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back Designs MPS-8 預約未來十年的數位訊源霸主

【全文輯錄自「音響論壇365期」】

Playback Designs上一代旗艦數位訊源推出十年從未改款,只靠韌體更新就能永保頂尖地位。十年後的今天,全新旗艦系列終於推出,數位運算能力更為強大,模組化線路更為完善,就連類比輸出線路的設計也達頂峰,設計者Andreas Koch特地以Dream夢幻系列稱之,頂尖實力可見一斑。

Playback Designs設計者兼總裁 Andreas Koch是我所見過最有料也最專業的數位訊源專家, 我曾經三次訪問他,每次都讓我學到許多數位訊源的知識。不過對於音響代理商而言,Playback Designs卻可能是個令他們頭痛的品牌,不是因為產品不好,而是因為產品設計實在太先進了, 前代MPS-5系列數位訊源一賣就是十年不改款,只靠韌體更新就能永保頂尖地位。直到十年後的今天,他們才終於推出全新世代的MPT-8、MPD-8、MPS-8 旗艦系列數位訊源,從Andreas特地以 Dream夢幻系列稱之,可以看出他對這次推出的全新旗艦有多滿意,顯然這是他傾盡畢生絕學之作。在上次專訪時, Andreas還告訴我,Dream系列至少可以領先業界十年,而且內部線路的模組化設計更為完善,方便用家持續升級,看來Dream系列很可能又要長銷十年而不用改款,本地總代理極品不知該高興還是要傷腦筋,但是對音響迷而言,這絕 對是好是一樁,也是值得肯定與鼓勵的作法。

DSD與PCM解碼的差異

許多音響迷都知道Andreas是當年制定SACD規格的核心人物之一,多年來他一直致力推廣DSD高解析音樂格式, 他所設計的產品也一律堅持最純粹的 1 bit DSD解碼技術。如今DSD已經成為高解析音樂的主流規格,重要性日漸提升,Andreas的功勞肯定要記上一筆。

每次寫到Playback Designs的產品, 我也總是免不了要再一次複習一下DSD與PCM兩種音樂規格的差異。根據 Andreas的專業見解,多位元PCM解碼因為每一個bit的輸出比重不同,所以存在非線性失真問題,必須仰賴精密度非常高的元件與線路,才能降低這種失真, 這會大幅提升製造成本。此外PCM解碼用陡峭的數位濾波線路一刀切斷20kHz (重播16/44.1訊號時)以上高頻,這種作法會產生pre-ringing失真,成為「數位聲」的主要來源。相較之下,DSD解碼更為線性,而且不需要數位濾波,從根本上解決了PCM的缺陷。DSD解碼的高頻是自然而和緩的滾降,這種特性更接近類比,也更符合人類的聽感特性。

1 bit DSD解碼才是王道

另一個值得探討的重點是,隨著 DSD高解析檔案的盛行,市面上大多數數位訊源都已經可以支援DSD解碼,問題是大多數廠製DSD解碼晶片,卻未必能發揮DSD格式的真正優勢。怎麼說呢?因為前述DSD的解碼的優點,主要 來自於最純粹的1 bit單位元DSD解碼架構。但是一般廠製Delta Sigma DAC晶片 在進行解碼之前,DSD訊號都會先經過低通濾波線路,被降轉為取樣頻率較低的多位元訊號之後,再進行PCM數類轉換,而且跟PCM解碼一樣利用陡峭的濾波線路濾除雜訊,如此一來當然就失去上述DSD解碼所特有的優勢了。

為何這些廠製晶片要這樣設計呢?因為要做出特性優異的1 bit DSD解碼晶片非常困難,測試數據不會太好看, 重視規格的晶片廠當然不會製造這種晶片。執行1 bit DSD解碼的唯一作法,唯有用FPGA搭配分砌式解碼線路,才有可能實現真正的1 bit Native DSD解碼, 也才能呈現DSD真正接近於類比的音質特性,所有Playback Designs的數類轉換線路就都是這樣設計的。

強大的數位運算能力

這次新推出的Dream旗艦系列在 DSD解碼技術上又有什麼不一樣的作法 呢?與前代不同的是,這次Dream系列採用了雙差動線路,還使用了精密度最 高的元件與誤差極低的金屬皮膜電阻,讓DSD數類轉換的精確性大幅提升。除 此之外,這次Andreas對於DSD與兩種格式的解碼都有對策。先說DSD格式,Andreas這次在不改變DSD格式的前提下,先利用獨家技術升頻到50MHz, 如此一來可以讓接下來的1 bit DSD解碼工作更為簡化。

如果訊號來源是PCM規格,Dream 系列將會先進行一次16倍升頻,將CD品質訊號提升到705.6kHz的高取樣PCM,接下來再轉換為兩倍DSD, 之後同樣提升到50MHz,並且進行1 bit DSD解碼。簡單的說,Dream系列絕不是只有播放DSD格式才能發揮最佳效果,不論你播放的是PCM或DSD訊號, Dream系列最後進行的都是1 bit DSD解碼,也都具備這種解碼技術的優勢。另 一個重點是DSD解碼之前的高倍數升頻取樣,這顯然是提升1 bit DSD解碼效果的關鍵,也是Dream系列真正無可取代之處。

要將DSD訊號大幅升頻到50MHz, 對於負責數位運算處理的FPGA晶片來說是極大考驗。Playback Designs的前代旗艦訊源雖然使用了當時最先進的FPGA,但是歷經十年科技進化,如今早已不敷使 用。新一代Dream系列則一口氣配備了 四顆運算能力更強大的FPGA,不但可以進行更精確的數位處理運算,也預留了 Dream系列的未來升級空間。難怪說話從不誇大的Andreas會宣稱Dream系列在未來十年都不會過時。

穩定性更高的MEMS時鐘

除了獨家DSD解碼技術之外, Dream這次在時鐘線路方面也有突破之處。Andreas認為一般石英震盪時鐘的最高震盪頻率最多達到30MHz,無法支援前述DSD升頻所需要的50MHz。 為了突破這個限制,Dream系列這次改採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Oscillator)微機電震盪器,這種時鐘看起來就像晶片,但是內部其實是微型機械結構,它的穩定性更高,較不受機械振動及溫度變化的影響,如果使用得當,時基誤差可以比石英時鐘低十 倍。重點是它的震盪頻率高達80MHz。 Andreas經過實驗比較之後,發現將DSD 提升到50MHz時特性最好,於是才把升頻取樣率定在50MHz。

採用日本D&M SACD轉盤機構

SACD轉盤是Dream系列的改良重 點之一。以往Playback Designs一直使用 Esoteric的SACD轉盤,但是Esoteric已經不再對外銷售轉盤,所以這次Dream系列改採日本D&M(Denon & Marantz)製造的轉盤。承盤進出的精密感維持日系轉盤一貫高階水準,重點是D&M的轉盤是完全針對音樂播放而從頭設計的產 物,不是從一般DVD轉盤改裝而來,耐用度值得信賴,這是Andreas對於SACD 轉盤最重視的特性,至於轉盤對於最終 聲音表現的影響,Andreas並不是太擔 心,因為他的設計在轉盤後端都設有暫存緩衝區,可以重整所有輸入訊號的時脈,將轉盤的影響降到最低。

內建電阻陣列音量控制線路

這次推出的Dream系列包括MPT8 SACD轉盤、MPD-8數類轉換器,以 及本篇介紹的MPS-8 SACD唱盤,許多人一定好奇MPT-8加上MPD-8與一體式的MPS-8有何差異?上次專訪Andreas 時,他告訴我分體式的設計可以將外接訊源全部集中到MPT-8轉盤,將雜訊與 DAC線路完全隔離。一體式的MPS-8光是轉盤機構就就佔去很多箱內空間,剩下的空間只夠設置兩組獨立電源供應線路(數位、類比獨立供電),類比輸出也只能採用單差動架構。不過雖然如此,MPS-8的類比輸出線路仍然值得注意,線路的前段是純A類,後段才改用推挽AB類,這種設計的優點是輸出阻抗為0歐姆,可以降低線材的影響, 與後端器材也有更好的匹配性。特別的是MPS-8還內建類比式的Ladder Type電阻陣列音量控制線路,特點是不論音量大小,都能維持一致的聲音品質。

令人感動的Belafonte

進入實際試聽,我是在評論 Cambridge Edge A綜合擴大機時,先將MPS-8拿出來搭配試聽的,在此之前,我用得是Marantz的ND-8006網路串流SACD唱盤,老實說,聲音表現已經讓我非常驚艷,不論活生感或現場感都非常出色,沒想到換成MPS-8之後,聲音完全進入另一個不同層次的世界,前面我所聽到的所有優點,在換上MPS-8 之後都全面大幅向上精進,空間感更好、現場感更強,能量感也像是吃了大力丸一樣大幅提升,重點是這種能量的大幅提升,並不會讓音質變得粗糙雜亂,而是可以讓音樂聽來更有生命力。

我特別找出Belafonte的「Sings The Blues」專輯試聽,因為總編在358期評 論MPT-8+MPD-8時,也用了這張專輯測試。老實說,以往我一直認為這張專輯不難表現,用大多數系統播放都很好聽。總編說Belafonte在這張專輯「唱得很低調」,或許就是我所感受到的感覺。沒想到這次用MPS-8播放,我才發現這張專輯之所以名列經典的魅力,Belafonte的演唱聽似不難表現,但是MPS-8卻能將演唱中的爆發力與能量感完全釋放。我所說能量感,絕不是 「唱得比較大聲」,而是一種充滿力道的丹田之氣,嗓音聽來充滿力度,同時卻又非常輕鬆。這種力道很強,但是唱起來卻又很輕鬆的功力,或許就是 Belafonte賴以成名真正魅力,MPS-8將這種演唱魅力以非常真實的能量、非常真實的嗓音質感,以及非常真實立體 的形體感呈現,我第一次深刻的感受到,Belafonte在這張專輯中很簡單、很低調的演唱,竟然有一種令人感動的能量從音樂深處湧現,此時的我,不但對 Belafonte佩服的五體投地,對MPS-8也佩服的無以附加,因為它的表現真的讓我感動到了。

空間感表現力特別驚人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MPS-8的空間堂音挖掘能力特別驚人,我在試聽 Edge A綜擴時,已經覺得它所展現的活生感特別好,但是換上MPS-8之後,它竟然可以把錄音中跟「空間感」有關的訊息徹底展開,活生感更為強烈、現場感也更為真實,這種感受在我用MPS-8試聽的每一張專輯中都一樣具備,不論我聽的是發燒錄音,還是早期立體聲錄音皆然。

接下來聽Claudius Tanski的「Busoni: Piano Music」,這是非常優異的鋼琴錄音,但是只有實力夠強的音響系統,才能展現真正高貴而大器的鋼琴音色與質感。MPS-8再一次展現它強大的空間泛音挖掘能力,高頻泛音不但毫不費力的輕鬆擴散,演奏空間中細微堂音與騷動氛圍也全部完整呈現。我不禁想像, 如果搭配的器材等級能與MPS-8相稱, 聲音表現還能提升到什麼樣的境界?很可惜本刊試聽室中沒有等級如此之高的參考器材,唯一夠水準的是ASR Luna 6 Exclusive擴大機,當然要嘗試看看。

一接上去,神奇的事果然發生了, 我所聽到的聲音,是一種音樂流洩瞬間,就可以立刻讓人豎起耳朵,立刻讓我察覺那聲音質感是完全不同等級的,甚直立刻讓人感動的聲音。這代表什麼?這顯示只要搭配等級更高的器材與喇叭,MPS-8絕對有能力讓全套系統的潛力徹底發揮。這樣說其實很奇怪,MPS-8只是訊源而已,它不像更好的擴大機可以更充分的驅動喇叭,也不像更大型的喇叭可以展現更龐大的規模 感。但是MPS-8真的有能力讓整套音響系統呈現出更撼動人心的真實感與感染力,這是我在試聽過程中所真真實實感受到的。

完全不一樣的海飛茲

已經好久沒有用海飛茲的錄音測試音響系統了,這次忽然想拿出來聽。我聽的是他與大提琴家Piatigorsky合作錄製的布拉姆斯「小提琴與大提琴雙協奏 曲」,我真的很慶幸聽了這張專輯,因為我聽到了以往從來不曾體驗過的海飛茲。以往我聽到的海飛茲,琴音總是有些生硬,但是這次我聽到的海飛茲,琴音不但犀利強悍、揮灑自若,而且琴音中還有一種以往從未聽到過的綿密感。 再仔細聆聽,演奏能量不但沒有減弱, 反而比我以往聽到的更為凝聚、力道與穿透力更強。演奏力道更強,但是音質卻反而更為綿密,更沒有生硬緊繃感, 我不禁懷疑MPS-8到底是怎麼辦到的。 唯一的解釋,只能說它真正化解了CD 的「數位聲」,透過1 bit DSD解碼,賦予數位音樂訊號逼近類比的自然質感。

數位聲完全消失

最後我聽了巴畢羅里指揮的西貝流士「芬蘭頌」,我是故意挑這張專輯 的,因為這個版本的演奏能量特別強, 銅管與弦樂的音質又特別硬,到底是數位轉錄的問題,還是原始錄音就是如此?我不知道。我想知道的是,MPS-8 這次是否還能施展點石成金的魔法?當音樂流洩,我立刻知道答案是肯定的。 實在神奇,我聽到的銅管竟然一點也不生硬單薄,反而聽到了銅管齊奏的層次與厚度,弦樂齊奏同樣展現出寬鬆的厚 度與開闊感。以往聽這張專輯,我從未特別注意到低音大提琴的聲音,但是這次我卻清楚聽到了低音大提琴渾厚的擦 弦質感。這個時候,我已經沒在計較音質到底硬不硬、乾不乾、柔不柔軟了, 我聽到的是從數位訊號中完全解放的 「芬蘭頌」,沒有什麼比此時我所聽到的聲音更讓人激動了。

點石成金的魔力

實在很無奈,當這期出刊,MPS-8 也送還回去之後,巴畢羅里這張「芬蘭頌」又將回到那有點生硬、有點單薄的聲音表現了。MPS-8真的有點石成金的魔力,可惜超過百萬的身價離我實在太遙遠。如果你正在尋找頂尖數位訊源, 請千萬不要錯過體驗MPS-8的機會。而我,曾經聽到巴畢羅里這張「芬蘭頌」 原來可以這麼好聽,已經心滿意足了。

蔡承哲:簡直能夠超越真實現場

有些器材光是一開始唱歌幾秒鐘, 就能夠聽的出來此非凡間之物;這次聽的Playback MPS-8就是這樣子的一個器材。聽Salvatore Accardo演奏莫札特第 1號小提琴協奏曲,第一個注意到的是動態對比竟然比以往聆聽時更大,背景小聲的伴奏似乎更加細微,但是依然清晰進入耳內。作為主角的小提琴則是安安穩穩在中央拉奏,具體的形體感已經到了能夠指出,Accardo究竟是站在試聽室的何處。同時小提琴的演奏表情, 用從容已經不足以形容之,更像是雲淡風輕的,帶有一種不沾俗塵的出世感。 在Queen「Bohemian Rhapsody」,甚至能夠聽出在互相重疊的人聲中,彼此之間是以多少時間差進入、疊合的。鋼琴彈奏出的低音,經由踏板持續延伸的波動,這也是第一次聽見。

人聲的強大渲染力也是一項特色。 聽「爵樂女伶的慢板」第2張CD的第8首,空氣的擾動竟然能夠如此清晰;當 Ella Fitzgerald聲音一唱,清澈溫柔的歌聲簡直要滴下淚來。當小號開始吹奏, 感性的部分告訴自己這就是真實;理性的部分則說這不是真實,因為真實的小 號,是不會如此滑順悅耳,不帶一絲銳 氣的,乾淨清澈透明不帶一絲混濁的。 還有那躲在背景中,卻所有指法都聽得清清楚楚的鋼琴,也難以想像現實能夠 如此。有了Playback MPS-8之後,可能連聽現場都會相形失色。

蘇雍倫:完美訊源,就是一切都會完美的根基

訊源很重要,基本上有好的訊源, 系統能成功的機率,絕對會先超過一 半。每個音響領域都有頂尖強者,說到訊源,Playback Designs,就也是那種沒有人敢說它什麼的選擇。這次在社內終於有機會搭到Playback Designs 的頂級訊源款式,百萬身價的玩物, 當然要霸佔試聽間多聽幾下。果然聽完我已經覺得我壽命好像要增長了! 我一樣先慣用流行音樂來爽快一下, 播放來自Ariana Grande的「Everytime」 一曲。這曲有個很深沉的電子低頻線 條在背景盤據、跳動著。老實說那低頻撼動我身體的感覺,其層次與往下探的能力,在這系統上真的夠有韻味,似乎每一絲低頻細節都能被抽離出來,而每一絲又是那麼勾人,不只是撼動,而是把每一吋聽神經都順服了!而在Ariana Grande的歌聲方面, 比起我過去播放時多了點性感,聽起來更有挑逗意味;多種感情的摻入, 證明好的訊源能還原的,同時包括具體與抽象的音樂資訊,加起來就是 「夢幻」兩字。再放Sanata經典作品 「Abraxas」,我特別可以感受到人聲 和電吉他並不是在同一個平面上,這種些微的定位差異,其實我以前並沒有特別能在這張老專輯中發現,現在 終於再被我解析出這個發燒點。在電吉他精彩的solo段落,同時也可以在這邊聽到更繽紛的表情運用,時而穿上迷幻色彩強烈的外衣,一下又呈現出略帶metal味的狂燥;這就是Santana要給人的豐富體感,但是能不能在這幾 十秒的旋律段落中讓我神遊得如此寬廣,是音響系統真能耐的展現。我想說,我在Playback的催化下,這聽感真是完美到令人想落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