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back Designs MPD-5 當代數位演算大師的扛鼎之作

【全文輯錄自「高傳真」】

全兩倍DSD演算環境DAC
類比輸出:XLR x 1(4Vrms @ 1kHz )、RCA x 1( 2Vrms @ 1kHz )、BNC x 1(50Ohms, 2Vrms @ 1kHz)
數位輸出:AES/EBU x 1(最高24bits/192kHz),Data/ Clock 分離式ST光纖
數位輸入:AES x1、同軸x1、光纖x1(最高24bit/192KHz),USB(最高48kHz)
尺寸:43.5 x 9.8 x 40.3(cm)
重量:11公斤

2009年東京國際音響展,我在當地音響代理商「NASPEC AUDIO CORPORATION」的展房入口處注意到兩部外形簡約洗鍊,質感俐落大方的音響製品,兩機體型相仿,配色相似,遠遠看會誤以為是同一部機器,後來才發現原來一部是DAC,另一部是CD/SACD。

日本代理商特別將兩機上蓋都換成透明壓克力板材質,以便觀眾清楚觀察內部電路佈局。我就近一看,發現DAC機與CD/SACD播放機的電路配置如出一轍,差別只在有無轉盤而已。這樣的設計概念,通常都是對自家DA演算性能極有自信的Hi-End廠家才會如此作為,像是Esoteric SA-50 SACD/CD和D-07 DAC就是一例。

然後,我又發現該CD/SACD播放機裝載的轉盤竟然是Esoteric VOSP讀取機構!內行的音響玩家都曉得,VOSP可是當今技術所能打造的頂尖轉盤之一,其讀取精度高,工作穩定,堪稱轉盤界中僅次於Esoteric VRDS的夢幻逸品。可惜VOSP造價昂貴,目前有能力裝載此轉盤機構的廠家,除了Esoteric自己外,也就只有少數的Hi-End廠商如Mark Levinson No.512 SACD/CD、Soulution 745等方下此重本,由此可以推論,這部SACD/CD來頭肯定不小。於是,我注意一下機器旁的立牌,一探究竟是何方神聖,一看,上面標示的品牌名稱是Playback Designs(以下簡稱Playback),是一家來自美國的品牌。

 

Andreas Koch是誰?
我必須承認,當時,我還不認識Playback,正因如此,這個讓我感到陌生,不甚熟悉,竟能砸下重本裝載Esoteric VOSP轉盤的品牌,未聞聲就令我印象深刻。當天,回到飯店,趕緊上網查詢Playback Designs的相關資料,才驚覺Playback原來可是大有來頭,其品牌擁有者與總設計師乃是Andreas Koch。

Andreas Koch是誰?他就是2003年加入EMM Labs,兼任副總裁的總設計工程師!雖說一般我們提起EMM Labs時,都會直接想到品牌創辦人,同時也是DSD (Direct Streaming Digital)脈波調變解碼規格錄音工作站發明人Ed Meitner,實際上,在Ed Meitner成立EMM Labs多年,決心從專業DSD錄音室領域跨足到SACD家用市場領域時,他高薪挖角了當時還尚在Sony SACD中心研發工程部擔任主管,並設計出全世界第一款八聲道DSD點對點DA/AD剪輯混音工作站「Sony Sonoma」(Opus 3等很多知名SACD唱片公司全使用此系統作剪輯)的Andreas,聘僱他擔任EMM Labs總設計工程師。

Andreas何德何能獲得DSD(SACD)之父Ed Meitner的禮遇?關於Andreas的豐功偉業必須要從1982年說起:當時Andreas在Studer ReVox任職,便設計出全世界第一部完全非同步數位音源取樣轉換器,並取得技術專利。後來,Andreas到了杜比實驗室(Dolby Labs),先是開發出AC-1多聲道編碼、解碼運算的DSP多聲道演算工作站,之後更開發出現在讀者觀賞電影、DVD、BD時所使用的AC3 5.1聲道音效編解DSP工作平台。然後Andreas才被當時正傾全力推廣SACD的Sony高薪聘雇,與Emm Labs共同開發DSD錄音製作所需的工作站,與Ed Meitner結下善緣,奠定雙方日後合作的基礎。

從2003年開始,Emm Labs所有新器材的技術開發幾乎可以說是在Andreas的掌舵下一一完成。2007年,Andreas離開Emm Labs,原因為何,是否真是因為「一山容不下二虎」?外人難以言說。但由隔年Andreas與EMM Labs前全球銷售及市場總裁Jonathan Tinn一同創立Playback Designs自立門戶的動作,似乎又可作「不願再為他人嫁」的解讀。無論如何,一位技術權威,一位市場專家,一裡一外,的確讓Playback Designs這個成立不到兩年,旗下產品不過兩部(還有一部MSD-1音樂伺服器,年初在美國THE SHOW首度亮相,目前官網尚未列上) 的品牌,受到更大的矚目,發展平步青雲,迅速行銷全球,獲得各地音響評論雜誌與玩家的高度讚譽。
高雄音響展首度公開亮相
今年年初,Playback Designs在台灣的代理權是由成立不久的極品音響獲得,而兩部訊源-MPS-5 SACD/CD與MPD-5數類處理器則趕在今年三月甫結束的高雄音響展首度公開亮相發聲。由於是年度話題之作,自然吸引不少樂迷前去朝聖。會場上,MPS-5與MPD-5是與Audio Research Reference5旗艦前級,兩部Reference 210單聲道後級,搭配Sonus Faber Stradivari Homage共同獻聲,整體聲音表現還不能說非常理想,因為國賓飯店4F大展房空間聲學特性偏軟,能量吸收大,低頻駐波也大,難免會干擾音響系統的發揮。不過,現場聽來,不難發現,在加入Playback Designs兩部訊源的加持後,Audio Research與Sonus Faber這套聲音走向我非常熟悉的系統所呈現的聲音,琴身共鳴飽滿,音像浮凸龐大,情報量之多,比起以高解析度自居的Audio Research,有過之而無不及的細節表現、紋理刻劃能力。同時,音色上也顯然是走類管機溫暖調性,給人相當討好的第一印象。

音響展後,我積極向代理商聯絡,最後,代理商送來MPD-5數類處理器給我在社內試聽。基本上,送來哪一部機型,我都沒有意見,原因誠如文章開頭所提,MPS-5 SACD/CD與MPD-5 DAC的差別只在有無轉盤與相關控制電路,所以,如果代理商送來的是MPS-5 SACD/CD,對我來說只是省去選擇參考唱盤,多了測試該唱盤性能的工作。話說回來,Esoteric VOSP轉盤的性能還需要質疑嗎?

界面豐富,未來性十足
純就外觀論,MPD-5的視覺質感、觸感,比例,線條,完全體現當代藝術的簡約美感,這不禁令我好奇,Playback Designs的視覺ID設計是否也是Andreas總監負責?為什麼Andreas過去掌舵Emm Labs時的作品,外觀始終無法突破錄音室器材嚴肅莊重的專業形象,難道是Emm Labs的品牌包袱使然?我並不是說Emm Labs那樣的外型不好看,但對許多家用玩家來說,確實不夠美,說不定Andreas自己也這樣認為?不管這些問題的答案為何,我認為Playback Designs的外觀設計,都直接或間接暗示了Andreas心目中頂級Hi-End音響的視覺美感標準就應該如此打造。

為求視覺簡約,在MPD-5機身上,看不到任何的控制按鍵,全部性能操控都必須藉由遙控器控制。至於背板端子部份,除了DAC機常見的數位AES、同軸及光纖輸入介面外(最高可處理24bit/192KHz),還具備可對應時下最火熱的數位流檔案傳輸所需的USB輸入端子(24bit/96KHz)。更特別的設計還有AES輸出端旁兩路可將Data與Clock信號分開傳輸的ST光纖介面,可進一步降低傳輸時基誤差。可是,目前除了錄音室內少數專業機種外,市售機幾乎不見此傳輸介面方式,個人推估之後Playback Designs應該會出相關對應前級。

類比輸出端子除備有平衡與非平衡輸出外,還有BNC (50Ω)的輸出端給追求極致音質的玩家使用。雖說目前裝載BNC輸入端子的後級還不多(如darTZeel的NHB-108 Model One、NHB 458兩機),但如果各位讀者剛好有這類機型,我強烈建議要用BNC傳輸,傳導性能與高頻雜訊抑制能力將大幅提升。

最後,在介面端子處還有標稱為「Playlink」的ST光纖及「Auxiliary」15孔D型端子,這都是Playbacks未來旗下產品間互相連動用的準備端子。至於右側System Control區塊有標示為「Software」的USB端子,則是方便玩家未來原廠推出新控制韌體時,可自行上網更新使用。
電路規畫足見大師功力
再看到MPD-5內部電路架構方面,共分成上下兩層,上層為數位信號處理電路,下層則為濾波、緩衝等類比電路。兩電路板上下區隔且各自獨立供電,電源部分以金屬盒密封在機箱左側,以排除對聲音的可能干擾,儘可能降低噪訊,提升音質純淨度。

以Andreas擁有數位音頻演算技術執牛耳地位的優勢,MPD-5內部DA、AD轉換與DSP演算電路當然全由他一手包辦,相關演算晶片元件也都不假外求,全都是他自己親手撰寫參數的FPGAs (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s )DSP演算晶片,作高速、大資訊量、高精準度、低數位失真的DA、AD轉換處理,且輸入的CD PCM數位訊號不僅會升頻為DSD編碼訊號做處理,還會以一般DSD格式取樣頻率2.8224MHz 的兩倍作升頻,作5.6448MHz的DSD訊號演算。然後,再輔以Playback Designs Frequency Arrival System (PDFAS)運算晶片來消除時基誤差Jitters,提高時鐘精度,讓所有外接訊源的輸出音訊挑戰「No Jitter」的境界。

從上述設計概要,我們不難看出,MPD-5的設計理念在所難免還是帶有Andreas當年在設計Emm Labs的身影。不過,畢竟是自立門戶,是在為自己的招牌設計,而非為他人嫁,自然而然,Andreas會將畢生功力全都灌注在Playback Designs身上,這種想法絕對不難理解。值得一提,如果我沒記錯,在Playback Designs之前,全世界應該只有英國dCS、Emm Labs有自行寫DAC與PCM升頻DSD可程式化晶片的能力。

帶有濃烈管機韻味
由於Playback Designs是Andreas自有的品牌,晶片、電路全都是Andreas親手量身打造,整體聲音表現上,也就無須遷就市售晶片的局限,或「他人」的意見,能夠完全實踐Andreas個人的聲音美學。因此,接下來的試聽,除了在試聽MPD-5的聲音表現外,某種程度上,也在檢驗Andreas的音響觀。

試聽地點在本刊試聽室,搭配器材分別有本刊的參考訊源與對照組的DA為Krell KPS-30i,參考前後級分別是Mark Levinson ML-7AXL與ANTHEM MCA-2,喇叭選用USHER BE-718 DMD版。

以諸張鋼琴、小提琴、吉他獨奏與打擊樂唱片來測試的MPD-5聲音走向。形體龐大,實體感強,密度扎實,解析細膩,音域極廣,高音音色略暗,低音量感豐厚,音色極為溫暖,毫無數位生冷毛尖感,音場縱深極為遼闊,都是我對MPD-5最為強烈的第一印象。其中,抽絲剝繭的情報解析力,讓CD升等為SACD的頻寬拓展能力,聲線的密度感,扎實感,音場的包圍感,似乎都與昔日EMM Labs給我的印象不分軒輊。但在音色走向上,EMM Labs乃與Playback Designs有大異旨趣的個性:根據我上回評論EMM Labs CD/SACD CDSA SE,與多次聆聽EMM Labs的總體印象,EMM Labs音質乾淨略顯潔癖,音色強調鑑聽理性,線條硬,輝度高,動作嚴謹,表情拘謹,音場定位、層次還原特別強調錄音忠實度,從整體音場,到個別樂器、人聲的形體感、規模感並不特別誇大。反觀MPD-5在詮釋各種錄音時的音色均帶有濃郁溫暖調性,質感相對鬆軟,線條滑順不強硬,表情活潑、親切富熱情,且低頻厚度更甚,音場、音像規模龐大,頗有在聆聽管機的曼妙韻味感。

上述結果,不禁又讓我感到好奇:分明都是由Andreas親手設計的音響器材,為什麼他替EMM Labs所設計的作品,與自家Playback Designs的音色、音質、調性表現會有如此明顯的差異?這是否也可以解釋為類管機的溫暖音染,寬鬆質感,龐大音像、浩瀚舞台,充滿人味的情感渲染力,才是Andreas內心真正的聲音美學?

 

大空間,大型系統最適用
無論如何,可以確定的是,MPD-5既然是Andreas「全權」打造的作品,其聲音表現自然代表了他想表達的聲音美學。於是乎,如果光就本刊的AP儀器測試論判定,Emm Labs的音響性是略高於MPD-5所代表的Playback Designs,尤其在高低兩端的表現上,MPD-5顯得亮度較暗,並不強調銅管樂器所需的金屬光澤、延伸性、空氣感,且低音並不忠於錄音,而是有刻意的膨脹。但既然都是Andreas的作品,當然也就沒有「做不到」的問題,而是「不想再那樣做」的意念。因此,我的看法認為Andreas刻意壓縮高音的輝度,提升低頻的量感,為了是要再播放大編制交響樂等複雜音樂時,在大音量下,聽感不會尖,不會刺,不會讓人越聽越毛躁。至於,偶次失真大於奇次失真的類管機特性,更是MPD-5音樂性、耐聽性、人文性強過他昔日之作的重要關鍵。

所以說,MPD-5是一部奠基在強大數位演算音響性基礎上,然後更添音樂性成分的DA。不過,也由於MPD-5所描繪的樂器、人聲形體龐大,音場恢弘之故,在USHER BE-718 DMD身上聽來,雖有書架喇叭成長為大型落地喇叭的聽感,但有時又會感到MPD-5的氣勢強,規模大,全頻段能量飽足,用在類似本刊坪數不大的試聽空間,難免難以負載,無法承受,反射音過多,導致音場定位聚焦略顯模糊,延音較長,速度顯得慢且重。所以,由此判斷,MPD-5應該適合在更大的空間使用,或者,在中小坪數空間,要更注意聲學擴散、吸音,或線材、調音道具的輔助。

 

有技術,又有藝術
總結而論,作為當代數位演算大師自立門戶,成立Playback Designs後的首部DAC大作,MPD-5的問世,除了證明Andreas個人在數位電路研發上登峰造極的才華外,更重要的,本機也宣示了Andreas對於Hi-End音響視覺形象上,還有聲音美感上的獨到品味。我必須說,在我接觸過那麼多強調權威技術的音響品牌中,多數都是以音響性能取勝,但音樂性表情卻極為冰冷,不聞任何感性感情,原因無非是這些設計師都太拘泥於技術,因而迷失在科學數據中,卻不曉得樂迷到底想聽到怎樣的聲音。反觀這部MPD-5,有無懈可擊的技術,又深諳聲音表現的藝術,與其他Hi-End品牌相比,自然能夠脫穎而出,成為近幾年最受矚目的Hi-End品牌。我相信,只要Andreas繼續維持「有技術,又有藝術」的設計思維,Playback Designs未來發展絕對無可限量。

 

Playback Designs MPD-5 測試結果

圖一為本機輸出1kHz正弦波0dB訊號之FFT頻譜分析圖,可見主要訊號失真為二次諧波,約為-85dB,底部雜訊約為-125dB;電源諧波低至不可察,失真讀值為0.0042%,性能相當良好。

圖二為本機之頻率響應,響應延伸至20kHz約有0.6dB之衰減。

圖三為本機轉換電平線性,可見電平於-100dB以上誤差皆於+0.4/-0.1之範圍內;低至-108dB轉換誤差增至+2.6dB,-120dB時則增至+5.2dB。(關培青)

無懈可擊的權威技術,又深諳聲音表現的音響藝術
Playback Design當然能在Hi-End市場脫穎而出

▲圖1. MPD-5機箱由厚實的鋁合金板構成,銀白色及黑色機身配色比例合諧,造型優雅,美感頗具。內部電路乾淨俐落,並預留加裝Esoteric VOSP轉盤的升級空間。

圖2. 作為頂級DAC,本機除提供常見的數位AES、同軸及光纖輸入介面外,還具備可接受數位流檔案傳輸的USB輸入端子。AES輸出端旁還有可將Data與Clock信號分開傳輸的ST光纖介面。

圖3. MPD-5內部全由FPGAs DSP演算晶片,作高速、大資訊量、高精準度、低數位失真的DA、AD轉換處理,輸入訊號會統一以一般DSD取樣頻率2.8224MHz ,即5.6448MHz頻率作兩倍升頻。再輔以Playback Designs Frequency Arrival System (PDFAS)運算晶片來消除時基誤差Jitters,提高時鐘精度,讓所有外接訊源的輸出音訊挑戰「No Jitter」的境界。

圖4. 此為本機的類比端,除一般平衡與非平衡介面,另準備BNC端子。其內部電路,主要負責濾波、緩衝,而無任何放大元件。

圖5. 本機所有數位演算晶片的參數程式,全由Andreas一手包辦,完全沒用到市面上現成DA、AD演算晶片,在Playback Designs之前,全世界也只有英國dCS、Emm Labs有自行寫DAC與PCM升頻DSD可程式化晶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