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rmester B18 全新2.5 音路落地揚聲器

【全文輯錄自「音響技術 438期」】

提起 Burmester 這個品牌,發燒友定必不會感到陌生, 其閃亮得像鏡子一樣的鍍鉻面板,精準瑰麗的音色早已深入民心而成為品牌的獨特標誌。在2017年的慕尼黑音響展中,Burmester 除發表了新一代的旗艦喇叭 BC350 外, 亦同時推出一款全新的入門座地喇叭 B18。

B18 的出現正好填補了現有產品序列中B10 (2音路書架喇叭)與BA31(2.5 音路落地喇叭)之間的空隙。同時 不論價格上或體積上都比較容易被人接受,所以喜歡 Burmester 美聲的發燒友要多加留意了。

初到試音室,略經微調擺位後,自一首結他音樂為其開聲便開始了今次的音樂旅程。提起來自墨西哥的 Rodrigo y Gabriela, 發燒友便會想起 2008年的《Live in Japan》,但今次卻選擇上他們於2004年所輯錄的《Live Manchester and  Dublin》。同一組合,同樣兩把木結他,同樣是現場錄音,驟眼看似簡單,但要讓聽眾感受到音樂會的現場氣氛,對揚聲器在速度與分析力上是有一定要求的。在B18的演繹下音樂充滿動感與激情,不論是Gabriela 不斷重複拍打結他腔體,還是 Rodrigo 快速彈撥琴弦,每粒音符及細節都能從容不迫的呈現眼前。應用上Burmester 全新開發的有限元素分析法(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以電腦軟件輔助設計喇叭箱體,使之結構更為堅實,有效降低共振音染。無怪乎兩支不同型號的結他定位是如此清晰,立體感十足,再加上觀眾的叫喊聲和拍掌聲,真實的有如置身現場一般。

接下來就聽了《見龍卸甲》影原聲配樂的“五虎封將”及 “鳳鳴山之戰”兩首曲目,發現B18 的低頻量感充足,節奏明快而不拖泥帶水,大鼓的轟鳴,人聲的叫喊,短笛的吹奏再加上琵琶的狂掃,交織出一幅氣勢磅礴的畫面。起初眼見B18 面板上的兩隻 170mm玻璃纖維紙盆單體時,不禁懷疑低音會否有質無量,但播放大動態的曲目時不但火藥味十足,而且聲音非常清晰乾淨,樂器交織但並不互為重疊,紋理層次分明,可見 Burmester 對於2.5 音路3單體低音反射式揚聲器的設計可謂駕輕就熟,高中低三頻銜接相當到位。

轉聽人聲,選擇了Caecle Norby & Lars Danielsson 《Just The Two Of Us》專輯中的“Both Sides Now”, 這是一首女聲加低音提琴的錄音,開始還擔心B18 所演繹的人聲會偏向理性而過於硬聲,但當牛筋輕彈襯托著 Caecille 演唱時,這種憂慮立即煙消雲散,低音提琴活潑輕盈而富彈跳力;人聲清晰細緻而帶有情感,儘管每句句子的尾音處理不盡相同但B18仍能清楚交代當中的微妙變化。走近箱體發現正面頂部整合了一塊10mm 厚的鋁合金面板用以鎖定高音及中低音單體,從而抑制箱體諧振並有利聲音的自然擴散。

B18 並沒有裝上腳釘,還以為是運送途中遺漏了,但原來這是B18 的特有設計。在 B18箱體底部的鋁合金底板內安装了一套彈簧阻尼吸震裝置 (Spring Damping System), 其作用是把箱體發聲時的諧振及地板回傳的抖動與雜音轉化為熱能消散。好奇之下,嘗試用 Music Tools 的墊材承高揚聲器以期改善音色,但效果未 盡如人意,不只空間感略為壓縮,音場亦有所下墜,人聲更像隔了一層迷霧,測試了好幾首曲目後還是覺得鋁合金底板 直接落地來得自然惬意,心想腳墊的預算可以省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