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back Designs MPD-6 DAC 數位重播的至高點風景

【全文輯錄自「音響論壇404期」】

在過去,我一直認為決定音響系統最佳音質表現的重點是喇叭。喇叭的音質音色是代表著一套音響系統的天花板,某種程度上,這樣的形容一點也沒錯。但這次在聽了Playback MPD-6 DAC之後,一切都不一樣了。它讓我對於數位訊源於音響系統中的重要性,有了決定性的翻轉。

談到音響圈的頂級數位訊源,日本有經典的Esoteric,英國有頂尖的dCS,而擁有悠久Hi End音響發展史的美國,則有由DSD、SACD之父Andreas Koch所領軍的Playback Designs(以下簡稱Playback)。一直以來,Playback對於我而言總是帶點微妙距離。除了創辦人Andreas Koch來自數位先驅的資歷實在驚人(這點我們稍後再談),另外就是Playback慣性採用的水波紋金屬加工,是我認為業界最漂亮的機身設計之一。

最早從初期MPS-5採用的上銀下黑雙漸層配色就已經讓我非常喜歡,後來原廠在旗艦Dream系列,將機身統一改為全鐵灰色設計,更進一步延伸我對Playback頂級數位訊源的想像。這種頂級作工我認為一定要親自看過、摸過,甚至使用過,與它有一段時間的相處,才會深刻體驗到那種沉靜收斂的視覺設計,確實擁有比起單純想要吸引眼球注意的刻意彰顯,來得更高級。這也多少解釋為何Playback總會給我略帶距離感的原因,畢竟這種處於頂尖的高冷氣質,可不是每個音響品牌都有的。

全新推出的Edelweiss系列

但是,要成為一個成功的音響品牌,如果永遠高高在上,僅推出不食人間煙火的頂級系統,自家產品恐怕僅有生活在金字塔頂端的極少數客群才有辦法觸及。為了要讓自家產品擁有更多元的樣貌,將觸手往下延伸,推出讓更多人可以負擔的「合理機種」,是所有頂級音響品牌都在設想的事情。而本次評測的Playback MPD-6 DAC,就屬於這樣的類型。

來自Playback最新Edelweiss系列的產品目前一共有三款,也就是大家期待已久的6系列,包括MPS-6 SACD唱盤、MPS-X數位流轉盤,以及本次評測的MPD-6 DAC,這是純DAC版本。在MPD-6 DAC背後,除了USB(最高可傳送PCM 384kHz、DSD 11.2MHz)、AES、光纖,以及同軸輸出,還備有一組Playback器材專用的PLINK端子。外
觀看起來是兩個小孔,一進一出,是以光纖方式傳送。但外觀看起來與傳統光纖不同,可與Playback其他器材連接,降低時基誤差,此時的音質效果最好。而任何購買SACD唱盤以及純DAC版本的人,還可選擇加裝Stream-X2串流模組,裡頭包含了主流的RJ45網路端子以及USB輸入(支援USB隨身碟),可搭配App播放各大高音質串流平台。而將部分數位輸入採用模組化設計,也意味著無論未來數位流的趨勢如何演變,Playback都有辦法因應潮流、與時俱進,透過模組升級,持續為您保留Playback最核心的數位解碼部分。

當然,就原廠最建議的連結方式,是另外購買系列中的MPS-X數位流轉盤,將全數的數位輸入端統一集結在它身上,將它當作音響設計裡的「髒盒子」(dirty box),搭配PLINK光纖做訊號傳送,便能將數位與類比區塊做到最大的隔離效果。另外,許多人沒留意的是,Playback訊源在數位訊號進入DAC之前,都會預先經由自家的數位濾波技術(PDFAS)進行雜訊消除。因此當您使用MPS-X作為數位轉盤,再透過PLINK將訊號傳遞給MPD-6,路徑中的數位訊號等於會經過兩次的數位雜訊濾除,這也是另購MPS-X串流轉盤的優勢。

延續旗艦精神的「雪絨花」

最新Edelweiss系列,被原廠定位在頂級的Dream與Sonoma系列之間,屬於當今的次旗艦。而Edelweiss的取名也很有意思,稱做雪絨花,或者小白花。這是一種普遍生長在歐洲地區的高山花卉,中央頭狀花序為黃色,周圍則由星形白色棉毛小葉包圍。由於只能生長在高海拔2,000米以上的寒冷高山,能見度稀少,同時也因為雪絨花的無毒特性以及潔白外觀,因此它在瑞士以及奧地利被視為國花,代表著堅強、純潔,以及無私。

事實上,如果過去您有留意Playback的產品取名,會發現出身於技術背景的他們,在行銷手法上是相對浪漫的。例如旗下的Sonoma系列,就是取名自美國加州葡萄酒產量最大的郡,秀麗的大自然風景,讓微軟XP預設的藍天白雲桌布,也選擇在那裡拍攝。而Sonoma系列中的Merlot、Syrah以及Pinot,也是以釀酒葡萄種來取名,企圖將音響設計的繁瑣與考究,來與需要深厚經驗的傳統葡萄酒釀造連結在一起,是很高明的作法。更別說Sonoma還有更深的一層含意,就是創辦人Andreas過去率領團隊所設計出的世界第一部8軌DSD錄音、編輯、混音機,以及後來延伸至32聲道的DSD工作站,就是以Sonoma命名。很浪漫對吧?我也是真心這樣覺得。

而Edelweiss呢?它本身由德文的「Edel」(高貴的)以及「Weiß」(白色)所組成。Playback拿這種高貴的花種做命名,除了想藉由雪絨花的純潔與高貴來凸顯產品氣質。更重要的,是設計團隊想再次強調Playback訊源在進行音訊處理時,永遠都是在追求數位重播鏈中最源頭的那一份「純粹」。這種不帶一絲雜質的純淨感,如同高山上的冷冽空氣,亦或是純淨甘甜的山谷泉水,是Playback想要表達出的企圖心。

DSD/SACD之父

談到創辦人Andreas Koch,您會發現Playback這種渾然天成的自信不是隨口說說。如果撐起一個頂尖音響品牌,背後一定有一位靈魂人物,Andreas就是那位無法取代的幕後推手。早從1982年受聘於瑞士Studer/Revox時,就設計出全世界第一款非同步頻率取樣轉換器,並在1984年取得專利。他更是當年幫助Sony研發DSD技術,制訂SACD規
格的核心人物之一。多年來,Andreas致力於DSD高解析音樂檔的推廣,並堅持在自己設計的產品中,採用最純粹的1Bit DSD解碼,被稱做DSD、SACD之父。他與另一位Playback的核心人物BertVogt,也是絕佳拍檔。Bert是來自德國的音響設計工程師,同時也是資深的音響迷以及音樂家。最早從Playback的5系列就已經與研發團隊一同開發。一直以來,Playback的產品都是由Andreas負責數位電路設計,而Bert則專職負責規劃末端的類比電路。當然,兩人的合作也包括本次評測的MPD-6 DAC。

迷人的水波紋質感

根據原廠的說法,Edelweiss的設計思維是延續旗艦Dream系列。只是因應產品的定價策略,去做了適度的修正,並靠著原廠這幾年於數位技術上的突破,經過三年於原型機上的不斷改良,才讓Edelweiss可以發出媲美Dream旗艦產品的音質表現。在外觀上,MPD-6DAC延續了Playback標誌性的水波金屬紋路,包括器材的前面板以及兩側板,都可見一流的加工水準。最大不同是在機身頂板,本次以平面的金屬板取代旗艦訊源整體更有包覆性的水波紋作法。顯示幕同樣維持簡單的顯示訊息,以避免全彩大型顯示幕容易產生雜訊干擾。MPD-6 DAC顯示幕設計為一上一下,上方顯示音訊解碼狀態,下方則是當前級開啟後,可顯示的音量數字。

同樣講究分離與隔離

在過去的旗艦Dream系列身上,原廠說過他們的最大成就,就是盡可能將內部線路的佈局以及電源供應,做到最好的「分離」(Separating)與隔離(Isolating)。以MPD-8為例,它的左右聲道線路與線性電源供應是完全獨立的;光是一部訊源內部就用上三顆電源變壓器,各有獨立的穩壓,而且類比輸出級的AB類線路也是左右聲道獨立,
徹底降低各種有可能的干擾,原廠以最傳統且單純的純物理方式,盡可能在一部機箱內,將眾多的關鍵設計做到最大程度的分離與隔離。而MPD-8所發出的好音質表現眾所皆知,但製作成本也是最高。

本次評測的MPD-6 DAC呢?整體設計思維延續MPD-8精神,它同樣在關鍵的「分離」與「隔離」下足功夫,只是設計的運用更顯巧妙。例如MPD-6 DAC的電源供應,就由原本MPD-8的三顆環形變壓器改為一顆。採用的是原廠針對該系列量身打造的線性電源,以單顆訂製的環形變壓器,搭配充裕的濾波電容,架構出4×2平行電源線路,提供
機內一共八組的獨立供電,並具備多組穩壓。不僅可做到數位、類比的各自供電,這次就連前面板的顯示幕也備有獨立電源。而原廠將主要電源配置於機身一側,並用專屬的金屬外殼做屏蔽,也是原廠在有限成本中,盡可能將雜訊隔離做到最好的證明。

FPGA可程式化邏輯陣列

打開MPD-6 DAC頂蓋,您會看見機身中央預留了整塊空地,這是原本要留給MPS-6安裝內置SACD讀取裝置的地方。而主要的DAC線路被安排於機身另一側,與數位輸入線路結合在一起,剛好形成一個翻轉的「L型」。這代表MPD-6 DAC與MPS-6基本上是共用一套機箱,內部的線路設計Layout看起來也極為類似。這種高度整合的作法有哪些優勢呢?第一:可以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成本開銷,無論是SACD唱盤還是DAC版本,都可共用同一套機箱,以加速生產效率。第二:不同於MPD-8內部是由多塊不同功能的線路板組成,MPD-6 DAC本次採用的是整塊整合好的線路板。一來可減少人工組裝過程降低成本,二來是透過整塊線路板更可減少連接器的使用數量,避免安裝接點不良,對音質其實也有正面提升。

在關鍵的DAC線路上,MPD-6 DAC完全比照旗艦級作法,不採用市面上常見的傳統DAC晶片,而是以獨家全差動分砌式線路,以FPGA的演算進行精準的數位運算。只是MPD-8的FGPA使用數量為四顆(數位線路使用兩顆,類比線路的左右聲道各用一顆),MPD-6DAC則簡化為兩顆,一顆用於數位線路,另一顆則主要負責Audio的數位類比轉換,核心晶片編號為XILINXSpartan XC3S700AN。

獨創的數位運算與升頻處理

值得一提的是,當MDP-6 DAC接收到數位訊號,無論是PCM還是DSD,都會以原廠最新的演算法優先進行超取樣處理,並進行濾波,把不良的雜訊、時基誤差等去除,隨後再透過獨家技術將訊號升頻至50MHz。如此一來不僅可讓之後的數類轉換過程更為簡化,更重要的是還可減少傳統DAC架構容易產生的非線性失真,同時有助於最後
的1 Bit DSD解碼。因此無論您播放的音樂訊號是PCM還是DSD,都能徹底享受Playback這套獨創的FPGA數位運算1Bit DSD解碼優勢。除此之外,原廠在
內部也配置了專屬的時脈產生器,可針對控制線路、訊號處理、訊號輸入,甚至是顯示幕進行統一控制,一舉降低不同時鐘在單一機身內產生的非同步失真,將時基誤差影響降到最小。

來看MPD-6 DAC的類比線路,設計也相當精彩。原廠大量採用了僅有0.1%公差的金屬薄膜電阻、電容,這套全新設計的類比輸出線路也用上了最新的全差動架構。不僅每聲道一共搭載了兩套全差動數位訊號,由專屬的FPGA類比區塊做驅動。一般容易被當作附加功能的前級,MPD-6 DAC使用的還是高品質的類比音控,但透過數位來控制。音量控制器採用MUSES 72320,具備0至25伏特的低失真音量衰減,與旗艦Dream系列所使用的音控設計極為相近。如果想要單純使用DAC功能,也可進入選單將音控部分Bypass掉,此時前面板下側顯示音量的顯示幕便會關閉。

飽滿、蓄滿能量,是第一印象

進入實際的試聽階段,參考喇叭為ELAC Vela FS408,擴大機則有兩套,一套為Linear Acoustics LA V120,另一套為Audio Research I-50真空管機。前端的數位流轉盤則是AURALiC Aries G2.1,聆聽空間則位於本刊二號試聽間。

在過去,我一直認為決定音響系統最佳音質表現的重點是喇叭。喇叭的音質音色是代表著一套音響系統的天花板,某種程度上,這樣的形容一點也沒錯。但近幾期,個人正巧經手評測到兩套夠水準的數位訊源,包括在402期評測的T+A MP 2500R SACD唱盤,以及本次試聽的MPD-6 DAC。這兩套器材,都讓我對數位訊源於音響系統中的重要
性,有了決定性的翻轉。

當我接上MPD-6 DAC,從Tidal播放冰島鋼琴家Víkingur Ólafsson演奏的「巴哈」,從喇叭端飄出的第一顆音符就讓我感動。由鋼琴家於指尖釋放出的音色變化,比起過去更加繽紛多彩,鮮活的演奏能量瞬間往外開展。明明是與過去同樣的一段鋼琴連續演奏,MPD-6 DAC竟然讓我聽見極為豐富的強弱音力道變化。而且在極快連奏中,依舊維持每一顆音粒應當圓潤透明的顆粒感,將鋼琴家演奏的意志,很完整的透過喇叭釋放出來,不帶一絲含糊。光是開場的這一段演奏,就讓我知道MPD-6 DAC可沒在開玩笑,這真的是一套音樂演繹性能極強的數位訊源。

MPD-6 DAC有一項聲音特質是相對鮮明的,就是詮釋任何音樂風格,總是線條飽滿,蓄滿能量,無論是古典、爵士,還是我深愛的流行音樂。如果拿MPD-6 DAC當作基準,恐怕許多數位訊源聽起來都會顯得過於柔弱、不濟。這點在詮釋鋼琴演奏時,也可以從它直直往下探的低頻效果獲得驗證。聽見的鋼琴低音觸鍵飽滿紮實,又帶著垂直下潛的低頻延伸與解析力,這真的太強了!

聽見貼近現場的幽微細節

但我必須一再強調,MPD-6 DAC雖然有著更為厚實的低頻基礎,但整體的聲音分布曲線卻是線性的令人訝異。包括在聽劉曉禹獲得第十八屆蕭邦國際鋼琴大賽首獎的現場錄音。MPD-6 DAC不僅很輕鬆的捕捉到現場錄音的空間感,將鋼琴與現場演奏空間共融的氛圍營造得更為自然。在幾段高音階的輕盈演奏,這套數位訊源緊湊又精緻的詮釋風格,使得高級的琴音好像在空氣中彈跳一樣,那種略帶清爽的空氣感,真的好美!而在低音觸鍵的處理,這套訊源即便可以精彩的詮釋出低頻音色往下一沉的質感,更可貴的是它能直達低音域底端還能維持著相當線性的曲線,延伸過程沒有聽見特別隆起的聽感加料,也沒有因為延伸不足而產生的略微柔化。當一部數位訊源,可以很輕鬆的(不僅是完整而已,重點是輕鬆)描繪出鋼琴高、低音階的音色變化,展現出很線性的聲音表現,鋼琴演奏的聲音動態不被壓縮,整體的音樂感受就會顯得分外真實。

老實說,在聆聽這張專輯時,MPD6 DAC已經讓我聽見即便身置於現場也不見得可以聽見的演奏情緒以及細微的音色搭配技巧。您說聆聽高級音響無用,要聽現場演奏最好?抱歉, 在MPD-6 DAC面前,我保留這樣的說法。再說了,ELAC Vela FS408本身是一對體型不特別大的落地喇叭,但配上MPD-6 DAC,我才發現那種寬鬆又深沉的低頻質感,真的可以讓這對喇叭唱出體型更大喇叭才有的份量,讓我甘願改變了數位訊源於音響系統中的重要性排列。

DSD解碼讓我想到黑膠系統

聆聽「莫札特:小提琴協奏曲」,MPD-6 DAC在應對大場面的編制完全沒有問題。無論是弦樂搭配演奏出的細膩音色,還是由弦樂群灌滿而出的線條,耳朵所聽見的每一處聲響變化,都是充滿能量,音色多彩的。尤其當小提琴獨立演奏時,這套訊源可以很清楚的將主奏線條清晰浮現在和聲弦樂群之前。那種微妙的距離感就與鏡頭在精準對焦之後所產生的景深一樣,帶著一種令人心生喜愛的美感。

在詮釋需要略帶粗礫感的早期爵士錄音,MPD-6 DAC也不會因為它高貴的音色,而減損爵士錄音中的草根韻味。當我播放Stanley Turrentine那張經典的「Blue Hour」,厚實的薩克斯風形體一出,佈滿表面的就是醇厚紮實的金屬顆粒感,擁有絕佳的存在感。濃烈的吹奏情緒,絲毫沒有因為數位訊源的解析力與透明度一強,就讓情感顯得過於直白,少了想像空間。整體營造出的音樂氛圍,依舊是與我印象相符,那略帶昏暗、氛圍慵懶的演奏現場。

事實上,在聆聽這張「Blue Hour」時,我在腦海中不斷回想到的是我在家裡用黑膠系統聆聽這張專輯的感受。雖然數位訊源與黑膠系統不能直接拿來對比,但我要說的是,透過Playback的獨門DSD 1 bit解碼技術,它所賦予我的聽覺感受,其實與黑膠系統那種寬鬆自然的音樂流動非常接近。但它卻又同時保留了數位訊源那種高動態、低噪訊、細節豐富的聲音特性。市場上能有那麼一套數位訊源,是可以將黑膠的寬鬆溫潤特質與數位訊源的高性能取向做共存的嗎?在MPD-6 DAC身上,我看見了一絲希望。

數位重播的至高點風景

當音響器材達到一定等級,基本上您很難在它身上挑出什麼明顯缺點。更不用說是如同MPD-6 DAC這般各方面都設計精良的數位訊源。無論是主觀的音質音色喜好,還是客觀的從品牌背後強大的技術力去評論,Playback對我而言,就是頂尖數位訊源的代名詞。在它身上,我看到了數位訊源重播的至高點風景。希望您也可以在入手之後,跟著音樂一同前往一探那佈滿雪絨花群的壯闊山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