外接時鐘的概念帶進家用系統中,但其實這對家用數位訊源是沒有必要的。最理想的時鐘必須盡量靠近DAC線路,如此才能盡量避免導線的容抗與阻抗變化干擾,也避免數位線傳輸時所可能受到的外界雜訊干擾。外接時鐘透過導線連接,雜訊干擾與時基誤差將大幅提升,對於重播並沒有幫助。

Dream系列與前代相隔十年,FPGA技術有何進步之處?
A:採用FPGA的好處,是我們可以不斷改良、更新數位運算技術,5系列當年使用了當時最先進的FPGA,十年間韌體升級超過20次,聲音表現不斷提升,這是廠製DAC晶片所無法做到的。新一代的Dream系列使用了運算能力更強大的FPGA,MPD-8光是數位線路就使用了兩顆最新FPGA,類比線路左、右聲道也各使用一顆(Andreas將分砌式DSD解碼線路也歸類為類比線路,所以這裡也需要FPGA進行控制),總共使用了四顆FPGA晶片,不但可以運行更精確的數位處理技術,也讓Dream系列的未來升級空間大幅提升。Andreas說他一直希望嘗試將PCM的升頻提升到32倍,在超強大FPGA的幫助下,這些升級計畫都可以實現。

除了FPGA之外,Dream的實體DSD線路有何改良?
A:基本的1 Bit DSD解碼架構與前代相同,但是這次我們採用了雙差動線路,還使用了精密度最高的元件與誤差極低的金屬皮膜電阻,搭配MEMS時鐘,讓數類轉換的精確性得以大幅提升。

為何MPT-8與MPD-8都有錄音功能?
A:這代表MPT-8與MPD-8可以連接電腦,將SACD轉存為DSD檔案,只不過讀取與轉檔速度比Sony PlayStation慢上許多就是了。

7

Dream系列的機箱是由誰設計的?
A:我們的第一代產品就是由加州Neal Feay負責設計製造,這是一家專精音響機箱設計與金屬加工的公司。這次Dream系列延續之前的造型,將外觀特色進一步強化,以圓弧造型呈現,並且選擇了更具現代感的鐵灰色外觀。

分體式的MPT-8/MPD-8與一體式的MPS-8 SACD唱盤有何差異?
A:前面說到,分體式設計可以將外接訊源全部集中到MPT-8轉盤,將雜訊與DAC線路完全隔離。此外,分體式的機箱也有更多空間,可以採用更講究的線路架構。一體式MPS-8的轉盤機構就佔去很多空間,剩下的空間只夠設置兩組獨立電源供應線路(數位、類比供電分離),此外也無法設置內建Server的Ethernet介面,各部線路只能集中在同一塊線路板上,類比輸出也只能採用單差動架構。

為何不用交換式電源?
Bert(以下簡稱B):線性電源可以有等同於交換式電源的性能,但卻沒有交換式電源不可避免的雜訊擾問題,所以我們選擇使用傳統線性供電。MPD-8一共有三組獨立供電,在左、右聲道類比輸出與數位線路各設置了獨立的電源供應線路,將類比與數位線路的干擾降到最低。

類比輸出線路有何特殊之處?
B:Dream系列用了與前代完全不同的雙差動線路建構,前段是純A類,最後才改用推挽AB類,主要原因是這種設計的輸出阻抗為0歐姆,可以降低線材的影響,與後端器材也有更好的匹配性。

類比線路中採用分砌式或OP元件?
B:Dream系列同時使用了兩種方式建構類比輸出線路,許多音響迷不喜歡OP,但OP其實並非一無可取,只要用在對的地方,OP也有它的優點。

8

MPD-8的類比音量控制採用何種線路架構?
B:我們使用的是獨家設計的Ladder Type電阻陣列架構音量控制線路,一般音量控制晶片雖然也是類似架構,但我們認為不夠理想,所以還是採用分砌式線路,特點是不論音量大小,都能維持一致的聲音品質。

這麼說來,MPD-8還需要外加前級嗎?
B:我認為不需要,MPD-8的音量控制非常優秀,除非你要外接黑膠唱盤等其他訊源,否則MPD-8直接連接後級的效果最好。

你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認為DSD的取樣率提升到4倍之後(也稱為Quad DSD、DSD256或DSD 11.2MHz),會有不利音質的缺點出現?
A:當DSD從一倍提升到兩倍,每一次取樣的訊息量減半,但是噪訊不變,訊噪比其實較差,但另一方面,高頻延伸從一倍DSD的20kHz提升到40kHz,我們聽到了更多有意義的音樂訊息。相較之下,兩倍DSD的優點明顯大於缺點。
但是進一步提升到四倍DSD時,每一次取樣的訊息量更小,已經很接近恆定底噪了,但是高頻延伸從40kHz提升到80kHz,對聽感上的幫助卻幾乎無感。我曾經做過實驗,用四倍DSD直接輸入1 bit DSD解碼線路,結果證明噪訊對聽感的確已經造成負面影響。由此可證,四倍DSD的缺點已經大過優點,並非最理想的DSD格式。
其實DSD256的問題非常類似數位相機的感光元件,數位相機不斷往高畫素發展,但是在相同尺寸的感光元件中,畫素越高,每一個畫素接收到的進光量越少,由元件產生的恆定噪訊相較之下越大,此時必須搭配速度更快的處理器,才能消除噪訊提升畫質。簡單的說,數位相機的畫素提升,其實是跟著速度更快的處理器一同發展的。用數位相機的例子,或許更容易理解DSD取樣率提升所遭遇到的問題。

既然如此,為何許多DAC依然支援四倍DSD?
A:因為他們使用的廠製DAC晶片已經將DSD轉換為PCM,並且完全將噪訊濾除,所以就算是對應八倍DSD,也不會察覺任何問題。可惜的是,這些DAC也因此無法展現DSD的真正實力。

MPD-8也支援四倍DSD解碼,有何技術可以解決上述問題?
A:如果訊號來源是DSD256,我認為將原本的高取樣率降轉為兩倍DSD太可惜,所以MPD-8依然支援四倍DSD,不過我設計了另一套低通濾波演算法,藉此提升四倍DSD的訊噪比。

你對MQA有何看法?
A:我認為MQA完全沒有必要,它所宣稱的節省儲存空間與提升傳輸效率等優點,其實現有的FLAC格式都已具備,而且FLAC還完全不需要授權費用。簡單的說,MQA完全沒有讓人非用不可的優點,純粹是商業運作下的產物。

你設計的工作站與入門系列都以Sonoma為名,有什麼典故嗎?
A:Sonoma是舊金山著名的葡萄酒產區,我的家就在那裡,也與當地的釀酒師熟識。我發現高解析音樂就像上等葡萄酒,需要用心仔細品嚐,所以在替Sony設計DSD工作站時,就建議以Sonoma為名。Sonoma同時也是Sony One-bit Mastering Audio Station的縮寫。後來我發現許多音響迷也愛喝紅酒,很多人都知道Sonoma,所以乾脆以Sonoma為產品命名。
我對高價紅酒一直不感興趣,許多高價紅酒為了追求獨特性,使用太多繁複的處理,反而失去自然的果香原味。反觀我認識的一些小廠,他們不追求量產,而是注重品質,自家紅酒不經過掮客或市場通路銷售,而是直接賣給消費者。這種紅酒並不昂貴,我曾喝過一瓶2013年的平價酒,品嚐之後驚為天人,那自然流暢的韻味,就像我所說的DSD的「味道」一般,不論紅酒或是Hi End音響,這才是我追求的特質。

DSD教父親自剖析DSD與Dream旗艦數位訊源 Playback Designs總裁Andreas Koch 與類比工程師Bert Gerlach

【全文輯錄自「音響論壇358期」】

Jun 20 / 2018 下載PDF

這是我第三次專訪Playback Designs總裁Andreas Koch, 不同的是這次負責類比線路設計的Bert Gerlach也首度來台,可見他們對於這次Dream旗艦系列數位訊源的重視。兩人在來到台灣之前,還先拜訪了香港與日本,Andreas笑說原本以為這趟行程帶了足夠多的名片,沒想到兩人在來到台灣之前,就全部發光光了,由此也可見Playback Designs全新旗艦在亞洲市場的矚目程度。雖然旅途勞累,但是Andreas依然與我前兩次見到他時一樣,不疾不徐、條理分明,非常有耐心的說明了這次Dream的設計特點。本篇專訪的完整版已經在「普洛影音網」刊出,以下則是集結重點的濃縮精華版。

更接近類比的DSD解碼

身為當年制定SACD規格的核心人物之一,Andreas首先說明了DSD解碼技術的優勢。簡單的說,DSD解碼的高頻是自然而和緩的滾降,這種特性更接近類比,也更符合人類的聽感特性。反觀PCM解碼用陡峭的數位濾波線路一刀切斷20kHz(重播16/44.1訊號時)以上高頻,這種作法會產生pre-ringing失真。人類聽感對這種失真非常敏感,就算高解析PCM將pre-ringing推向極高頻領域,pre-ringing的產生時間也大幅縮短,但是人耳依然可以察覺這種失真。

一般廠製Delta-Sigma DAC晶片也具備DSD解碼的優勢嗎?Andreas認為很難。目前只有用FPGA搭配分砌式解碼線路,才能進行真正的1 bit DSD解碼, 也才能呈現DSD真正接近於類比的音質特性。一般廠製DAC晶片只有在接收端是純1 bit DSD狀態,接下來就將訊號轉換為PCM格式,一樣利用陡峭的濾波線路濾除雜訊,也就失去了DSD特有的「味道(flavor)」了。

其實DSD大部分的噪訊都在人耳聽感範圍之外,就算落在可聞頻段,也會被人耳濾除,因為DSD的高頻噪訊是恆定的,不會隨著音樂訊號變動,人耳機制可以輕易的過濾掉這種噪訊。這就像是空間中的冷氣噪音,只要量感低到一定程度,人耳就不會察覺。DAC晶片廠為了數據漂亮,用陡峭的濾波線路將這些噪訊全部濾除,但是由此產生的pre-ringing失真對聽感傷害卻更嚴重。可惜大多數晶片廠只看測試數據,很少有人真正用耳聆聽。

4倍DSD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Andreas雖然大力推廣DSD,但是他卻不贊成將DSD的取樣率提升到4倍以上。Andreas說明,當DSD從一倍提升到兩倍,每一次取樣的訊息量減半,但是噪訊不變,訊噪比其實變差了,但另一方面,高頻延伸從一倍DSD的20kHz提升到40kHz,我們聽到了更多有意義的音樂訊息。相較之下,兩倍DSD的優點明顯大於缺點。

但是進一步提升到四倍DSD時, 每一次取樣的訊息量更小,已經很接近恆定底噪了,但是高頻延伸從40kHz 提升到80kHz,對聽感上的幫助卻幾乎無感。Andreas曾經做過實驗,用四倍DSD直接輸入1 bit DSD解碼線路,結果證明噪訊對聽感的確已經造成負面影響。由此可證,四倍DSD的缺點已經大過優點,並非最理想的DSD格式。

Andreas認為DSD256的問題非常類似數位相機的感光元件,數位相機不斷往高畫素發展,但是在相同尺寸的感光元件中,畫素越高,每一個畫素接收到的進光量越少,由元件產生的恆定噪訊相較之下越大,此時必須搭配速度更快的處理器,才能消除噪訊提升畫質。簡單的說,數位相機的畫素提升,其實是跟著速度更快的處理器一同發展的。用數位相機的例子,或許更容易理解DSD 取樣率提升所遭遇到的問題。

MPD-8可以對應DSD256嗎?其實是可以的,如果訊號來源是DSD256, Andreas認為將它降轉為兩倍DSD太可惜,所以它特地設計了另一套低通濾波演算法,藉此提升四倍DSD的訊噪比。

改採D&M轉盤

這次Dream系列與前代的最大差異之一,是MPT-8轉盤使用了日本D&M (Denon & Marantz)製造的轉盤機構, 主要原因之一是Esoteric不再對外銷售轉盤給其他廠家使用,所以D&M製造的轉盤成為唯一選擇。Andreas說他原本也考慮使用Oppo的轉盤,它的耐用度很好,而且支援兩倍DSD讀取,但是塑料元件太多,需要大幅改造。沒想到Oppo日前竟然宣布停產藍光播放機,還好當初沒有採用Oppo的轉盤。

D&M的轉盤則是完全針對音樂播放而從頭設計的製品,所謂「從頭設計」,意思是D&M的轉盤不是從一般DVD轉盤改裝而來。 一般消費級DVD 轉盤在設計時,預設的使用頻率極低, 以一週看一片光碟的頻率計算,使用壽命頂多兩年。但音響迷一天可能就要聽3∼5片CD,在這種狀況下,DVD轉盤的使用壽命更短。所以Andreas特別強調D&M轉盤是針對音樂播放的需求而設計,D&M自家數位訊源也使用同樣的轉盤機構,耐用度無需擔心。

不同的轉盤機構,對聲音是否會有影響呢?Andreas說他不否認轉盤的機械結構的確可能影響聲音,但是轉盤對聲音的影響在MPT-8身上已經被降到最低。MPT-8的轉盤後端設有buffer暫存區,可以重整所有輸入訊號的時脈。另一方面轉盤的機械與電路干擾也被徹底隔離,所以轉盤對聲音的影響並不明顯。

PLink搭配獨家相位鎖定技術

Dream系列的另一個特點是使用了PlayLink(簡稱PLink)數位傳輸介面。這種介面以AT&T玻璃光纖為基礎,不過內部光纖結構與介面設計都不相同,PLink是目前唯一可以傳輸PCM 384kHz與四倍DSD高解析原始(Native)訊號的介面,其他介面如AES/EBU、HDMI等都無法辦到。除此之外,利用光纖傳輸,可以完全隔離前端訊源與外界的電氣雜訊,也是採用PLink的優點。

所以PLink是最理想的數位傳輸介面嗎?Andreas特別強調,前提是必須搭配他設計的光電解碼(decoding)與時鐘處理線路(clock generator)。一般數位輸入介面必須使用PLL迴路鎖定訊號相位,但實際上訊號的相位是不斷改變的,PLL的相位也必須配合不斷變化,這時就容易產生時基誤差。一般PLL根本無法區分訊號本身的相位與jitter的相位變化,所以Dream系列捨棄了傳統的PLL線路,利用獨家技術將訊號本身與時基誤差區分開來。這種技術必須同時利用實體線路與FPGA進行控制,運算技術非常複雜,PLink就是為了搭配獨家相位鎖定線路而開發的數位傳輸介面。

MPT-8的數位輸出、輸入介面非常齊全,光是Ethernet網路串流介面就有三個,令我好奇的是,為何要將網路串流設在MPT-8轉盤,而不是設在MPD-8 數類轉換器呢?Andreas解答,DAC必須盡量與一切非同步訊源隔離,才能將干擾降到最低,所以將一切可能產生干擾的訊號輸入集中在MPT-8。Ethernet 使用的25MHz傳輸協定與音樂訊號的處理頻率不相同,所以最好設置在轉盤,再用PLink傳輸隔離雜訊干擾。簡單的說,MPT-8是數位訊源的「髒盒子(dirty box)」,MPD-8則是排除一切干擾的最純淨電路環境。

將DSD升頻到50MHz

MPD-8數類轉換器的數位處理與升頻技術有何特殊之處?Andreas分DSD 與PCM兩方面說明。先說接受到DSD訊號之後,MPD-8會利用獨家技術升頻為50MHz,請注意此處的「升頻」與PCM 的升頻概念並不相同,並沒有改變DSD 的格式,之所以提升到50MHz,只是為了之後的數類轉換預作準備,讓接下來的1 bit分砌式解碼線路可以更輕易的轉換為類比訊號。

再說接受到PCM訊號之後,會先進行一次16倍升頻,將CD品質訊號提升到705.6kHz的高取樣PCM,接下來再轉換為兩倍DSD,之後同樣提升到50MHz 並進行1 bit DSD解碼。

為何要提升到50MHz?Andreas說這是目前技術所能達到的最高取樣頻率, 主要限制其實在於時鐘震盪產生器。一般石英震盪時鐘的最高震盪頻率可以達到30MHz,超過這個頻率之後,已經無法依靠石英本身的震盪,而是要靠石英震盪的泛音(overtone)來達到更高的頻率,此時準確性將大幅降低,失真與時基誤差大幅提升。這是技術限制,石英切割已經不能再薄,太薄將會非常容易損壞。

唯一採用MEMS的數位訊源

為了突破這個限制,MPD-8這次改採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Oscillator)微機電震盪器,這種時鐘看起來像晶片,但是內部其實是微型機械結構,它的穩定性更高,較不受機械振動、溫度變化的影響,如果正確使用,時基誤差可以比石英時鐘低十倍。重點是它的震盪頻率高達80MHz,Playback Designs做過實驗,發現將DSD提升到50MHz時特性最好,於是把升頻取樣率定在50MHz。

既然MEMS這麼好,為何其他數位訊源廠不使用?Andreas認為MEMS的特性非常符合Hi End數位訊源的需要, 但是MEMS並非用於音響領域,許多設計者對這種元件並不熟悉,而且價格比一般石英震盪器貴上好幾倍,消耗功率又比較大,所以目前可能只有Playback Designs在數位訊源中採用MEMS。

相較於市面上的頂級數位訊源大多採用外接時鐘設計,Playback Designs為何一向堅持採用內建時鐘?Andreas認為外接時鐘的概念來自專業錄音室,錄音室必須整合錄音、混音、影像等等各種數位設備,所以必須靠外接時鐘統一控制時脈同步。音響迷一直認為錄音室器材的品質最好,所以也把外接時鐘的概念帶進家用系統中,但其實這對家用數位訊源是沒有必要的。最理想的時鐘必須盡量靠近DAC線路,如此才能盡量避免導線的容抗與阻抗變化干擾,也避免數位線傳輸時所可能受到的外界雜訊干擾。外接時鐘透過導線連接,雜訊干擾與時基誤差將大幅提升,對於重播並沒有幫助。

運算能力超強大

Dream系列的FPGA技術也有大幅升級。Andreas認為採用FPGA的最大優點是可以不斷改良、更新數位運算技術。5系列當年使用了當時最先進的FPGA, 十年間韌體升級超過20次,聲音表現不斷提升,這是廠製DAC晶片所無法做到的。新一代的Dream系列使用了運算能力更強大的FPGA,MPD-8光是數位線路就使用了兩顆最新FPGA,類比線路左、右聲道也各使用一顆(Andreas 將分砌式DSD解碼線路也歸類為類比線路,所以這裡也需要FPGA進行控制),總共使用了四顆FPGA晶片,不但可以運行更精確的數位處理技術, 也讓Dream系列的未來升級空間大幅提升。Andreas說他一直希望嘗試將PCM 的升頻提升到32倍,在超強大FPGA的幫助下,這些升級計畫都可以實現。

除了FPGA之外,Dream的實體DSD 線路也有升級,雖然1 Bit DSD解碼的基本架構與前代相同,但是這次採用了雙差動線路,還使用了精密度最高的元件與誤差極低的金屬皮膜電阻, 搭配MEMS時鐘,讓數類轉換的精確性得以大幅提升。值得一提的是,MPT-8 與MPD-8都有錄音功能,只要連接電腦,就可以用專用軟體將SACD轉存為DSD檔案,只不過讀取與轉檔速度比Sony PlayStation慢上許多就是了。

分體式的MPT-8/MPD-8與一體式的MPS-8 SACD唱盤有何差異?Andreas 說分體式的最大好處是可以將外接訊源全部集中到MPT-8轉盤,將雜訊與DAC 線路完全隔離。此外,分體式的機箱也有更多空間,可以採用更講究的線路架構。一體式MPS-8的轉盤機構就佔去很多空間,剩下的空間只夠設置兩組獨立電源供應線路(數位、類比供電分離),此外也無法設置內建Server的Ethernet介面,各部線路只能集中在同一塊線路板上,類比輸出也只能採用單差動架構。

OP與分砌式混血類比線路

這次類比線路工程師Bert難得來台,我也把握機會向他請教了Dream系列類比輸出線路的特點。Bert說Dream 系列用了與前代完全不同的雙差動線路建構,前段是純A類,最後才改用推挽AB類,主要原因是這種設計的輸出阻抗為0歐姆,可以降低線材的影響, 與後端器材也有更好的匹配性。除此之外,Dream系列還同時使用了分砌式與OP元件兩種方式建構類比輸出線路。Bert知道許多音響迷不喜歡OP,但他認為OP其實並非一無可取,只要用在對的地方,OP也有它的優點。

MPD-8配備了三組獨立供電,三組都是傳統線性供電線路,為何不用交換式電源呢?Bert認為線性電源可以有等同於交換式電源的特性,但是交換式電源不可避免仍會產生雜訊,所以他選擇用傳統線性供電。MPD-8在左、右聲道與數位線路各設置了獨立電源供應線路,將類比與數位線路的干擾降到最低。

可以跳過前級直入後級

MPD-8內建的類比音量控制也值得一提,Bert設計了獨特的Ladder Type電阻陣列架構音量控制線路,一般音量控制晶片雖然也是類似架構,但他認為不夠理想,所以還是採用分砌式線路。特點是不論音量大小,都能維持一致的聲音品質。Bert對MPD-8的音量控制技術顯然信心滿滿,建議用家可以跳過前級,用MPD-8直入後級,可以得到最好的聲音表現。

Andreas Koch親自主持發表會,Playback Designs發表Dream「夢幻」系列

【全文輯錄自「U-audio音響共和國」】

Jun 20 / 2018 下載PDF

1

Playback Design近年來最重要的旗艦Dream系列,日前由創辦人Andreas Koch親自來台舉辦發表會,同行的還有Playback Design主的類比電路工程師Bert Gerlach,一起為在場的經銷商與專業媒體講解Dream系列的設計概要,大夥兒一親大師風範,可謂獲益良多。

2

3

Playback Design創辦人Andreas Koch是SACD最初的制定者之一,Andreas Koch表示,當時他們開發出SACD時,根本沒有錄音室有可剪輯、處理DSD的相關設備,所以他們必須從頭開始設計所有的器材與設備,讓錄音室可使用。當時連解碼晶片都沒有,因此像是ADC轉換器、DAC轉換器、差動放大線路…等,都必須自己設計。這樣的研究與設計方法,一路延續到後來的Playback Design。直到今天,Playback Design器材內的諸多元件仍不用現成的解決方案,全部自己設計、製造,絕不假他人之手。

也因為如此,Andreas Koch徹底掌握了SACD與DSD當中的全盤技術,其中有一項最重要的是演算法。10年淬鍊下來,Playback Design的演算法已經非常成熟。他們掌握了演算法的關鍵技術,採可程式化設計,因此可以不斷更新,只要透過演算法的升級,便可提升訊源的性能,提高解析力,播出更多的音樂細節。相對於此,別的廠商只能買現成晶片,晶片含什麼演算法,就用什麼演算法,未來想升級器材,只有換機一途。但Playback Design器材卻是活的,只要更新演算法,便能提升性能。

Andreas Koch說,10年前,MPS-5推出時,被視為業界的典範之一,性能、解析力、聲音表現都非常優異,倍受好評。由於MPS-5太成功了,而且每年都還在更新,因此Playback Design要做出能超越MPS-5的機種,他們自認頗不容易,經過長時間的研發與努力,Dream系列終於達到他們的期待,比MPS-5大幅進化,可說是夢想成真(Dreams come true)。

4

Playback Design這次一口氣發表三部器材,包括MPS-8 CD/SACD唱盤、MPT-8 CD/SACD轉盤,以及MPD-8 DAC。Andreas Koch開始一一介紹。首先是MPT-8數位轉盤。事實上,MPT-8不僅是一台CD/SACD轉盤,也是一台全功能播放機,可連接電腦、當作DAC、連接USB硬碟直接播放,如再選配Stream-X模組,即可支援網路串流功能,可說是所有數位播放方式的中樞。MPS-8的轉盤採用DMM專為高階CD/SACD播放而設計的雷射拾取機構,整體結構以金屬製作,搭配高品質、高精度馬達,絕非一般SACD唱盤用是便宜的塑膠DVD承盤可比擬。加裝Stream-X模組後,即可支援Tidal、Qobuz、Deezer…串流音樂服務,不久的將來也會有Spotify,新的串流服務也可透過軟體升級加入。此外,透過Stream-X亦可經由DLNA播放NAS音樂,並提供Roon Ready功能。如有儲存音樂檔案的需要,還可搭配自家的Syrah Server。

MPT-8是純轉盤,要播出類比聲,就需要MPD-8 DAC。兩者的連接可透過自家的Plink介面。現場可以看到,連接MPT-8與MPD-8是一條橘紅色線材,細細的毫不起眼,跟平常我們認知中的發燒線簡直天差地遠,不過,這是Playback Design標配的線材,內部為玻璃光纖,具有極高的傳輸頻寬,可支援目前所有最高的各種音頻取樣率,而且長距離傳輸也不會減損訊。

5

Andreas Koch表示,Playback Design新一代旗艦將轉盤與DAC分開的最大原因是:避免干擾。她說,數位處理會產生許多高頻噪訊,這是難以壁面的問題,如果轉盤與DAC不分開,轉盤的數位噪訊便會竄入DAC而影響聲音品質,因此分開是最好的做法。更重要的是,Playback Design用光纖傳輸,轉盤的噪訊無法藉由線材傳至DAC。Dream系列對電源與隔離極為講究。在MPD-8內部,不僅左、右聲道分離,左、右聲道的供電也分離,不僅如此,MPD-8還配備第三組電源,專供數位輸入介面使用。

Andreas Koch還提到一項Playback Design的獨有技術,就是整台MPD-8 DAC只有一組校正時鐘。這作法對Playback Design而言,有如宗教信仰般的堅持。Andreas Koch強調,從過去到現在,為何Playback Design不用漂亮的螢幕,就是因為要維持單一校正時鐘。因為顯示螢幕必須透過數位控制,要讓螢幕準確顯示相關資訊,一定會用到時鐘,通常螢幕自有的時鐘都在很高的頻率工作,例如25MHz以上,會產生高頻噪訊而劣化音頻,因此Playback Design刻意去找這樣的陽春顯示幕,可自行調整顯示的更新頻率,因此便可用MPD-8 DAC內部唯一的一組校正時鐘為基準,依樣可以顯示出正確的資訊,卻不必多用校正時鐘。他們想盡辦法讓干擾消失,只為了維持訊號的純淨

6

接著由Bert Gerlach介紹類比部分的設計。Playback Design有兩個最新的突破,讓MPT-8與MPD-8大幅超越Playback Design以往的機種,就是雙重差動放大線路,與數位控制的類比音量控制。MPD-8每聲道配備二組DAC,從數位到類比都一路維持差動放大。差動電路可倍增資訊量,再加以平均之後,可減低噪訊與誤差,減低失真,提升動態範圍。雙差動等於再倍增一次資訊量,就可讓上述優點更加凸顯出來。

音量控制部分,MPD-8採用純類比的階梯式音量調整,但透過數位方式進行控制,不僅可以極為精準地控制音量,又能得到類比音量的優點。Bert Gerlach說,一般音量控制的方式有二,一是數位音控,用數位音頻資訊量的bit數做增減來控制音量。此法簡單又方便,且可做細微、精準的調整,但問題是資訊量會減少,而減低音樂的解析度。第二種是傳統類比音控,透過阻值改變控制音量,不會損失訊號量,但噪訊叫高。Playback Design採行另一種更好的方法。

7

MPD-8的音控使用階梯式電阻,以切換開關來控制訊號要通過的電阻,共分256階,可進行極精細的調控。特別的是,MPD-8以數位方式控制切換開關的作動,因此可兼顧精準控制,以及類比電阻音控不減損訊號量的優點。在不同音量時,MPD-8的訊噪比都非常優異,且訊噪比不會因音量而變化。

為了方便連接各類後端器材,MPD-8的固定輸出增益有5段可調,包括-6dB、-3dB、0dB、3dB、6dB,可視後端器材的增益與靈敏度做調整。最大輸出高達15V,因此可匹配的器材範圍非常廣泛,輸出阻抗接近0歐姆,即便直入後級都能有很好的匹配。此外,MPD-8的RCA與XLR輸出採不同的輸出級,並將輸出增益設成相同,也就是說,用RCA與XLR連接不同後端器材時,不會出現音量差距過大的問題。

8

最後Andreas Koch表示,MPT-8與MPD-8的兩件式設計,是Playback Design現階段最高的技術了,他們已想盡辦法把任何部分做到最好,足可與市面上任何高階訊源一較高下。如果嫌分體機忙凡,希望較簡單的配置,則可選擇MPS-8唱盤,它具備和MPT-8與MPD-8相同的功能,也可選配Stream-X,可支援所有的數位播出方式。MPS-8內部也盡可能做到隔離,內含2顆電源變壓器,分別供應數位與類比電路。雖然因內部空間有限,MPS-8電路採差動放大,而非雙差動,但也已經比過往經典機MPS-5明顯更好。想要體驗Playback Design新一代的最高技藝嗎?趕緊預約試聽吧!

9

10

11

12

專訪Playback Designs剖析Dream Series設計,淺談DSD展望

【全文輯錄自「U-audio音響共和國」】

Jun 20 / 2018 下載PDF

0

Playback Designs創辦人Andreas Koch過去曾為Sony與Philips制定SACD與DSD規格,並且帶領團隊開發出全世界第一台8軌DSD錄音與編輯工作站——Sonoma,在音響圈中,有著「SACD與DSD之父」的美譽。這次,Andreas第三度造訪台灣,除了向大家介紹Playback Designs最新推出的旗艦級器材系列Dreams Series,還帶來他長期合作夥伴——Bert Gerlach介紹給台灣的大家認識。

Andreas與Bert是目前Playback Designs中唯二的全職工作人員。Playback Designs器材中的數位電路設計皆由Andreas操刀,類比電路部分自然就由Bert設計。Bert說,十年前他在加拿大攻讀碩士時,與Andreas在Emm Labs首次相遇。畢業之後,他開始著手設計他的類比產品,後來他們又於2007年於慕尼黑音響展再次相遇,他向Andreas展示他的類比器材產品後,便決定開始展開合作計畫,Playback Designs的MPS-5 SACD/CD播放器便是他們首次合作設計的產品。現在,Andreas住在美國舊金山,而他住在德國,兩人一直透過連線維持密切的合作。

showimage

在Playback Designs中專門負責類比電路設計的Bert Gerlach。

採用D&M CD讀取機構

這次新推出的Dreams Series,包含MPT-8 SACD/CD轉盤、MPD-8 DAC與MPS-8 SACD/CD播放器。很多Hi-End廠牌早已停止生產CD播放機或唱盤,為什麼Playback在這次最新推出的Dream Series中,依舊推出了MDS-8 SACD/CD播放機以及MDT-8 SACD/CD轉盤呢?Andreas表示,會這樣做並非出自於堅持,而是市場上確實還存在對CD播放的需求。很多發燒友的音樂收藏,還是以CD為大宗,然而要將CD轉成數位檔案,是項曠日費時的工程。而且大多數的發燒友並非年輕人,對於電腦操作不熟悉,更別說架設網路,聆聽串流音樂了。相形之下,播放CD就顯得單純而容易。因此,Playback決定在Dream Series中依舊推出CD播放機與唱盤,以因應這些發燒友的需求。不過,Andreas強調,這並不表示MDS-8與MDT-8是落伍的機種,相反地,用家可以透過選購專屬的模組,讓這兩台器材具備網路串流播放的能力。關於這一部分,Koch會在後面有詳細的說明。

showimage (1)

Playback Designs最新推出的旗艦系列:Dream Series。從左到右依序為MPT-8 SACD/CD轉盤、MPD-8 DAC以及MPS-8 SACD/CD播放器。

Playback先前推出的MPS-5 SACD播放機,採用日本Esoteric生產的光碟讀取機構。然而,Esoteric早已不對外出售光碟讀取機構,而另外也生產發燒級光碟讀取機構的Oppo,也在今年初宣布停止製造各類影音產品。那麼,這次MDS-8與MDT-8中所使用的光碟讀取機構來自何處?Koch毫不掩飾地回答,正是來自於D+M生產。Koch説,這款光碟讀取機構並非向D+M特別訂製的(否則成本會爆表),不過它就是專門為音訊播放使用的,有金屬打造的結構,極為堅固,可以確保器材在長時間使用下不會損壞。

upsampling減少前鈴振,讓聲音更接近類比

這次推出的MPS-8 播放機與MPD-8 DAC,採用Playback Designs最新的開發的upsampling技術,無論是PCM格式或是DSD格式,都會先轉換成DSD格式,然後再upsample 50MHz的取樣率(取樣率大約為DSD64的20倍),為Playback Designs upsampling取樣率最高的機種。然而,為什麼要將音頻upsample到如此高的取樣率?難道不會對原有的音訊造成過多的影響,產生更多高頻噪訊?為此,Andreas表示,upsampling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提升音質,讓聲音聽起來更接近類比。Koch指出,提升數位器材的音質,可以從兩方面下手,一個是數位電路,一個是類比電路,無論從何處下手,都有其優缺點。然而,從類比下手要比從數位下手困難許多,因此在設計上,它會讓數位電路承擔更多音訊處理工作。

showimage (2)

Dream Series的音訊處理流程圖,無論是PCM檔或是DSD檔,接會upsample至50MHz的音檔再進行數位轉換。

Koch以CD的44.1 KHz/16 bits格式做為例子。我們希望將此音檔聽起來像類比音訊,而類比音訊上有無限個取樣點,因此我們透過特殊的演算法將音訊轉換成50MHz的取樣率,讓它更接近類比音訊。Koch也指出,當初在SACD上採用DSD格式也是為了相同的目的。SACD上DSD音訊的取樣率為CD的64倍,也是為了讓音訊更接近原有的類比音訊,並且可以讓數類轉換過程的類比電路大幅簡化。這20年以來,數位訊號處理有顯著的發展,而我自己也研發出許多演算法,因此Playback Designs的器材上,數位電路的角色相當吃重。Koch強調,upsampling在數位音訊處理中是不可避免的手段,即便是市售的DAC晶片,裡面也有upsampling的過程。

然而,這是否意味者upsampling取樣率越高,對音質就越有利?Koch說這不一定,因為音質的好壞,還得端看演算法如何設計。好的演算法對音訊做極小的處理,並保持音訊相位的線性,這樣一來,upsampling所帶來的代價便減少很多。此外,任何處理都對信噪比會有不利的影響,upsampling的好處就是可以產生headroom,讓這些影響儘可能降低。Upsampling對於聲音最大的影響在於暫態特性(transient behaviour),一個聲音的暫態特性,可以分成四個階段:attack、decay、sustain、release。通常,聲音一開始所出現較短的Attack最難處理,因為任何數位濾波器都會出現前振鈴(pre-ringing)現象,這是可以聽到的,會對音訊造成明顯的失真。如果數位音訊沒有進行upsampling,那麼一定會出現前振鈴現象。有了upsampling,我們可以透過特殊的手段,移除前振鈴現象,讓聲音的細節完整呈現。

showimage (3)

首次將VR功能帶進器材

MPS-8與MPD-8還有另外一個特點,就是它們搭載類比VR(音量控制電路),是Playback Designs首次搭載此功能的機種。既然Koch剛剛提到數位的處理方式較為簡單,為何這兩個器材不採用數位處理方式調整音量。Koch針對此問題指出,其實數位VR有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底噪會隨著音量而變動。音量減少,底噪會跟著減少;但當音量增加,底噪也會增加。相反地,類比音控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不管音量是增加或減少,底噪還是維持在固定的音量。

負責設計類比電路的Bert這時候補充,MPS-8與MPD-8中的音量是由一枚高精度類比級進式(ladder)VR晶片,而類比電路的其它部分則是由Playback Designs自行設計。這樣設計的好處,是VR晶片可以透過數位方式控制,為用家提供更精準、級進更細膩的音量控制。相反地,如果採用傳統的電阻堆砌VR電路,就沒有辦法做到那麼精準了。

showimage (4)

Playback Designs MPS-8 SACD/CD播放器。

P-Link光纖,做到電氣隔離

這次推出的Dreams Series,也搭載了搭載Playback Designs Sonoma系列上出現的「P-Link」傳輸介面,MPT-8 CD轉盤與MPD-8 DAC之間除了可以透過傳統常見的S/PDIF同軸、Toslinke光纖與AES/EBU平衡端子傳輸數位訊號外,還可以透過「P-Link」端子以光纖線傳輸數位訊號。為什麼要特別開發這個「P-Link」端子?為何要以光纖做為「P-Link」的傳輸介面?Andreas指出,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目前市面上還沒有存在一個可以傳輸任何格式、任何取樣率的數位端子,例如AES/EBU就沒有辦法傳輸DSD音檔,而PCM檔也只能支援至192 KHz的取樣率,雖然透過DoP方式可以傳輸DSD檔,但取樣率也只能到2.8MHz。正因爲如此,他們過去一直在尋求高頻寬的數位傳輸方式,並著手制定數位音訊的傳輸協定。另外一方面,他們也希望這種端子可以長距離傳輸,而且在數位輸入端與DAC之間,採取電氣隔離(Galvanic isolation)的設計。這些種種因素考量之下,他們設計的P-Link光纖傳輸。Andreas強調,P-Link不是一般的Toslink,而是以電信專用的玻璃光纖線傳送數位訊號。

showimage (5)

如此設計下的P-Link,不僅可以傳輸取樣率高達11.2MHz的DSD音檔,而且也能支援多聲道傳輸。Andreas指出,透過P-Link,DSD音檔可達12聲道,至於CD規格的音檔聲道數可以達32聲道。不過,Andreas提醒MPT-8與MPS-8可以讀取SACD中的雙聲道層與多聲道層,不過因為MPS-8只有雙聲道類比輸出,單靠Dream Series器材是沒有辦法以多聲道方式播放DSD音檔的。
Andreas說,如果想要透過Playback Designs系統呈現出完整呈現多聲道DSD音檔的效果,那麼就得使用他們專為多聲道所設計的USB X介面。這個特殊的USB升級介面,以USB與電腦連接,接收來自電腦的多聲道DSD音檔,並具備3個P-Links端子,可以連接至3台Playback Designs推出的DAC。不過,透過這個系統播放,SACD中的音訊必須先rip到電腦中,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相較之下,以藍光播放機加上A/V擴大機的組合播放SACD的多聲道層就顯得容易許多,而Andreas向大家推薦Oppo的藍光播放機,其音質在同類產品中是屬一屬二的。

搭配Sonoma Recorder可rip SACD中的DSD檔

Andreas前面提到SACD的ripping,然而在一般人的認知中,Sony為了保護智慧財產權,並沒有開放SACD的ripping,不過Andreas倒是提醒,MPS-8與MPD-8搭配Playback Designs推出的錄音軟體「Sonoma Recorder」,具備錄音功能。之前,我以為Sonoma Recorder是搭配給同廠Pinot ADC所使用的錄音軟體,沒想到Andreas說,Sonoma Recorder軟體也支援數位轉數位錄音,不但可以錄製CD中PCM檔,還可以錄製SACD中的DSD檔。我問Andreas,這樣的功能,難道Sony不會抱怨?Andreas回答,畢竟Playback Designs並非市場主流,Sony並不太關心SACD資料複製的問題。他指出,事實上,SACD的防拷措施對許多錄音室來說是一筆額外的費用,因此大多數的人並沒有使用這種防拷措施,更何況拷貝SACD中的音訊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為什麼還要多加一個防拷措施呢?正因為如此,市面上大部分的SACD並沒有防拷措施。

showimage (6)

Playback Designs的 Sonoma錄音軟體介面,搭配MPT-8或MPS-8可以錄製SACD中的DSD音檔。

Andreas也指出,如果SACD拷貝出來的資料只是個人聆聽使用,而沒有散佈、販賣,都還在合法用途之內。如果SACD具備防拷裝置,那麼拷貝這片SACD的音樂就會觸及法律,但是我們不見得知道這一片SACD是否有防拷裝置,因此這不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Andreas也承認,rip SACD中的DSD檔,到現在依舊不是件很容易的事。以他們推出的Sonoma Recorder錄製軟體為例,錄製一張60分鐘的SACD,其花費時間也會達60分鐘左右,而且每一首錄製完成時,程式會先暫停,讓用者輸入曲目資訊,在錄製下一首曲目。如果沒有Playback Designs的器材,還有一個方式可以拷貝SACD,那就是使用越獄的Oppo藍光播放機,但是越獄本身就不事件簡單的事情,更何況藍光播放器的韌體一升級,越獄程式可能就沒辦法運作。

showimage (7)

電源處理是數位器材的關鍵

這次推出的Dream Series器材,不但在數位、類比電路上採用Playback Designs的獨家設計,在電源處理上更是煞費苦心。Andreas指出,在DAC中,分離數位與類比電路是相當重要的概念,就好像在兩者之間建立一個堅固的高牆一樣,因為數位電路會大幅影想類比電路。因此,在這次推出的MPD-8 DAC中,左聲道類比電路與右聲道類比電路是採用獨立的印刷電路板,而且每個電路擁有獨立的16V的電源供應,而MPD-8中還有第三個獨立的2x8V電源供應專門給數位電路使用,因此MPD-8中的數位電路,還有左、右類比電路擁有獨立的接地,每個電源供應又有多級穩壓器處理,因此MPD-8中的電源可以說隔離的很徹底、乾淨。而這些電源供應接採用特製的環形變壓器,以符合器材特殊的規格。除了電源供應外,P-Link介面也是隔離措施的重要一環,因為光纖為光電轉換介面,可以在MPT-8轉盤與MPD-8 DAC之間發揮電氣隔離的作用。

Andreas還補充,大部分的人以為數類轉換電路是DAC裡面最重要的一環,事實上,電源供應才是DAC裡面的最重要的部分,就如同皇冠上最大顆的寶石,在皇冠設計上與政治意涵上都有著無可超越的地位,必須用盡各種方法讓它不受損壞、不受污染、不受偷竊。

單一時脈控制電路,顯示螢幕避免影響音質

Playback Designs的器材向來採用單一的時脈控制電路,在Dream Series中也不例外。Andreas說,Dream Series裡面採用單一的PLL與phase lock loop電路。一般PLL與phase lock loop對於聲音的影響是可以輕易聽得出來,但是Dream Series中所使用的PLL與phase lock loop運作頻率非常慢,在1赫茲以下,因此其影響是聽不出來的。不過比較特別的是MPT-8的時脈電路,因為MPT-8包含各種數位輸入方式,各自擁有不同的時脈電路,會導致誤差,所以他們在裡面又用了一個時脈控制電路,將各個時脈電路同步成與音訊取樣率相同的頻率。

比較特別的是,Andreas不但在MPT-8將CD Drive與各數位輸入的時脈同步,還同步了顯示螢幕。Andreas指出,顯示板在數位器材中,是最難處理的電路,因為它消耗最多功率。高功率消耗的零件,對於整體電路表現會帶來極大的影響,因此在器材上他們不使用高電壓的VFD(真空螢光顯示器)顯示螢幕,而是採用功率較低的LED或是TFT(薄膜電晶體)顯示器。不過,這兩種顯示器搭載有自己的微電腦控制器以及內部振盪器,其運作頻率高達25 MHz,會與音訊頻率產生互調失真。因此在Dream Series的器材上,Playback自行設計顯示螢幕的控制電路,使其振盪器頻率與音訊取樣率可以同步在一起。

showimage (8)

Playback Designs留意到顯示螢幕的電路設計,避免其對音訊造成不利的影響。

透過選購模組增加串流功能

MPT-8 SACD轉盤不單單可以播放SACD與CD光碟,用家還可以透過選購模組的方式,讓MPT-8具備串流播放能力。Andreas說,MPT-8共有三種模組可供用家選購,包括Syrah音樂伺服器、Roon Core音樂伺服器以及StreamX串流播放器。Andreas說,Syrah音樂伺服器模組由Sonoma系列的Syrah音樂伺服器改良而來,內建2TB的SSD硬碟,可以儲存、播放音檔;Roon Core音樂伺服器模組則猶如簡化版的Syrah模組,可供用家安裝Roon使用;StreamX串流播放器則可安裝於MPT-8與MPS-8中,其功能就猶如一台DLNA播放器,也可以播放Tidal、Qobuz等串流平台的音樂。

MPS-8 SACD/CD播放器則可視為MPT-8與MPD-8的結合,雖然MPS-8的DAC電路設計大體承襲自MPD-8的設計,但是並非採雙動差設計,而類比電路設計則為單一的大型印刷電路板與單一電源供應。

showimage (9)

DSD與PCM的mastering方式導致音量差異

為什麼在有些DAC播放DSD音檔時,音量會比PCM檔略小?Andreas回答,這有兩個可能性。第一個是mastering工作室,他們在處理音檔的時候,沒有將DSD與PCM的音量調整成一致。事實上,許多Sony早期推出的轉檔設備,其演算法則會讓DSD與PCM間產生2 dB的增益差距,雖然差別不是很大,但是依舊聽得出差別,因此DSD的音量有可能會聽起來比PCM小。

第二個原因則可能來自於DAC中所使用的數類轉換晶片,有些晶片處理DSD與PCM是採用不同的方式,但Andreas認為大部份的因素還是來自於mastering工作室,原因十分單純,因為通常SACD中DSD檔調變的規格通常為50%,但是這個DSD檔如果轉換成PCM檔,調變常常會到極限值,如果音量過大,就會產生hard clipping,聲音因此便會產生失真。不過,如果mastering工作室在轉檔時有注意到這個問題,音量是可以調整成一樣的。

showimage (10)

Playback Designs MPS-8播放器。

Sony極有可能將DSD應用在串流上

先前Andreas在專訪中有提過,DSD檔因為是單位元格式,一個取樣率2.8 MHz的DSD檔,其檔案大小會比一個192 KHz/24 bits的PCM檔來得小,對於串流來說是相當經濟的格式。現在串流平台那麼多,Andreas如何看到DSD在這方面的應用?Andreas首先提到Tidal,他不認為Tidal會採取DSD做為串流格式,因為他們以串流CD取樣率格式為主,藉此擴大他們的目標市場,而不是只針對發燒友串流Hi-Res音檔。

不過,另外一個串流平台——Qobuz又是另外一個不同的故事了。Qobuz已經針對歐洲提供192 KHz或是176.4 KHz的串流服務,而他們預計在今年也會針對美國市場提供這項Hi-Res串流服務。一個2.8 MHz/1 bit的DSD檔案,其大小大約等同於96 KHz/24 bits的PCM檔,換句話說,串流2.8 MHz DSD檔所需的頻寬,是192 KHz/ 24 bits的一半。因此,串流平台業者個如果想提升串流效率,DSD格式會是個不錯的選項。

showimage (11)

或許展開DSD新紀元的有可能是日本Sony。Sony與Korg近年合作成立「Primeseat」網站,以DSD格式線上轉播現場音樂演奏。Andreas說,這個網站全世界都可以收看,而他為了觀看這個網站,常常犧牲睡眠時間。這是Sony在DSD串流上採取的第一步,接下來Sony會怎麼做,市場中已有不少臆測的聲音。講到這,Andreas對於數位串流市場並不表示樂觀。他指出,就他所知,Deezer尚未獲利,而Tidal目前也大量虧損,讓人很難想像這些串流服務在未來還能存活於市場之中。儘管這些廠商有可能自市場中消失,但是也會有其他人從中學習到教訓,提出不一樣的營運模式。也許Sony未來會提出任何新觀念也說不定,大家也只能靜觀其變。Andreas最後也提醒大家,對於網路串流播放不妨抱持審慎保守的態度,不要太快跳進去。

showimage (12)

Playback Designs推出的USB-XIII介面,可搭配Playback Designs MPS-8或MPT-8,並連接多台MPD-8,將SACD中的多聲道層完整重現。

PLAYBACK DESIGNS 「DREAM SERIES」 打造夢幻巔峰

【全文輯錄自「MY-HiEND」】

Jun 20 / 2018 下載PDF

1

Playback Designs在今年正式發表了Dream Series的三款全新產品,回到了CD與SACD的懷抱,這三款全新產品將是Playback Designs旗艦機種,也將是品牌成立以來最頂級的象徵。三款產品分別是MPT-8 CD/SACD Transport轉盤、MPD-8 DAC數位類比轉換器、MPS-8 CD/SACD Player唱盤。品牌CEO Mr. Andreas Koch與設計師Mr. Bert Gerlach也特地來台為此系列說明介紹。

DSD制訂者之一
眾所皆知Mr. Andreas Koch是當初Sony和Philipes聘請制訂SACD的開發團隊之一,他是這個世界上對於DSD最了解的人之一,他的經歷讓其對於數位音樂檔案知之甚深,加上2008年創立Playback Designs時所推出的MPS-5 CD/SACD唱盤馬上創下佳績,讓發燒友對於他的實力毫無懷疑。

迅速成功之林
Playback Designs到目前為止十年的時間,最初推出的MPS-5 唱盤與MPD-5 DAC獲得了開創性的成功,為Playback Designs立下了良好的基礎,當時候他們對於這兩款產品已經非常滿意,可說已經是精華之作,加上Playback Designs將升級視為必要服務之一,每一款產品都能透過軟體升級不斷地提升表現,因此更延長了產品的使用週期,我相信至今仍有不少人對手邊的MPS-5或是MPD-5感到非常滿意。

2

MPS-5和MPD-5是當時竭盡全力的代表作,而後推出的MPS-3、MPD-3與IPS-3 DAC綜合擴大機則是以5系列為基礎,向下延伸相對平價的產品。目前這兩個系列都已經停止生產,但是剛才所提的軟體升級還持續在做。

停止了5系列與3系列後,Playback Designs推出了Sonoma系列,產品線包含了Merlot DAC、Syrah Server、Pinot ADC,當中並沒有實體唱片的播放機,而是加強在網路串流與數位流領域。這一次推出了MPT-8、MPD-8與MPS-8,重新回到了實體唱片的頂級播放機當中,而且能夠加上網路串流,成為功能與表現同時更為強大的機種。

3

分體機打造最完美的撥放
綜觀產品發展,這一次MPT-8 CD/SACD的存在最為特別,以往Playback Designs並沒有推出單獨的轉盤,而這次的MPT-8帶來分體機的概念,加上MPD-8 DAC將成為Playback Designs最頂級的組合。

4

MPT-8 CD/SACD Transpot轉盤
MPT-8是與MPD-8相互搭配的CD/SACD轉盤,將數位訊號在進入DAC之前所得到或產生的骯髒訊號汙染隔離於前端,不讓其進入MPD-8當中。數位訊號在時鐘振動、非同步時鐘 (磁片磁碟機、CPU、顯示器等) 和許多其他負面影響的形式下,帶來了各種程度的 “污染”。當這些訊號源直接連接到DAC時,總有機會將這種污染傳達到DAC的類比電路。

這樣的分體機概念早已存在各品牌產品中,MPT-8轉盤讀取、接收和處理所有數位訊號,通過完整電流隔離並以專有的光纖傳輸(PLINK)傳輸至MPD-8 DAC,MPD-8則獨自完成將數位訊號轉換為乾淨完整的類比訊號。

MPT-8 SACD/CD Transport轉盤播放機,此款提供多種內部數位音源以及外部數位連接,在將原始格式的數位音頻數據編碼到MPD-8 DAC的光纖傳輸(PLINK)之前,可對所有數位訊源進行廣泛的緩衝、重新計時、濾波和清潔。MPT-8所使用的轉盤是D&M特別為音響迷開發的,內部驅動器的所有零件均採用金屬製造,以提高穩定性、追蹤精確度和振動控制。

MPT-8能夠透過選配的Stream-X與Syrah進行擴展,連接線上串流服務,如Tidal、Qobuz、Deezer和vTuner,可通過平板電腦上的應用程式進行控制。此外,它也支援USB儲存設備或網路儲存(NAS)播放文件,並且具備Roon-Ready功能。

MPT-8 SACD/CD Transport轉盤播放機 數位輸入:
USB (最高支援PCM384kHz, DSD11.2MHz)
AES (最高支援PCM 192kHz, DSD via DoP)
Coax (最高支援PCM 192kHz, DSD via DoP)
TosLink (最高支援PCM 96kHz)
PLINK optical (最高支援PCM 384kHz, DSD 11.2MHz)

MPT-8 Dream Transport SACD/CD轉盤播放機 數位輸出:
PLINK optical (僅用於連接MPD-8 Dream DAC)
AES (最高支援PCM 192kHz, DSD via DoP)

5

MPD-8 DAC數位類比轉換器
MPD-8 是專為超高端性能而設計,Playback Designs的數位類比轉換器從不使用市面的解碼晶片,而是自行編程架構的FPGA,因此在未來也能夠過編程改變演算方式以及升級,在MPD-8內一共使用了4個FPGA處理晶片。

MPD-8的架構能完善消除與隔離任何可能損害類比訊號的來源。左右輸出聲道分別安裝在獨立的電路板上,電源供應用了三組,一組用於數位電路,另外兩組用在左右聲道的類比電路上。所有數位輸入訊號的過濾、處理與重播設計都有專門的演算法與電源供應,以避免超敏感的解碼電路受到負面影響。

特別要注意的是時鐘設計,採用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Oscillator),比石英震盪器有更高的穩定性、較不受溫度與機械震動的影響,時基誤差更低。而且Mr. Andreas Koch認為時鐘要盡可能地靠近DAC,可以確保不會受到外部來源的潛在有害因素影響,因此Playback Designs也從不打算設計外部時鐘。而MPD-8具有音量控制,並非是數位端的數位音控,而是使用在類比端的音控,品質非常好甚至可以取代前級擴大機直入後級。

MPD-8 Dream DAC數位類比轉換器 數位輸入:
USB (最高支援PCM 384kHz, DSD 11.2MHz)
AES (最高支援PCM 192kHz, DSD via DoP)
Coax (最高支援PCM 192kHz, DSD via DoP)
TosLink (最高支援PCM 96kHz)
PLINK光纖傳輸 (最高支援PCM 384kHz, DSD 11.2MHz, 只能用在MPT-8的連接)

6

8系列的箱體質感非常好,具有很強的權威感,箱體的製造廠商與Constellation Audio是同一間。

7

MPS-8 CD/SACD Player唱盤
MPS-8則是融合了MPT-8與MPD-8,不過受限於有限的箱內空間,在電路上較為精簡,電源供應上也無法做到前兩者的完善。問到研發時機,Mr. Andreas Koch說大多數的時間都是用在MPT-8和MPD-8這兩個型號上,MPS-8其實就是將兩者的成果融合在一個箱體內。內部借用來自MPD-8數位類比轉換器的高品質DAC技術,因此,MPS-8 SACD/CD唱盤是前述兩個產品更為簡易的一體機版本。

MPS-8與MPT-8就像兄弟一樣,可以通過Stream-X進行擴展,Stream-X可直接連接串流服務,如Tidal、Qobuz、Deezer和vTuner,可通過平板電腦上的應用程式進行控制。此外,它也支援USB儲存設備或網路儲存(NAS)播放文件,並且具備Roon-Ready功能。

MPS-8 SACD/CD唱盤 數位輸入:
USB (最高支援PCM 384kHz, DSD 11.2MHz)
AES (最高支援PCM 192kHz, DSD via DoP)
Coax (最高支援PCM 192kHz, DSD via DoP)
TosLink (最高支援PCM 96kHz)
PLINK optical (最高支援PCM 384kHz, DSD 11.2MHz)

MPS-8 SACD/CD唱盤 數位輸出:
PLINK optical
AES (最高支援PCM 192kHz, DSD via DoP)

8

Playback Designs全新的夢幻8系列將帶給發燒友一個新的旗艦訊源選擇,High-End品牌器材雖多,但能稱上旗艦訊源的其實並不多,Playback Designs有其獨特技術和聲音,在市場上早有一票擁護者。Mr. Andreas Koch是對於音樂載體、檔案規格了解非常透徹而且深入的專家,他的重新回歸也將為擁護實體唱片的發燒友注入一劑強心針。

9

專訪Playback Designs 創辦人兼執行長 Andreas Koch

【全文輯錄自「響樂網| music enjoyer club」】

Jun 20 / 2018 下載PDF

0001 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