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過它的美好,是一種損失VPI Prime Scout

【全文輯錄自「音響論壇」】

來自美國的VPI對我來說算是久仰大名。記得當初想要購入人生第一部黑膠唱盤時,詢問了社內資深編輯的意見, VPI經典的Scout就是備受推崇的唱盤之一。為何後來沒入手呢?一來是VPI Scout的定價,對初入黑膠領域的我有些高不可攀;二來是當時的我不知怎麼搞的,聽過一次黑膠軟盤的音質表現之後,就一直對那細膩流暢的音質念念不忘。因此當時心中鎖定的是黑膠軟盤,在這樣先入為主的觀念下,自然與採用硬盤結構設計的VPI Scout無緣。

沒想到這樣繞了一大圈,事隔三年,VPI Scout還是與我見面了。只是這次的Scout已經默默改款到最新一代,名為Prime Scout。外觀看起來不僅更高級,在細部作工也精進不少。看到這不免心中感嘆,要是Prime Scout再早個幾年推出,勢必又會讓當時的我天人交戰一番。

更高級的Prime Scout

好,來看Prime Scout的重點設計, 它的設計雛形不難看出是以更高階的黑膠唱盤Prime來打造,乍看之下如同一個小一號的Prime,但售價更親民。那麼新款Prime Scout與前一代的Scout 有何不同呢?簡單來說有兩個不同之處。第一、唱盤的底盤造型不同了。有別於Scout先前採用的正統四方形底盤設計,新款的Prime Scout效仿Prime 的設計精髓,將底盤造型改以優美的弧度做點綴。唱盤左邊帶有適度的內凹式設計,這讓分離式馬達有了「容身之處」。而底盤下側的四個角錐, 原廠也捨去了Scout原本的金屬材料, 改以沿用在Prime身上,抑振效果更完善的Delrin材質打造,以達到更好的阻尼特性。

第二、Platter的用料更高級。如果您還有印象,原廠在最初代Scout身上使用的Platter是霧面處理的壓克力(Acrylic),而最新的Prime Scout則採用與Prime相同的一體成形鋁合金打造。從側面來看,您會發現Prime Scout使用的鋁合金Platter厚度雖然沒有Prime來得高(用家依然可透過升級方案使用與Prime相同的Platter),但特別的是,原廠為了要讓採用皮帶驅動設計的Prime Scout有最佳的驅動狀態, 他們刻意在Platter側邊加工削磨出一道道凹槽。當皮帶在轉動Platter時,這個凹槽便可以穩穩「吃住」皮帶,幫助它穩定帶動,如此就能讓皮帶有更好的施力點,達到更精準的轉速控制。

令人驚艷的唱臂設計

來看Prime Scout的基座,它採用傳統MDF製成,但原廠為了達到更好的剛性,特地在底座下方鎖上了一層金屬板;將這兩種不同材料做結合,可以進一步改變諧振點,減少音染產生。在Prime Scout唱盤底座下方,還連結了四個Delrin角錐。Delrin是什麼呢?這其實是一種最新的材料,中文名為單聚甲醛樹脂。其材質特性與金屬相近,卻擁有更好的抗疲勞性與優異的抗拉伸強度,同時也容易加工。原廠不僅在角錐上使用Delrin材料,就連附贈的唱片鎮也同樣採用Delrin製作,不知道這是否有調音上的目的?

看到Prime Scout的唱臂設計,這是最令我驚艷之處。唱臂採用單點支撐設計,但唱臂本體與下方的唱臂基座並沒有完整密合在一起,而是採用分離式設計。原廠在唱臂基座的上方,設計了一個金屬尖銳物。當您將唱臂放置於上時,原廠就是利用這個尖端將整支唱臂撐起來。這樣的好處是唱臂本身與下方基座的接觸面積相當少,幾乎僅有尖端的部分有所碰觸,可大幅減少唱盤基座的振動回傳到唱臂本身。如果您是第一次接觸Prime Scout的金屬唱臂,會發現當它被調整至平衡狀態時,會呈現如同懸浮一般的觸感,這就是可大幅減少振動干擾的最有利證明。那唱臂應該怎麼調整它的水平呢?答案是透過唱臂末端的重錘。當您將重錘往前與往後挪動,可以調整針壓的強弱;當將它左右轉動,便可透過重錘的左右重量調整唱臂水平。用家在裝好唱頭之後,就必須透過重錘將整支唱臂調整到不會往左右任何一邊歪斜,才能達到最佳的水平狀態。

可直接調整VTA

提到Prime Scout的調整,它也是少數可以直接調整VTA的黑膠唱盤。在唱臂基座,原廠配置了一個金屬圓盤,在圓盤上備有刻度。當用家轉動圓盤時,就可以直接調整唱臂的VTA,這比起傳統需要將整支唱臂卸下的調整方式快速許多。再來,Prime Scout也具有抗滑設計。在唱臂一側,有一個看起來如同「八」字型的物體,其作用就是如同鐘擺效應一般,利用一條線,一端牽著唱臂,另一端則牽著抗滑物的其中一角。當唱臂在移動時,藉由線的牽引,就會產生一股力量將唱臂往回拉。抗滑物備有刻度,可以調整抗滑強度,可玩性相當高。本次為Prime Scout唱盤接上的唱頭是採用MM設計的Goldring G1042,原廠建議針壓為1.5至2.0克,因此個人將針壓調整在1.7克。搭配AVID Pellar唱放、B&W 702 S2落地喇叭,以及ASR Luna 6 Exclusive綜擴一同發聲。

令人難忘的綿密音質

這次是我第一次認真聆聽VPI Prime Scout,而我也相當好奇,若與個人長期使用的軟盤相比,眼前這部採用硬盤設計的Prime Scout,究竟又能給予何種不同的聽感詮釋?當我播放第一張由Lights演唱的「Midnight Machines」,我立即感受到幾種與印象中不同的聲音特質。第一個是綿密的音質。綿密?是的,真的是綿密。當我在家裡聆聽這張黑膠唱片時,我可以聽見很開闊的音場、可以聽見Lights那討人喜歡,如同在深夜細語一般的親暱感,但我很少會用「綿密」二字來述說我耳裡聽見的感動。但眼前這部採用硬盤設計的Prime Scout,「綿密的音質」真的是第一個竄入我腦海裡的印象。因為那種綿密、鬆軟、又帶著鮮明彈性的音質再生,完全展現黑膠聽起來鮮活的生命力。無論是歌手在演唱時的眾多細微情緒,還是樂器圍繞在音場周圍,有著令人無法忽視的存在感,這裡所呈現出的氛圍,實在太像現場了。若您好奇為何一堆人明知道黑膠唱盤調整困難,卻又一股腦企圖追求那種迷人的類比音色,聽過Prime Scout這種好表現,心中自然會有答案。

那這種綿密的音質從何而來?老實說,變數太多了。這次除了B&W這對喇叭個人還算熟悉,其他的唱頭、唱盤、唱臂、唱放,以及搭配發聲的綜擴,都是個人較不熟悉者,很難判斷出這種綿密的音質來自何處?但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這綿密的音質絕對與Prime Scout脫不了關係。因為個人這期也曾用過ASR綜擴驅動B&W喇叭,當時訊源是CD唱盤。當時我就沒感受到這種溫潤又綿密的聲音質感,因此Prime Scout優異的聲音表現,絕對值得記上一筆。

 無人不愛的低頻

隨著專輯的播放,我發現我耳裡聽見的聲音是比較內斂溫潤的。Lights的嗓音聽起來沒有一絲過於明亮之處,歌聲的轉折極為細膩,尤其「人聲用肉做的」這點,更是完整被凸顯出來。不僅是歌手本身,就連配置在音場兩側的和聲也是,聽見的聲音是寬鬆濕潤,並帶著細緻甜味。而這也是過去我用數位訊源聆聽同一張專輯時,不曾感受過的聲音質感。

我對於硬盤的第二個印象,在於許多人都十分推崇它的低頻表現。而就這次的Prime Scout來說,我也確實感受到它的低頻密度不僅優異;更迷人之處,還有那富有彈性的低頻質感,可為音樂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在聽專輯A面最後一軌的「Meteorites」。開場的電吉他搭配木吉他的演奏,我不僅聽見遼闊的音場空間感,雙吉他的音色辨識能力之優異,也大大超出我所預期。當副歌一出,低頻瞬間打下的聲音密度,立馬吸引我耳朵的注意力。那是一種結合彈性、密度,與厚度的優質低頻;如同一張帶有彈性的大床,當您躺下去,可以感受到一股力量把身體很舒服的支撐著,而不是軟爛無力的那種,這正是Prime Scout唱起流行音樂特別活生帶勁的原因之一,這種低頻表現我想沒有人會不喜歡的。

內斂又溫暖的小提琴

換上MDG錄製的「蕭邦:小提琴與鋼琴改編曲集」,我再次感受到這套黑膠系統的音質優異之處。首先,這張專輯不好表現,一來是MDG的錄音向來不加料,音質不夠溫暖就容易將小提琴唱得生硬;二來專輯中的收音很直接,琴音能量強,若中高頻控制力不佳,容易讓聽感顯得過於刺激。但Prime Scout再生出的小提琴卻非常美,若與印象中相比,光澤感顯得更為內斂,木頭味更足,即便高把位的演奏能量感再強,您僅會感受到琴音形體的密度逐漸攀高,但再生出的琴音依然維持著很好的寬鬆感與音樂張力。小提琴有時強悍得如同光芒萬丈,有時又輕柔的如同絲綢一般,那種在快慢之間遊走的暢快淋漓,真的只有爽快可以形容。

錯失它是很可惜的一件事

我一直認為,一套調整完善的黑膠系統,音質絕對可以媲美身價高出許多的數位訊源,這次聆聽VPI Prime Scout,又再一次驗證這種說法。老實說,個人的黑膠唱盤因為皮帶鬆弛,已經有近兩個月沒聽黑膠了。Prime Scout不僅又一次重新喚醒我對黑膠的熱情,也讓我真正深刻體驗到一部採用硬盤設計的唱盤,那種特別厚實與高密度的穩重感,確實在聽感上賦予我全新的聽覺感受。雖然在調整上,黑膠有許多「眉角」需要留意。但請相信我,當一切調整完善,待VPI Prime Scout發出第一個音符,您絕對會深刻體會到,錯失了這樣的美好,是相當可惜的一件事。