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Burmester 的Macan Burmester B18落地喇叭

【全文輯錄自「u-audio音響共和國」】

B18

每個男人心中,總有一輛 Porsche。每個愛音響的男人心中,也都夢想著屬於自己的 Burmester。

我會這麼對比,當然有道理。Porsche 和 Burmester 均為德國名列前茅的精品品牌,他們的製造哲學都體現了德國人一絲不茍的工藝精神。Porsche,在高級車界有著崇高的地位;而 Burmester,在 Hi End 音響圈裡的也同樣受到景仰。

Burmester 幾乎就是音響世界的 Porsche

可是,Porsche 售價不斐,愛車人想要擁有一輛 Porsche,口袋得有點深度。Burmester 也不便宜,可是,最便宜的 Porsche Macan 還要 279 萬,Burmester 比起來,就可親多了。

Burmester 在 2017 年推出的 B18 可說是他們入門喇叭 B10 的落地放大版。B10 以 25 萬的身價,硬把 Burmester 的進入門檻拉到 20 萬元級,這對很多預算有限的音響愛好者來說,無非是個利多。更何況,它還是 Dieter Burmester 當年設計來作為他玩樂器的監聽喇叭,平添了 B10 的話題性。

B18

不過,B10 不是沒有缺點,它的低頻在稍高處略有膨脹,雖然音樂放起來更有氣勢,卻總是讓人聽得出向下延伸不夠自然。這不能怪它,一來這是書架喇叭,要追求以小博大,強化低頻量感是不得已之途;二來這是照著 Dieter 的癖好與習慣所打造的喇叭,而 Dieter 本身就是一個玩電貝斯的高手,讓貝斯手搞喇叭,難道低頻還會少嗎?那還不如叫他轉行去彈電吉他或吹小號算了。

遺憾,也是有解的。把箱體做大,低頻就會變的寬鬆,聲音也會更開放,能量還更足,這就是 B18。Burmester 把 B18 當作是 B10 的延伸產品,讓 Burmester 的入門產品線更完整,有書架喇叭,也有落地喇叭。B18 下接 B10,上呈 BA31,連結了 Burmester 的「入門」和「進階」。

訂製環形高音配玻璃纖維低音

B18 的設計與 B10 很像,就好像是加了下半截的 B10一樣。高音單體採用的是特別訂製的金屬振膜環形高音,前有金屬網罩保護,也可透過孔洞來控制高音的擴散性。雖然不是 Burmester 常用的氣動高音,但環形高音的發聲效率高,因此這個訂製高音的高頻延伸依然可達 30kHz,是相當優秀的數字。高音單體開口處還留有直接在鋁合金前帳板上切出來的導波器,有助於提升高音的效率。

中低音單體是一顆 170mm 的玻璃纖維單體,質地兼具輕盈與強韌的特性,與高音在 2.3kHz 處分頻,高音負責上半截,中低音負責下半截。不只如此,它還多加了一顆 170mm 的低音,負責 400Hz 以下的頻段,且具有獨立的腔室,用以幫補單獨一顆低音的不足,構成 2.5 音路的設計。

B18

FEM分析強化箱體結構

箱體都是用 MDF 製成,內部做了多處補強,強化了整組箱體,進而降低諧振。前帳板上,為了固定高音和中低音單體,就像其他的 Burmester 喇叭一樣,採用鋁合金板輔助,增進了箱體與單體固定的強度。至於箱體怎麼座、材料怎麼配,Burmester 也不是憑空臆測來的,他們運用了 FEM 分析( finite element method ,有限元素方法),得以透過軟體模擬,得知箱體問題之所在,以致能做出最適切的調整和設計,讓箱體設計達到優化。

B18

無需腳釘的彈簧質量阻尼系統

此外,它也很講究地將分音器設置於獨立的箱內腔室中,這樣,就能避免箱內單體背波的振動干擾。至於底部,我們可以看到 MDF 箱體好像直接連於一塊鋁合金板上,下方就再無腳釘。一般喇叭多會設置腳釘,好隔絕振動。但 Buremster B18 卻特立獨行,不設腳釘。秘密藏在那個底板裡,在其中還藏著阻尼設計。原廠沒有多講,只稱這個是「彈簧質量阻尼系統」spring-mass damping system。有沒有彈簧(spring)我不知道,但原廠表示,這個阻尼系統可以有效地耦合箱體與來自地面的振動,並且阻絕來自地面振動的干擾。

低頻量感可調

B18 為低音反射式,反射孔位於箱體背後。而在喇叭端子上方還加設了一個 bass 量感調節的搖頭開關。用家可以透過使用低音反射孔海綿塞,以及調節 bass 量感,做出四段的調節。對音響系統來講,最難搞的就是低頻。不是簡單的求量多量少,而是要與空間彼此互相搭配。要怎麼調整,還是得自己聽了才知道。

B18

能文能武,比B10更強悍

試聽地點是代理商極品的試聽室。搭配的器材則是 Burmester 自家的101 綜合擴大機與 102 CD 唱盤,分別是 Burmester 旗下的兩部「入門」器材。為什麼入門要加引號?Burmester的入門跟別人的入門可不一樣,跟一般我們所認知的入門不一樣。Burmester 只做精品,只出 Hi End,他們家的入門是 Hi End 的入門。101 綜擴是門檻,102 唱盤是門檻,B18 其實也是;這是 Hi End 精品音響的起點。

B18

我聽過 B10,那同時兼顧了細緻度與氣勢感的聲音,讓我印象深刻。但這回聽 B18,讓我更感驚訝。它有優秀的解析力,聲音卻不無絲毫毛噪;它有著豐厚的低頻,卻能透過量感調節因應各類音樂;它有著強悍的動態反應,還能夠細膩地解讀微動態訊息。能文又能武,實在不簡單。

 

豐富訊息量建構出清楚的音樂畫面

我剛到極品時,代理商正放著阿姐鼓來熱機,我一面拍著照,一面心裡揣摩著 B18 的聲音。這對不過 1 米出頭高的小落地喇叭,怎地有這般的大氣勢?不過 2.5 音路、直徑 17 公分的低音單體,怎地有這麼飽滿豐沛的低音?拍完了照,我退出了 102 裡的 CD,換上自己帶來的 Liza Ferschtman 拉小提琴、Inon Barnatan 彈奏鋼琴的舒伯特幻想曲 D.934。第一樂章鋼琴以碎音起始,像是打在樹葉上的雨水,吹來一陣涼風,那是小提琴以長音緩緩而來。這一快一慢之間,顯出了喇叭表現鋼琴震音演奏時的堅實質感與反應速度,又顯出了表現小提琴絲絲縷縷擦弦質地的高素質成像力。

音樂的畫面,就是豐富訊息所積累建構而成的。在漫長的序奏之後,帶入主題,那小提琴和鋼琴輪番歌唱,小提琴的拉奏質感直接而且有力,帶有漂亮的光澤感,鋼琴的音粒清楚分明,輕壓的和弦引出一點鼻音感,好活生的畫面啊!尤其是第四樂章,開頭的小提琴強奏,生猛有力,響亮清脆,卻不是尖銳生硬的。B18 把故事說的生動,卻不造作矯情。這張 CD 這幾週我一直帶在身邊,聽了幾套音響,就屬這次最精彩!

我曾在竹北講過兩場音樂講座,當時用的是 Burmester BA71,一旁還有 BA31 做動態展示。那次經驗讓我對採用 AMT 氣動高音的 BA31 和 BA71 所能再生的豐富細節與音樂的鮮活感頗為讚賞,加上背後的輔助高音,提高了音樂的空間感與開闊感。我當場示範給大家看那個 Ambience 的作用,其效果之明顯,無人不感驚訝。

聲音俐落敏快又果決

B18

可是,這回我卻感到驚訝。因為,這 B18 用的不是氣動高音,而是訂製的環形高音,背後也沒有輔助高音,可是,音樂卻如此活生,音場如此開闊,而且成像自然。我放起 Paavo Jarvi 指揮德意志室內管弦樂團的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這個錄音,不僅樂團編制較小,所用的樂譜是由音樂學者 Jonathan Del Mar 所重新編整、宣稱接近原典精神的版本。這個版本推出後,諸如John Eliot Gardiner、David Zinman、Jos van Immerseel 和 Claudio Abbado 都紛紛採用,Paavo Jarvi 的第一次貝多芬交響曲全本錄音計畫,也是採用這個版本。

因為帶有古樂演奏的氣質,所以,音樂進行的速度快一點,在室內管弦樂的較小編制演奏下,聲部間的和聲層次更清晰,音樂顯出高度活潑。第一樂章開頭那個著名的四音符動機強而有力,揭開命運的序幕之後,音樂走的又快又果決,絲毫沒有拖泥帶水。事實上,Burmester 的 101 推起 B18,也是這樣的個性,清晰而有層次,爽朗而有精神,沒有任何拖遲和猶豫。反覆出現的命運動機,主導了整個樂章,也貫穿了整首交響曲。我喜歡把 B18 的 Bass 調節桿撥到「-」的位置,音樂聽起來更清新明透。即便在聽這樣編制的貝多芬第五,也不會覺得低音不夠,當低音弦樂湧現時,你可以清楚掌握到下盤的湧動。可觀的是開闊而清爽的舞台畫面,那些聲部的座落清楚明確,後方的定音鼓連擊時,快而且俐落。

B18

第二樂章開頭,弦樂緩慢奏出悠揚的主題,這時低音弦樂的撥奏清楚而有彈性,經過木管反覆,音樂能量逐漸推昇,隨後又轉而輕柔。B18 可以唱出清晰的聲線和輪廓,音色自然,質地純正,那些木管的質感實在好極了。弦樂輪番唱著,木管穿插著,好一幅氣氛恬適的場景。這裡,不僅有著透明的畫面,而且微動態表現出色,不僅可以表現樂團能量升高時的勁力,當音樂轉弱時,那些暗藏其中的微小聲音,也都可以被察覺。

第三樂章開頭的低音弦樂朗唱,那是滿有解析的低音表現,隨後拔起的齊奏,推出了高昂的音樂氣氛。隨後低音弦樂快速推擁出厚實有力卻俐落果決的樂句,音樂以賦格的型式進行。隨後音樂又轉入安靜,弦樂以撥奏進行,雜以木管發聲,這裡是微動態和細節再生的考驗。接著則進入最引人入勝之處。第三樂章轉入終樂章時,那個微弱卻明確的弦樂配合定音鼓,一段輕聲細語後音樂能量炸開,那是衝破黑暗迎向光明的勝利宣示。接下來的第四樂章充滿積極往前的戰鬥性,又是充滿對勝利的喜悅。B18 推出一個宛若現場的命運,直到尾奏那急促又高昂的結尾,讓人跟著貝多芬一起歡呼。

豐沛能量讓音樂情緒奔放展開

再聽 Ashkenazy 指揮愛樂管弦樂團的西貝流士芬蘭頌。前面那個貝多芬,用的是編制比較小的室內管弦樂團,這裡的芬蘭頌就是完整的大編制了。開頭的銅管深沈有力,低音號賦予了厚度,長號帶來了輝煌,定音鼓急走,鋪陳出一個陰暗卻又寄望光明的氣氛。在經過了這段陰沈而懷著痛苦的樂段後,音樂情緒開始積累,低音弦樂奏出強韌的支撐,這時是起義的時候,音樂情緒接著隨之一轉,壯懷激烈地唱出鬥爭和革命的情緒。其實,B18 音質、音色,前面都說過了,這時,我能說的就是那個情緒轉換。B18 體型不大,但是能量飽滿,情緒就在這充沛的能量下,得以不保留地宣洩表達。如果換用音響術語,那是動態,那是微動態,那是解析力,那是重量感,但是,拿掉那些沒有人性的術語名詞,我們直接感受到的,就是音樂裡的情緒。就著 Burmester 的官方數據,B18 的低音只標到 45Hz,這是個很保守的數字,實際聽來,我在「-」檔位上聽得的,足以讓我忘記低頻截止的事。

開闊又龐大的空間感

B18 帶來的開闊又龐大的空間感,又可以 Andre Cluytens 指揮的佛瑞安魂曲為例說明。這個當初由 EMI 錄製的音樂院學會管弦樂團版本,眾星雲集,年代久遠的老錄音,不比上幾張數位錄音來的乾淨,可以聽聞明顯的背景底噪,B18 把這些錄音本身無可避免的瑕疵也都暴露了出來。這也不意外,B18 本就是 B10 的延伸產品,可說是 B10 的響應完整版、性能強化版。B10 是 Dieter 做來給自己玩樂器時使用的鑑聽喇叭,B18 承襲了這個源自 Dieter 的鑑聽基因,所以才能讓我這般清楚地聽明白唱片裡的斑斑細節。樂團和合唱團交織一起,低音弦樂湧現,配上管風琴帶來的深沈低音,這才暴露出B18稍稍隆起的低音。不過,放心,「-」檔可以讓你維持低音的乾淨度,如果還嫌不夠,原廠還附有低音反射孔的海綿塞,塞住還會更清爽,只不過,你得犧牲掉一點下盤的重量。

小型落地款的 B18 本就不是擅長於鋪天蓋地的低頻,要更多低頻,找更大喇叭去。它厲害的是那個唱什麼像什麼,音樂表情豐富的聲音。聽奉獻經裡費雪迪斯考那中氣十足的演唱,精氣神充沛,咬字清楚,聲線清晰。聽安赫麗絲的Pie Jesu,溫柔婉轉,嗓音甜美,卻又帶著天使般的神聖感。聖哉經裡合唱團的聲部座落明確,交織成一片天上才有的美樂。這些才是 B18 的本領。

聽見強悍有力的鼓聲,也聽見細微的音色變化

我們回到小編制,但試著離開古典,B18 表現非古典音樂起來如何呢?好極了,Jacques Loussier 三重奏演奏巴哈的 C 小調田園曲,這首曲子以鋼琴穩定的節奏配合敲擊銅鈸起始,然後鋼琴和低音提琴同步合唱,這才推出了巴哈的旋律。鋼琴琴音爽朗中帶著幾許明亮感,低音提琴溫和地唱著,沒有刻意求取龐大的厚實感,B18 在此讓低音提琴撥奏的聲線清楚浮現。後段低音提琴的獨奏尤其精彩,B18 清楚刻劃琴弦緊繃而鬆弛帶來的音色抖動的變化,那些細節都是讓聲音變成畫面的基礎。樂曲之中,鼓聲強壯有力,銅鈸爽脆明亮,細碎質地鮮明,而且不知是不是高音單體是金屬振膜的關係,表現起銅鈸的金屬質感,特別鮮活亮麗。樂曲結尾的幾聲鼓,打的真有說服力。

至於膾炙人口的 D 小調觸技曲與賦格,開頭的鋼琴強勁有力,堅實且帶著微暖色調的尾韻,實在迷人,當 Jacques Loussier 壓住和弦,延音踏辦一下,那些琴弦振動的迴響清楚呈現。當音樂轉入活潑,琴音走得快,琴聲帶著木質調的彈性。鼓聲強悍有勁,速度飛快。Burmester 向來標榜他們的擴大機驅動力足、阻尼因數高,這樣對喇叭單體才有充足的控制力。所以,代理商這樣配不是沒有道理,如果你去經銷商聽,多半也是整套配在一起。買 Burmester 喇叭,最好還是搭配他們自家的擴大機,這樣才能確保 Burmester 的喇叭徹底發揮。

插電、不插電,都精彩

Dieter 自己是玩團的,聽 Marcus Miller 領軍的 Tutu Revisited 現場專輯,足以說明他實在知道樂團演奏的樣貌該當如何。那裝了弱音器的小號又尖又利,卻不刺耳,音色較為溫和的中音薩克斯風,以一種開朗的聲調唱和著。鼓聲強勁爽朗,力道十足。鍵盤合成出開闊的音效,鋪出了一種神秘的氣氛。Marcus Miller 摳弄著飽滿又有彈性的貝斯音粒,深沈卻富神氣,Dieter 自己就是貝斯手,從 Burmester 的音響上,你可以聽見非常精彩的插電樂器。Splatch 一曲開頭就是精彩的貝斯,然後鼓組加入,節奏感十足,隨後薩克斯風和小號加入,這才吹出主題樂句,再聽鍵盤手玩弄著音色,好一幅繽紛的畫面。我就跟你說 Dieter 懂貝斯,Burmester 懂樂團。又或者,該是 B18 懂音樂。

插電精彩,不插電也一樣精彩。聽 Hugh Masekela 的 Hope 專輯,第一軌 Abangoma 開頭的鼓聲又 Q 又有彈性,聽起來真是舒服。隨後進來的是 Masekela 的柔音號,比小號有更長的音管,體積也大一點,聲音比較厚實溫暖,音調略低一點,少了刺激,多了魅力。Masekela 的歌聲出來,又凝聚又立體,而且發聲細節豐富,聲線清楚,音場拉出一個深度,與合音相互唱和著,精彩!Uptownship 一曲開頭的鼓聲,俐落明快,幾聲大鼓得聽起來沈重卻乾淨。柔音號聲實在迷人,就像是人聲一樣溫暖而多變。這時,背後鍵盤以一種模仿人聲的合音,透過控制音量還創造出距離感。第五軌 Lady 一曲開頭的口技好生精彩,B18 再次告訴你它的人聲質感有多好。

讓人稱好的全方位表現

退出 CD,闔上電腦,收拾好包包,步出極品的試聽室。一旁放著與 B18 幾乎同期推出的 Phase 3,那是以 All in One 機 161 配一對書架喇叭構成的系統。當初,總編 Jerry 在評論 101、102 和 B10 的套裝音響時表示,「這根本是平價版的 Phase 3」。這回,我聽到 101、102 配 B18,我要說:若不在意有沒有串流功能,不在意有沒有強烈的時尚元素,這個組合比 Phase 3 還好聽。

如果說,Burmester 是音響中的 Porsche,B18 就是Burmester的Macan。

器材規格

Burmester B18
型式:落地式喇叭
音路: 2.5音路
單體:高音單體x1
17公分玻璃纖維單體 x 2
分頻點:400 Hz/ 2,300 Hz
箱體:低音反射孔設計
額定功率:120瓦
效率:88 dB
阻抗:4歐姆
頻率響應: 42 – 30,000 Hz
重量:34.8 kg
尺寸:204 mm x 1056.3 mm x 395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