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render A15 以入門對標人家旗艦的聲音實力

【全文輯錄自「音響論壇」】

A15是Aurender相對入門的串流播放機,但從開箱後的優美作工開始,我就暗自將它當作他牌的旗艦機種對待。從視覺延伸到觸覺,再從觸覺延伸到聽覺;這種由內到外的環環相扣,以及那幾乎不留一絲進步餘地的高完成度,絕對是在聽完音樂關機後,會常留於心中的極佳體驗。以入門機種對標人家旗艦產品,我想也只有耕耘數位流市場多年的Aurender有這種本事了。

聽完Aurender A15,真的不得不佩服韓國人在經營Hi End音響市場的用心。以前看韓劇總會在主角的家裡客廳,看見美美的Hi End音響陳設,原以為這僅是追求畫面上的美觀好看。後來某次機會採訪到同樣來自韓國的SOtM。我才發現原來早在數位流一開始,當一般人還在以電腦作訊源的CAT(Computer asTransport)時期,他們就已經苦心經營自家品牌;用盡一切可能去降低電腦端各種雜訊、電源干擾,成功培養出一群死忠支持者,比起大多數競爭者都還更早起步,擁有深厚的音響設計基礎。本次評測Aurender A15也是一樣,它不僅讓我見識到當一部串流播放機一切講究,即可徹底擺脫令人苦惱的生冷乾硬數位聲。在Aurender願意匯集自家所有資源去經營頂尖的串流品牌,從外觀的金屬加工、工整的線路佈局、軟硬體之間的高度整合,再到獨特的聲音美學,以及音響設計思維,這一切圍繞在以好聲作為基礎的種種,絕對會讓許多一線的歐美大廠也自嘆不如。

堪稱頂規的加工水準

本次評測的A15是Aurender旗下相對入門的串流播放機,由於支援內建硬碟,因此您也可以將它稱做「音樂伺服器」。目前與它並列的同類新機種還有一款A200。但A200僅有提供RCA單端輸出,A15則是採用標準的全平衡放大,備有RCA以及XLR平衡端子,另外A15的電源供應也更為講究,因此等級更高。

談到A15的機箱作工,那可真是令人豎起大拇指。機身採用精美的鋁材打造,觸感光滑。我特別留意它外殼的細部作工,即便用最嚴格的標準檢驗,也不見任何刮手粗糙之處。當開機後,您會看見前面板左側的電源鈕周圍,亮起漂亮的淡藍色燈光,配合前方的6.9吋IPS LCD全彩顯示幕(解析度為1280×480),整體營造出的高級質感,與我記憶中的Aurender旗艦機種十分相近。但A15的定價落在30萬出頭,這麼漂亮的金屬加工在該價位帶堪稱頂規了。

最值得入門的A系列

其實,任何對Aurender有興趣的用家,我都建議他們可以從基礎的A系列入手。原因是不同於其他單純僅能用來當作音樂伺服器的N系列,A系列強打的就是在機內配置了完整的DAC解碼線路,讓初燒音響迷更容易上手。例如本次評測的A15,就是剛好處在一個「恰恰好的甜蜜點」。內部除了延續前作A10,以兩只AKM4490晶片架構出雙單聲道的全平衡線路。在前端數位音訊的處理部分,也能看見Aurender自豪的核心技術。包括以內置的Intel Low Power Quad-Core CPU當作運算處理中心,配合一套由FPGA可程式化邏輯陣列,以及TCXO恆溫控制晶體振盪器所分砌出的時鐘線路;不僅可流暢的針對不同音樂訊號進行數位格式、取樣率轉換,還可將時基誤差控制在低於100fs的精準狀態,幾乎與自家高階的A30同個等級。

A15同時備有一組USB數位輸出,意味著在未來想要升級,您也可獨立購買更高階的USB DAC,將A15當作數位流轉盤使用,整體的實用性非常高。當然,任何購入Aurender產品的用家,都可以免費下載使用Aurender App。這個堪稱可與Roon媲美的音樂控制軟體,為原廠自行開發。在過去的每次器評,都可見編輯對它的一致好評。除了UI畫面簡潔、操控流暢,更厲害的是還能將各大音樂串流平台以及您儲存在NAS硬碟中的音樂進行統一彙整,其中的音樂分類項目甚至包括「作曲家」、「指揮」等,根本就是針對古典音樂迷而設計。買下A15,不僅外觀的金屬作工與自家高階機種看齊,您同樣能在操控體驗上,與旗艦機種享受同等待遇,您說入手A15是不是很值得?

獨特的暫存快取技術

如果以上都還不夠說服您,那我再舉兩個我認為A15有別於過去A10的設計特點。第一個,是原廠改變了內部硬碟的配置方式。在過去的A10,原廠在內部配置了一個4TB HDD硬碟當作儲存空間,以及一個120GB SSD硬碟負責系統的快取記憶。但考量到並非所有人都有內置硬碟的音樂儲存需求,因此A15從善如流,取消了內置硬碟設計,改由提供兩個可支援2.5吋、最高8TB的HDD以及SSD硬碟插槽做取代(等於兩顆共16TB儲存量),讓消費者可自行依據需求做選配。同時,原廠也將系統的快取記憶空間,從A10原本的120GB提升到本次的240GB,與自家高階的N200相同,這升級的幅度可就非常大了。

或許還有許多人不太瞭解,所謂的「快取記憶」是什麼意思?簡單來說,我們都知道要達到最理想的串流音質重播,一般來自網路的音樂串流平台並非最好選擇。一來是當網路速度不穩會影響封包的抵達時間而產生時基誤差,二來是來自網路端的各種雜訊干擾也很難預防,這會直接影響音質表現。這也是為何過去兩年間有越來越多音響品牌強打音響級交換器,目的就是為了讓網路串流訊號在進入DAC之前,能有一個「防火牆」預先濾除網路雜訊干擾,甚至可預先進行時鐘校正。

而相對理想的作法還有一種,就是將音樂檔案儲存在NAS或硬碟裡,藉此減少網路即時串流所造成的不穩定狀態。但Aurender所提出設計顯然更符合發燒友對於重播Hi End音質的最高追求。他們不僅認為最好的串流播放程序,是先將音樂檔案儲存在內建硬碟中;當要播放音樂時,系統還必須要預先將音樂資料暫存至機內的SSD快取記憶體裡。由SSD這端輸出音樂訊號,這才是最逼近完美的串流重播狀態。

這種作法不僅有效避開了網路雜訊以及硬碟端產生的機械振動干擾,經由SSD做緩衝暫存的方式,更可有效重新整理時脈,提升重播品質,而這就是Aurender標榜的「暫存快取技術」。值得留意的是,這項技術僅能搭配自家的Aurender App才能運作。而這也是為何Aurender器材向來不支援其他第三方的App,無法用UPnP連動,這一切都是為了串流出最好音質所做的「妥協」。

各語種完全對應

A15的另二項特點是原廠加大了前方全彩顯示幕的尺寸。從前作A10的3吋AMOLED,升級為6.9吋IPS LCD。這很重要嗎?很重要。至少對我而言是如此。擁有更大的顯示面積,代表著除了可顯示更完整的音樂歌曲訊息,讓您坐在位置上也能看清楚資訊。另外就是更大的顯示幕也能讓A15即時顯示目前播放中的唱片封面,整體的視覺效果更接近旗艦機種。其中我還要特別提出一點。過去在評測CD唱盤時,我習慣留意它從CD進入之後,到真正讀取光碟資訊所需的時間。但在CD唱盤銷量大減的串流時代,評測高階的數位流播放器,我則習慣測試顯示幕是否能夠完整對應各國語種。

A15的顯示幕在各類語種的對應上可說非常全面。至少在本次測試中,我嘗試播放英文、繁體中文、簡體中文、日文,以及韓文等歌曲,它都能顯示無礙。其中我甚至播放泰文以及白俄羅斯等地的其他歌曲,這些過去少見的字體,竟然也難不倒A15。我一向認為一部高階的串流播放機是否能完整對應各國語言,是我選購時很大的參考項目之一。不然花好幾十萬買器材回去,播放中文歌曲卻只能顯示亂碼,我想一般人都很難接受。

電源處理極為講究

打開機殼,A15的線路佈局相當工整。在DAC線路部分可見標準的全平衡放大線路,原廠以兩只AKM4490晶片達到Dual Mono架構,最高可解碼PCM32Bit/768kHz、DSD512,以及MQA FullDecoder,夠讓您用上好幾年不用換機。當數位訊號進入機內,會優先以內部的數位運算核心進行優化,包括音訊的升頻處理、格式轉換,以及多達五檔的數位濾波,都會在這裡進行。由於繁雜的數位音訊處理需要消耗一定效能,因此原廠在上方也配置了大塊的金屬結構做散熱,在其之上,才是兩個2.5吋的硬碟插槽。

當音訊處理完畢,原廠會以一個帶有金屬屏蔽做保護的排線,讓訊號跨越中央金屬隔板,轉移至隔壁的DAC線路。從這裡,您也可以看見原廠以TCXO恆溫控制晶體振盪器,配合FPFA可程式化邏輯陣列所架構出的時鐘線路,是緊鄰於DAC線路一旁,藉此取得最短路徑。但我認為A15最為講究的是它的電源處理,採用的不僅是低噪音的高品質線性電源,為達到完整的雜訊隔離,原廠還講究的將供電系統劃分出四組環形變壓器,可獨立供電給「數位電路」、「伺服器電路」,以及「兩只DAC電路」。不僅如此,每顆環形變壓器都備有自己的金屬屏蔽外殼,配上嚴選的UPS超級電容,是在此價位帶少見的電源豪華陣容。

首次使用也是能輕鬆上手

即便是第一次使用Aurender App,我也是輕鬆上手。使用者介面的視覺排列很清爽,可以即時顯示目前的音樂解碼訊息,也讓消費者看得放心。另外在各種功能之間的切換也是流暢直覺,多試幾次就能理解它的設計邏輯,難怪會獲得大家一致好評。在幫A15接上網路線之後(A15為求音質表現,並不支援藍牙與無線WiFi),開機即會在機身面板上取得A15提供的IP位置,將它鍵入App即會在顯示幕看見即時碼,將它輸入到手機App裡面,即可完成登入程序。試聽過程全程使用Tidal,剛好可測試A15全解碼MQA的音質實力。

參考器材則有剛好進駐在社內的Revel F328Be,這是PerformaBe系列的旗艦喇叭。搭配擴大機則有兩部,當我保留A15音控時,是直入MarkLevinson No. 532後級。當我Bypass掉前級音控(在App裡面選擇「直接輸出」模式),則是搭配Arriba Titan 100PP旗艦真空管機發聲。整體而言,這兩套的聲音特性都不錯。當用A15直入Mark
Levinson後級,聽見的聲音比較透明直接,聲音的凝聚力高,穿透力強,幾乎沒什麼音染。當我跳過內置音控前級,與Arriba綜擴管機搭配,高頻質感顯得
柔美,中頻聽起來更有肉,低頻的量感也更飽滿,質感寬鬆。兩者風格不同,因此本次評測就是結合以上兩套系統的綜合聽感。

從旋律流洩出的一派輕鬆

但,無論以上何種搭配,A15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音樂一派輕鬆的流暢感,還有圓潤無比,絲毫沒有銳角的音質表現,都讓我對於過去所謂的「數位流音質」有了不一樣的看法。過去許多人都在講,數位訊源因為聲音的解析力高、控制力強,所以善於拿來當作聆聽各種唱片錄音的參考標準。而黑膠系統則是因為相對柔和偏暖的音色,以及更為類比寬鬆的形體呈現,更適合拿來聽享受聽味道。

但這次聆聽A15,我認為它在以上兩項的表現上都非常優異。除了可透過寧靜的聲音背景,營造出一股相當透明的音場效果,讓形體與細節自然浮現。在重播小提琴拉奏時,那種非常細微、很靈動的音色表現,它也能精準展現出優質數位流訊源應當具備的控制力。

但當我用它播放早期爵士的現場錄音,它那種與生俱來的音樂魅力,其實又夾帶著一股非常迷人的律動感;將鋼琴、爵士鼓,以及低音貝斯之間的巧妙互動,以一種非常自然和諧的狀態,在聆聽空間中真實的重播出來。這種幾乎可與錄音現場共享同一種空氣的「音樂氛圍」,在過去大多都是聆聽黑膠唱盤才能感受到的迷人時刻,這次竟然在A15身上實現了!

例如在播放Keith Jarrett那張「Bye Bye Blackbird」。開場聽見的鋼琴即便觸鍵輕盈,也能散發出一種清晰明亮的光澤。隨著低音貝斯進入,讓音樂有了律動感,此時再配上爵士鼓細緻的鈸響音色,可說瞬間讓音樂畫面明亮而豐富起來。A15在不過幾秒鐘的時間,就將我帶入這場爵士演奏的第一現場。透過現場演奏的快慢節奏、樂器音色的明暗變化,讓三位樂手各自穿梭其中,那種悠遊自在的演奏模樣,簡直就是活生生的即興現場。那套什麼數位訊源適合當參考,黑膠唱片適合拿來聽韻味當享受的說法,在A15面前完全不成立。因為我聽見的只是美妙的音樂,也只剩美妙的音樂。

在聽Kenny Burrell那張「God Bless the Child」也是一樣。A15詮釋出的Kenny Burrell即便同樣有著質地乾淨的音色純淨度,卻也精彩保留了他略帶綿密的音質厚度。就是這一層厚度,為音色增添了更為溫潤動人的味道。對比於上一張Keith Jarrett節奏明快的即興揮灑,Kenny Burrell的電吉他演奏更在意如何以和緩速度,將層次分明的情感慢慢推送出去。A15的透明音場在這裡也完全展現。除了配置於音場主要位置的樂手個個形體鮮明,深藏在音樂末端的弦樂也擁有相當精采的存在感,將弦樂演奏的能量,往音場後端延伸出去,形成立體透明的音場效果。

甜美尾韻會勾人

來聽古典音樂吧,我選了來自韓國的音樂家Clara-Jumi與Sunwook Kim一同合奏的「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就音色上,我會說A15帶著相對斯文的柔美特質,在應對容易飆出火氣的高把位演奏,它都能在關鍵之處,以和緩的曲線順順的滑過去,並在琴音末端留下淡淡的殘響,身段相當優美。換上編制更大的「羅西尼:六首弦樂奏鳴曲」,A15又是一陣精彩。從弦樂端延伸出來的不僅是一份迷人的形體厚度,還有那種群體合奏時於空氣中散佈出的恢弘氣質,在A15身上也是一樣不少。但真正讓我驚喜的,是A15喜歡在弦樂演奏的末端,留下一個微微勾起來的尾韻,使得弦樂聽起來特別甜潤,也特別迷人。這弦樂末端的微微一翹,就像是模特兒上完眼妝之後的一個眼神,不僅讓臉部輪廓整個鮮明起來,更將整個弦樂演奏的聲音表情描繪得更為具體。

感動到腦內啡直冒

聆聽A15,我從來不覺得它有任何過於急躁,或者明亮度開太強的顧慮,這種懂得收斂的特質,也讓它各容易於各種音響組合中成功搭配。即便配上也是以解析力掛帥的Revel喇叭以及MarkLevinson後級,也不會讓A15亮上加亮,而是在維持一切清晰的透明度中,以柔光照亮細節,讓感動浮現,這點在重播流行音樂時相當討喜。播放個人
喜愛的Osean第二張個人單曲「SundialII」,A15完全將Osean歌唱時的迷幻慵懶語氣魅力無限放大。即便被定位在自家相對入門的串流機種,在我試著將音量緩緩開大,它也不會因為音壓的提升讓聲音密度不足而顯得破碎。重播「小林綠」,Osean的輕柔語氣因為更貼近聽者,進而呈現出一種更為私密的歌唱狀態;好像在悄悄訴說一個秘密,人聲語氣同樣糜爛軟質,一副剛睡醒的恍惚狀態。這不是A15的「額外加料」,而是精準還原Osean的歌唱語氣,也是聆聽他唱歌時最令人享受的事情。但正當您完全陷入這種「迷幻、輕飄飄」的音樂氛圍,歌曲中段由新銳音樂人Everydaze演奏的電吉他段落,又是一個當場醒腦的巧妙安排。A15很精準的反射出編曲在這邊所做的聽覺反差,任由電吉他迷幻的音色在音場中瀰漫出去,配合歌詞那句「就讓顏色渲染紋理,暈開我身體」,在當下真的是感動到腦內啡直冒。

最後談一下低頻表現,A15的低頻有厚度,彈性也良好,喜歡Q彈質地乾淨的音響迷,會愛上A15的表現。低頻聽起來沒有劣質串流音樂的纖瘦硬質,而是保留了佈滿柔軟彈性的下盤結構,為音樂帶來良好的聲音基礎。另外就是低頻個性不屬於剛猛霸氣、肌肉線條滿溢的類型,而是在柔軟的彈性中維持著令人滿意的速度感,就跟他們家產品的金屬作工一樣;清新素雅,質地乾淨卻沒有稜角,一切圓潤。我認為只要喇叭與擴大機端的搭配平衡,配上A15只有加分效果。

以入門對標人家旗艦

A15是Aurender相對入門的串流播放機,但從開箱後的優美作工開始,我就暗自將它當作他牌的旗艦機種對待。從視覺延伸到觸覺,再從觸覺延伸到聽覺,這種由內到外的環環相扣,以及那幾乎不留一絲進步餘地的高完成度,絕對是一種在聽完音樂關機後,會常留於心中的良好體驗。以入門機種對標人家旗艦產品,我想也只有耕耘數位流市場多年的Aurender有這種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